1、第一节、 社会保险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第三节、 税收支出,第八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自2006年起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为了确保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中央财政对本应该是地方支出范围的农村义务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对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了其免费教科书资金的100%,免学杂费和公用经费资金的80%,校舍维修改造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50%。,引导案例案例1,第一节 社会保险支出,一、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和重要社会意义 二、
2、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 三、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立的历程,一、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和重要社会意义,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保障支出?,从微观层面上看:“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已经发成一种共识,即人的生老病死 以及人的最低生活需要,是不应当由市场来裁决的。”从宏观层面看:制度化的社会保险收支体系也在起着“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一)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社保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也是一项民生性支出; 现代社会中不论何种制度的国家,社保支出都是其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不断拓展; 如失业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赈济灾民、补助救济
3、是随机不系统且不规则实施的,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属于社会性事业、政府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减少成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调节经济运行,(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实施理由一: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市场机制推崇效率原则,按劳分配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会使部分人陷入困难; “社会虽然不能制止老天下雨,但却可以制造雨伞”; 理由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社会保险支出随着经济周期而发生的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 繁荣年代,失业准备金不断增长对过
4、多支出施加稳定性压力;就业较差年份,使得人们获取收入,可维持消费数量和减轻经济活动下降。 理由三: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保障 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商业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商业保险市场难以抵抗系统性风险; 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一)历史背景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借鉴(三)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一)历史背景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强调要在社
5、会总产品的最终个人分配前,扣除一部分社会产品,用来满足社会的保健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成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险制度。 两大类:一类是集体所有制单位,资金来源与集体经营提留,公积金和公益金形式,保障对象是集体成员;二类是国有制单位,资金无区别取自全体国企单位,无区别施用于全体国企员工。 此外还有面向全社会的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和自然灾害救济费 国有制企业和单位的“铁饭碗”现象。 1969年后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资金运作是“现收现付”,预算和会计账目上没有专项的社会保险基金,表8-1 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社
6、会保险制度的借鉴,西方国际社会保险制度始创与德国的俾士麦政府,19世纪80年代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保险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威胁到了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纷纷建立社保制度; 当今资本主义国际建立了规模庞大,十分完整和稳定的社会保险制度,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社会保险型 (2)社会救济型 (3)普遍津贴型 (4)节俭基金型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同的特点:(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从摇篮到坟墓)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源泉扣缴法)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全社会化,全社会统一实施,没有城乡之别、地区之别和官民之别 (5)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
7、有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两种模式,(三)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如今总体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骨干,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辅助,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 改革的主要方针: 确立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保险模式; 坚持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 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新方针“建立更加公平而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和要求。,三、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立的历程,(一)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二)积极
8、推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三)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二为一(四)城乡养老保险衔接(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与国企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运作模式。,(二)积极推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以往的社保“只保城镇,不保农村”;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以集体为基础的保障形式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现状和需要 比如农村养老,医疗方面存在的迫切问题 需要在加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险事业
9、。 “新农保”与“新农合”的有序推进。,(三)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二为一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类 2014年国务院会议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合并的意义: 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 有利于促进人口的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 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 有利于节约政府资源、提高仰赖保险管理效率,(四)城乡养老保险衔接 2014年2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二为一,在全国各地开展实施。 做好衔接工
10、作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保障广大城乡参保人员的权益,对于健全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的目标: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四、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责和投入,首先是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 其次是由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最后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补贴社保基金预算支付的不足,
11、我国财政社会保险支出情况,表6-2 我国我国财政社会保险支出情况(亿元),第二节 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概念和分类 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一)财政补贴的概念 理论研究角度的概念: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WTO概念:一成员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提供财政补助或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结果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因此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性行为或措施,是一种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手段。 财政补贴的特征: 补贴是一种政府的行为
12、 补贴的对象是国内生产与销售企业 补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补贴的结果是利益的得失 补贴的目的是增强有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补贴应具有专项性,(二)财政补贴的分类,价格补贴 加入WTO前:企业亏损补贴 此外还包括政府提供的某些专项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也是一种财政补贴形式。对个人和家庭补足(生产、提租、购房等补贴) 我国改革后的财政补贴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企业政策补贴、事业单位补贴)禁止性补贴 WTO的分类 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我国财政补贴,表6-3 我国财政补贴,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一)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二)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三)我国财政补贴的
13、调整和改革,(一)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财政补贴被当作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结构,首先是改变需求结构。 财政补贴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水平,继而影响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通过改变企业购进的产品价格,从而改变企业的盈利水平 我国财政对农业部门的补贴,促进了农产品的供给,进而对改善我国的供给结构有重要作用 对煤炭部门的补贴,促进了煤炭的生产与供给 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对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的补贴,对于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对科学研究的补贴就是矫正外部效应的典型例证 政府给予研究与开发领域的补贴,可以降低研发成本,
14、缓解风险,实现外部效应内在化,(二)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财政补贴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水平,继而影响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能够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 我国财政对农业部门的补贴,促进了农产品的供给,进而对改善我国的供给结构有重要作用 对煤炭部门的补贴,促进了煤炭的生产与供给 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对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的补贴,对于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 3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政府给予研究与开发领域的补贴,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缓解风险,实现外部效应内在化,4.消除挤出效应 例如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私人部门融资成本上升,投资萎缩,
15、被挤出市场 对私人部门的补贴,降低其融资成本,消除挤出效应,促进民间投资恢复与增长。 5.对社会发挥稳定效应 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是财政补贴的首要目的 对企业亏损的补贴,可以稳定被调整产业的收入并诱导企业进行积极的产业调整 对居民的价格补贴,可以弥补居民因调价而产生的收入损失,保持社会与经济稳定,财政补贴的消极影响财政补贴是一种调节手段,适用范围和规模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积极作用就会被削弱,甚至出现消极的作用。过多滥用财政补贴,会产生以下消极作用: 补贴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导致长期财政赤字,进而削弱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长期补贴使受补贴单位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
16、置效率,加剧企业不公平竞争 长期补贴认为扩大了经济中政府行为,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面,受补贴单位易上难下 不当补贴,扭曲了价格体系,扭曲了合理的消费结构,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三)我国财政补贴的调整和改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加入WTO后,根据WTO的标准面对我国的财政补贴进行调整。 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 取消针对出口的各项财政补贴 取消过去采用税收手段支持国产产品替代进口的补贴 取消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 合理利用可诉补贴 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 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补贴 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运用财政补贴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调
17、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 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专栏:一定排斥财政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专项性补贴”,“非专项性补贴”,红箱补贴,黄箱补贴,绿箱补贴,对补贴无限制,第三节 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里在其税收改革之途径书中,正式提出“税收支出”一词 从税收收入损失角度的定义:联邦税法条款所允许的从毛收入中不予计列、豁免、扣除、特别抵免、优惠税率、纳税义务延期等而形成的收入损失。 从减轻纳税人税负角度:税收制度的任何立法
18、或行政措施所规定的优惠项目,只要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并减轻哦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即可视为税收支出。 从与直接支出项比较的角度:原则上可以由直接支出代替的那些特殊的税收立法。 总结:税收支出是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税收支出分类1照顾性税收支出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例如,国企的政策性亏损,自然灾害造成的纳税人财务困难等 2刺激性税收支出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
19、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分为两类 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 8. 退税,二、税收支出的形式,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2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4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5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6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7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8试述我国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9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10如何控制税收支出?,思考题,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付制 财政补贴 节俭基金型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贴息 税收支出 税收豁免 纳税扣除 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