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某平台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教师版 .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9443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某平台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教师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教师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教师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教师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教师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 年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1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历 史 ( 二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2、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

3、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依据题干,新兴官僚的俸禄制以及赐田制度的实行,会加速土地的私有化进程,这些现象说明井田制度正在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的确立,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A 项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应为秦灭六国,此项排除;B 所谓的新气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 项出现的时间是秦朝,也排除。【答案】D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

4、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要从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和谐融洽的“尚同”社会,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据此分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A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思想。本题解题的关键语句为建立尚同社会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A 为正确选项。B 为当时不存在的思想,C 项到秦朝方才建立;D 项各派的思想融合至今尚未发生,故以上三项均排除。【

5、答案】A3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期逐渐以中朝为决策机构,以架空丞相,以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为统领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外朝的九卿有事直接向中朝上奏,说明行政权力越来越受制于皇权。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最高行政长官于一身的是明太祖以后,A 项错误;皇权与相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排除 C 项,中国古代的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合而为一,D 项排除。【答案】B4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

6、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3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4 页(共 16 页)【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以前,市坊制度是城市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本题题干叙述了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

7、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B 项正确。A 项的叙述与题干无关;C 项中的“欠缺和疏漏”一词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D 项排除。【答案】B5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变化说明A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B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C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D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内

8、阁的机构逐步完善,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规定,内阁的票拟权逐步加强,A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表明宦官掌握独立的权力,排除 B 项;明太祖时期已经废丞相制度,C 项错误;D 项缺乏依据。【答案】A6在反思满清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思想。依据题干,顾炎武的自觉表现在“提出了一

9、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根据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对传统的空疏的学风提出批判,主张知识分子应该服务现实,知识应该于社会有用,可判断答案为 D。A、B、C 三项与题干和顾炎武的思想均有偏离,排除。【答案】D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晚清的政治。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结合“清议攻诘”等判断,A 项符合题意;结合“清议攻诘”判断,可以否定 B 项

10、;C 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排除;李鸿章的话只能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D 项错误。【答案】A8如图所示是 19 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中国A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B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C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D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解析】依据“19 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的图表数据,得出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的对外贸易量有较快增长,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日趋紧密,B 项正确。A 项中“优势”一词错误、材料反映不出经济制度的进步,C 项错误;D 项的结论仅从图表的数据中反映不出来,排除。【答案】B9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

11、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1905 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的影响。思想界乱象纷呈,各类主义纷纷出现,说明科举制度废除后思想界出现日趋活跃的局面,这位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空间,C 项为正确选项。A 项的叙述与材料的主题不相吻合,预备立宪这股潮流在废除科举制之前已经存在,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清末预备立宪的影响很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于 1894 年,辛丑条

12、约签订后逐渐进入高潮,B 项从时间上不符;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C10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材料 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马占山在嫩江江桥抵抗日军,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材料 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义勇军浴血抗敌。材料 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935 年 39105 次,1936 年 3617次。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解析】从给的材料(题干)给的时间看,1936 年

13、是在进入全面抗战之前,因此 A 项中的正面战场就不准确;九一八之后开启的是局部抗战,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抗战力量不只是共产党的,也有国民政府爱国官兵的,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排除 C 项。D 项符合题意。【答案】D111946 年的政协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制定省宪等。政协会议做出的这些规定A加快了国民政府改组的进程B延缓了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爆发C成为国共重庆和谈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解析】1946 年初,政协会议期间,国共关系尚未破裂,政协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和平建国。从题干中获取

14、的有效信息:时间及事件:1946 年政协;宪法草案规定的内容:中央与地方分权、自治、民选、省宪等内容,可以判断 D 为正确选项。【答案】D121956 年 9 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经济。从题干所给的时间看,是 1956 年 9 月,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从题干所给的内容看,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要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意思就是说经济部门的主管就要管好经济部门。

15、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政企分开。材料没有体现出“集中”,B 项错误;C、D 两项是改革开放之后,排除。【答案】A1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解析】六十年代末的国家政治。材料主要叙述了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B 项时间错误,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实行的;C 项中苏关系恶化是从在赫鲁晓夫

16、登台以后,也是五十年代末期,60 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东北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导致东北的国防战备相对吃紧,由此形成材料中的现象;材料叙述的是 60 年代而不是 50 年代,朝鲜半岛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排除 D 项。因此 A 为正确选项。【答案】A14如下表为全国 1977 年1982 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人)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1977 570 27 5%1978 610 402 7%1979 468 28 6%1980 333 28 8%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7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8 页(共 16 页)1981 259 28 11

17、%1982 187 32 17%对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从表格来看,峰值出现在 1977 年和 1978 年,这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最初两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因此 B 项为正确选项。A 项盲目扩招似乎还没出现;C 项时间错误;D 项时间错误。【答案】B15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18、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这一分配政策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现代的政治。从题干所述可知,中共十三大召开的时间是 1987 年10 月。距离改革开始的 1978 年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是改革开放一开始就着力执行的,排除 A;合理的分配制度,既能调动生产的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B 项正确;中共一直在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排除 C 项;D 项从题干中读不出此意,排除。【答案】B16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

19、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A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的思想。从题干所述可知,没有涉及古代希腊政体的内容,排除 B;此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 C;人文主义的源流很复杂,源头众多,排除 D。柏拉图的主张是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思,即强调国家应由智慧者管理,A 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答案】A1712 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

20、,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的作用。从题干所述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罗马法保护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可以得出推论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A 等级代表制度的形成出现与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C 社会契约理论提出的时间大约为十六世纪,故排除;D 反封建斗争的开始我们无法确定,故不选。【答案

21、】B1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基础论述道,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强化权力。马基雅维利的这一理论A产生的渊源是中国法家思想B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指出了国家统一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学者,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题干中“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强化权力”,“强化权力”只能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君主专制是合理的,选 B。A 项两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也;C 项时间

22、不符;D 项不是题干阐述的内容。不选。【答案】B19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体现在 19 世纪德国的统一A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B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C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D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的统一。材料强调的是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对欧洲社会潮流的影响。A 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方面的成就,偏离材料的主题;B 选项为德国在这次战争中的特点,为正确选项;C 项改变了力量对比的是经济实力而非德国的统一,不选;D 选项德国的统一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不选。【答案】

23、B2018 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时间上看,是 18 世纪初期和中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现象是有时间经验的科学家们组织团体、建立学校、进行学术活动等等。因此 A 是符合题意的

24、正确选项;B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选;C 项所述现象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因此不选;D 现象应该发生在此之前,因为只有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排除。【答案】A21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A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B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C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D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解析】从题干所述内容看,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及其社会问题,这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

25、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开始的时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因此选 A。题干没有涉及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B 不选;C 项应该是在斯大林时代,不选;D 项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选。【答案】A22列宁在 1921 年 4 月 21 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 年,苏俄经济政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根据所学,

26、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立足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适度退却,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恢复生产,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选 A 项;B 选项发生在斯大林时期,不选;这一政策不是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适度退却,C 项错误;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斯大林时期,D 项错误。【答案】A23下面是一幅柏林某个时期的城市状况简图。这幅简图反映出A西欧政治上的紧张和对峙B“冷战”造成的民族分裂C美苏争霸发展中的基本态势D局部热战下的国际关系【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图片呈现的内容为柏林分裂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只有 B 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材料涉及的是西欧和东欧,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德国的分裂,无法反映

27、出美苏争霸的态势,排除 C 项;D 项中的“热战”一词错误。【答案】B24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入 21 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使A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受到严峻挑战C脱离经济集团的国家经济发展愈加困难D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矛盾成为世界重要问题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1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2 页(共 16 页)【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

28、区域集团化。从题干可知,“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经济集团的国家,经济和贸易的空间会缩小。发展也会愈加困难,选 C。A 项、B 项题干没有提及,不选;经济区域集团与经济全球化既有矛盾,也有促进,表述错误,D 项不选。【答案】C第 II 卷本 卷 共 3 小 题 , 第 25 题 25 分 ,第 26 题 12 分 , 第 27 题 15 分 , 共 52 分 。 考 生 根 据 要求 做 答 。25阅读下列材料。(25 分)材料一 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内城以皇

29、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直至 1900 年之前,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 1913 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据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改编材料二 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

30、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负责租界管理。这种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空间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和消闲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 19 世纪

31、50 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据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改编(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12 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3 分)【答案】(1)特点(6 分)

32、:政治功能突出;突出王朝尊严和统治秩序(2 分);商业落后,市民活动空间少(2 分);贵族化消费特征明显(2 分);经济凋敝,对民生缺乏足够的重视(2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6 分)原因(6 分):属于政治中心,专制和保守势力强大(2 分);传统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2 分);开放程度低,西方文化影响较小(2 分);工商业落后(2 分);皇权至上观念的影响,无意改善民生(2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6 分)(2)主要表现(6 分):近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发生变化(2 分);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化(2 分);城市近代化也表现为城市建设(市政基础建设)的近

33、代化(2 分);新观念的输入使近代城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3 分)推动作用(7 分):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城乡进步和近代化发展的样板和带动力量(1 分);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变化,城市新兴阶层产生(2 分);新生力量迅速崛起,为进步的政治运动和民主革命积蓄了新的力量(2 分);中国社会进步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2 分);冲击着封建等级秩序,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2 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图 19 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学者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19 世纪全

34、球化中的中国一文中论述世界贸易发展的现状时,用到了以下一些词汇:丝绸、瓷器、香料、白银、鸦片、呢绒制品、工业品请选择上述的 3 至 4 个词汇,参考所给的图片,确定一个观点或者视角,对 19 世纪及其以前的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进行论证。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题目 2 分,中国论述 4 分,西方论述 4 分(中、西方的论述须包括概况和影响),结尾 2 分。共 12 分。字数大约在 200 字左右。示例一:中国古代的中西交流在古代的贸易中,丝绸之路占据着重要地位。17 世纪及其以前,中国的丝绸、瓷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路到达欧洲,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品一直在中西贸易中占据优势,同时世界各

35、地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通道,促进了中西之间的友好往来;西方的科技、宗教等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的手工生产技术也传入西方。示例二:19 世纪的世界贸易19 世纪的世界贸易实际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革命以后,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和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等亚洲国家闭关锁国的大门,把英国的呢绒制品和工业品,运到世界各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中国等国家成为西方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形成了以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亚非拉等国为附属的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分工体系。客观上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36、传导世界各地。27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15 分)材料 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基,把文学从旧思想禁锢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

37、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

38、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2 分)?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5 分)。【答案】(1)(8 分)共同点:倡导文学革命(2 分);对传统的批判与重建(2 分);抨击封建权威思想(2 分);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2 分)。(共 8 分,每点 2 分,答出 4 点,即可得满分 8 分)(2)(7 分)共同点:属于文学领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2 分)。历史作用:促进了思想启蒙(1 分);传播了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2 分);推动了反封建斗争,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发展(2 分)。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5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6 页(共 16 页)(2018 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二模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