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 年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2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物 理 ( 五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2、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58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物理学中,平均速度、运动的合成、交流电的有效值这三个概念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理想模型法 B.等效替代法
3、C.极限思维法 D.控制变量法2.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 35.361 秒,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约 603 秒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某同学查阅到天舟一号的轨道参数如图表所示,对在轨道上运行的天舟一号,该同学的判断正确的是( )轨道周期 1 小时 30 分钟 21秒近地点高度 200.033 公里远地点高度 383.375 公里轨道倾角 42.808 度A. 飞船内的物体有时处于超重状态B. 近地点的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速度C.远地点的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速度D. 远地点的加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速度3.甲、乙两
4、车沿同一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所示,已知两车 t1 时刻相遇,则两车( )A.运动方向相反B.加速度方向相同C.在 0-t2 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t1-t2 内不可能在次相遇4.如图所示,某理想变压器有两个副线圈,副线圈匝数相同,所接电阻 R1=R2,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D 为二极管,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源,闭合开关 S,稳定后( )A.电压表示数比闭合 S 前大 B.电流表示数与闭合 S 前相同C.通过 R2 的电流为零 D.R2 的功率小于 R1 的功率5.A、B 为水平面上两点,A 、B 正上方各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甲、乙,现将两球同时水平抛出,且 v 甲 =2v 乙 ,两小球
5、先后落地至 AB 连线的中点 C,空气阻力不计,则从球抛出后到落至地面前的过程,甲、乙两球( )A.动量变化量之比为 1:2 B.动量变化量之比为 1:4 C.动能变化量之比为 1:2 D.动能变化量之比为 1:46.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倾角为 ,上表面光滑且绝缘。在斜面体底端固定一点电荷量为 Q 的电荷 A。从斜面顶端无初速释放一电荷量为 q 的物块 B,B 沿斜面下滑距离 x 到达 P 点时速度恰为零。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斜面体始终静止,则( )A.小物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B.小物块下滑过程中水平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C. 斜面顶端释放点与 P 点间的电势差为
6、 qmgxsinD. 点电荷 A 在 P 点产生的场强大于 i7.在匀强磁场中,原来静止的 U2389原子核衰变成一个 Th23490原子核并释放一个动能为 kE的粒子,Th核和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径迹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 核或粒子的运动方向。若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 c,则( )A. U2389发生的是 衰变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Th核与粒子做圆周运动半径之比为 1:45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D.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为 217cEk 8.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 B。足够长的光滑倾斜导轨固定于磁场中,导轨宽度为 L,倾
7、角为 ,电阻不计,其下端与电阻 R 连接。电阻为 r 导体棒 ab,从导轨顶端由静止释放,ab 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则 ab 棒( )A. 所受安培力方向沿导轨斜向上B. 下滑的最大速度 2sin)(LBrmgvC. 下滑的最大速度 coRD.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回路中产生的电能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912 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31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6 分)如图为实验用电流表表盘及接线电路。其中 为表头,内阻 Rg=10 ,电阻 R0=65 ,R 1=0.44 ,R 2 阻值标识模糊(1)将 A、C
8、接线柱接入电路,此时电流表读数为 A;(2)计算可知 R2= 。(3)表头的满偏电流 Ig= m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9 分)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小车的长度为 d,A、B 处分别为光电门,可测得小车通过 A、B 处所用的时间;用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通过 A、B 点时的速度,钩码上端为拉力传感器,可读出细线上的拉力 F。适当垫高木板 O 端,使小车不挂钩码时能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挂上钩码,从 O 点由静止释放小车进行实验(1)某次实验中质量为 m 的小车通过 A、B 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tA、t B,则小车由 A 运动到 B 动能变化量 kE= ;(2
9、)保持拉力 F=0.2 N 不变,仅改变光电门 B 的位置,读出 B 到 A 的距离 s,记录对于的 s和 tB数据,画出 2Bvs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求得小车的质量 m= kg,A 离 O 点的记录 L= m; (3)小车中点通过光电门的速 v 中点 ,与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v 平均 相比,v 平均 v 中点(填“”“=”“” );(4)该实验中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有 A.钩码和拉力传感器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画出 2Bvs图像需多测几组 s、t B 的数据C.测量长木板垫起的高度和木板长度D.选用长度小一些的小车11.(14 分)如图所示,质量 M=0.25 kg 的木板 A
10、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 m=1 kg 的小物块B(大小不计)静止在木板的左端,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0.4,现突然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 F=9 N,左右 1 s 后撤去拉力,最终物块 B 恰好没有滑离木板 A,取 g=10 m/s2,求:(1)力 F 做的功 W;(2)木板的长度 L。12.(18 分) 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边界线 OA 的两侧存在方向相反的匀强电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已知 OA 与竖直线 OC 夹角为 600,B 点为COA 平分线上的点且 OA= 3L,OB =L。一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为 m,电量为 q,从 O 点沿 OC 以初 速度 0v射入磁场,粒子恰
11、好经过边界上的 A 点。撤去磁场加上与 OAB 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匀强电场,粒子仍以速度 0从 O 点沿 OC 射入时,粒子经过 B 点;若速度大小不变,改变粒子从 O 点射入的方向,粒子在电场中经过 A 点,且速度大小为01v,已知粒子从 O 到 A 动能的增加量是离子从 O 到 B 动能增加量的 3 倍。求:(1)磁场强度 B 的可能值;(2)O、A 两点间的电势差;(3)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和方向(2)选考题13 (15 分) 【物理选修 3-3】(1)(5 分)关于热力学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2、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量子技术可以使物体的最低温度达到绝对零度B系统的内能增量可能小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C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可以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方向进行(2)(10 分)一容积 V=4L 的氧气袋充满氧气 , 0时袋内气体压强为 p1=8.4105 Pa。(i)体已知袋内氧气分子数( 1-23mol.6AN);(ii)已知氧气袋内压强低于袋外气压的 1.2 倍时,必须按压袋体才能供给氧气。登山运动员在某高度处的温度为 ,大气压强为 p1=0.84105 Pa,若该运动员在
13、此环境中每小时需氧气袋提0供相当于标准状况下 10 L 的氧气,则按压取氧开始,氧气袋供氧最多能维持多长时间。14.(15 分) 【物理选修 3-4】(1)(5 分) 如图,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上下边缘分别为 a、b 可见单色光,则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3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a 为紫光,b 为红光B.玻璃对 a 光的折射率比 b 光的大C.a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D.a、b 两束光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形成的中央宽条纹,a 光的宽E.a、b 两束光通过同一双缝衍
14、射装置形成的干涉宽条纹,相邻条纹间距 a 光的较大(2)(10 分)如图所示,M、O 、N 为均匀介质中某一直线上的三个质点,其中 O 点为简谐横波的波源,起振方向向上,振动周期为 0.2 s,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 0.05 m。O、N 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 3 m。从波传播到 N 点开始计时,此时 O 恰好位于波谷。t=0.3 s 时,质点 M 第一次到达波峰。已知波长 2 m5 m。(i)求该波波长;(ii)写出质点 M 振动后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山 东 省 潍 坊 市 2018 届 高 三 第 三 次 模 拟 考 试 理 综 物 理 试 题 用 稿 )2017-2018
15、 学 年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2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物 理 ( 五 ) 答 案1.B 2.C 3.C 4.D 5.AD 6.CD 7.BC 8.CD9.(1)1.65 (2)0.11 (3)4.4 10.(1) )(212ABtdm (2)0.6 0.3 (3) (4)AC 11.(1)拉力作用时,设 B 物体的加速度为 1a, 1magF 物块对地的位移为 1x, 2t 1FW 联立解得: 5.2J (2)撤去拉力时,设 B 物体的加速度为 2a对木板: 2Mamg 1 s 末 B 的速度为 1v,A 的速度为 2vtav 2 相对滑动的位移为 221tatx 撤去拉力后
16、系统动量守恒 vmMv)(2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 xLgm221 解得:L=2.25 m 12.(1)由几何关系可知: Rn3)60si(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vmBq20解得: .)31(0、nLmvB (2)根据动能定理: 2021vqUAO 解得: qmvUOA290 (3)根据动能定理: 2021mvBO 因 )1(3210vvA 故 OBU 根据匀强电场场强与电势的关系可知,将 OA 分为相等的 3 段,若 LOAD31,则D、B 等电势由余弦定理可知 LODB3 故等势面 DBOC,故场强方向水平向右 60sin3LEUOA解得: qmv213.(1)BCE(2) (i)设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0V,大气压强为 0p01Vp 袋内氧气物质的量 4.20n 氧气分子数 AN 解得 23109个 (ii)袋内剩余气体的压强 p2.1 对于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202pV使用时间 1t 解得 t=0.4h 14.(1)CDE(2)(i)由题意知 43ON 解得 =4m (ii)计时起波传播到 M 所需的时间 4Tt 波地 振幅 A=0.05 m 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sintTAx 即 )5.0(1sin05.t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