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件(打包17套) 北师大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打包17套北师大版.zip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打包17套北师大版.zip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91.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92.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93.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登岳阳楼课件北师大版20181126186.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87.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88.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89.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4北师大版20181126190.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习题课件北师大版20181126199.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94.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95.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96.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4北师大版20181126197.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5北师大版20181126198.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醉翁亭记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100.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醉翁亭记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101.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醉翁亭记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102.ppt
  • 全部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91.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92.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93.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登岳阳楼课件北师大版20181126186.ppt--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87.ppt--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88.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89.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谈生命课件4北师大版20181126190.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习题课件北师大版20181126199.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94.ppt--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95.ppt--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96.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4北师大版20181126197.ppt--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课件5北师大版20181126198.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醉翁亭记课件1北师大版201811261100.ppt--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醉翁亭记课件2北师大版201811261101.ppt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醉翁亭记课件3北师大版201811261102.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杜 甫 登岳阳楼知人论世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 ”,被人誉为 “ ”。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 ”“三吏 ”杜工部少陵野老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吴楚东南 坼坼 ,乾坤日夜浮。,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戎马关山北,凭轩 涕泗涕泗 流。流。1、 听读: 字音和节奏读诗昔昔 闻洞庭水,闻洞庭水, 今今 上岳阳楼。上岳阳楼。吴楚吴楚 东南东南 坼坼 ,乾坤,乾坤 日夜日夜 浮。浮。亲朋无亲朋无 一一 字,老病有字,老病有 孤孤 舟。舟。戎马戎马 关山北,关山北, 凭轩凭轩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读诗昔闻昔闻 /洞庭水,今上洞庭水,今上 /岳阳楼。岳阳楼。吴楚吴楚 /东南东南 坼坼 ,乾坤,乾坤 /日夜浮。日夜浮。亲朋亲朋 /无一字,老病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有孤舟。戎马戎马 /关山北,凭轩关山北,凭轩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二三读诗昔闻昔闻 /洞庭水,今上洞庭水,今上 /岳阳楼。岳阳楼。吴楚吴楚 /东南东南 坼坼 ,乾坤,乾坤 /日夜浮。日夜浮。亲朋亲朋 /无一字,老病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有孤舟。戎马戎马 /关山北,凭轩关山北,凭轩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2、单读读诗昔闻昔闻 /洞庭水,今上洞庭水,今上 /岳阳楼。岳阳楼。吴楚吴楚 /东南东南 坼坼 ,乾坤,乾坤 /日夜浮。日夜浮。亲朋亲朋 /无一字,老病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有孤舟。戎马戎马 /关山北,凭轩关山北,凭轩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3、齐读读诗昔闻昔闻 /洞庭水,今上洞庭水,今上 /岳阳楼。岳阳楼。吴楚吴楚 /东南东南 坼坼 ,乾坤,乾坤 /日夜浮。日夜浮。亲朋亲朋 /无一字,老病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有孤舟。戎马戎马 /关山北,凭轩关山北,凭轩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4、自由朗读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5、背诵3、齐读2、单读4、自由朗读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1、 听读: 字音和节奏读诗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2、借助联想和想象, 置身诗境 , 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参考画面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品诗1、自主品析②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品诗2、深入透析:①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品诗“ 坼 ” :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把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分裂为两片,刹那间, 乾坤摇动、天崩地裂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 ”: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 ,并且 主宰 着它们的 沉浮 ,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阔的图景。气势磅礴,宏伟奇丽景色特点: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shì)—— 宋 刘须溪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①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诗中的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 ② 、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 (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 (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诗歌先写 登楼所见 ,再写由此引起的 身世之感 ,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 ,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 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 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的 忧虑 ,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 。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景洞庭湖的 广广阔无垠,烟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波浩淼与气势磅礴。势磅礴。情孤独凄苦漂泊忧国忧民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 《 登岳阳楼 》 ,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 ”和 “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的意境。谢谢大家《 谈 生 命 》冰心作者:冰心( 1900—1999 )•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诗集有 《 繁星 》《 春水 》《冰心诗集 》 。•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 《 寄小读者 》 ,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开始出版 5卷本《 冰心文集 》 ,收入 1919至 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掌握下列生字词: 巉( chán )岩 羞怯( qiè )憩( qì )息心魂惊骇( hài ) 枭鸟( xiāo ) 荫( yìn )庇( bì ) 芳馨( xīn )丛莽( mǎng ) 第一层次:( 1)揭示话题。 第二层次:( 2)描写 “ 一江春水 ”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次:( 3)写 “ 一棵小树 ”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次:( 4-6)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 1.阅读文章,试 为文章划分层次。2、作者把生命比作树、比作水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用有什么好处?答 :象征。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内涵寓于平凡的事物,好像写 “ 此 ”,其实写 “ 彼 ” 的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便于读者理解。生命 —— 水、树。3.分析 “一江春水 ”部分:默读课文并思考: “一江春水 ”经历了哪些生命历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 )一江春水奔腾怒吼激流勇进流入大海4.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答:所描写的几个 “有时候 ”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顺序。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阐述了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哲理 。5.朗读 “一棵小树 ”部分:请问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 “一棵树 ”?在文章找出具体语句。树的生长顺序。(四季) 一棵小树满树繁花茂盛荫庇果实累累落叶枯树早春: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 人生的幼年时期 (顽强的生命力) (朝气蓬勃)春天:开出满树的繁花 青年时期夏日: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 中年时期秋日:有一番庄严灿烂 老年时期 冬日:黄叶干枝,卷落吹抖 生命的终结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 新生命的继续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8.谈谈对于以下语句的理解,了解其中深层的涵义。总结文章以 “ 一江春水 ” 和 “ 一棵小树 ” 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我们感受了作者的情感,那么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仿写“ 生命像 ------ ”想象和联想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你们能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教师寄语四大名楼总图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鹳雀鹊 滕王阁•鹳鹊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你知道这些楼分布在我国哪四个省?鹳 雀 楼山西黄鹤楼湖北滕王阁江西岳阳楼湖南登鹳鹊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唐)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落霞秋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范仲淹7一、作家简介自幼孤贫 勤 学 苦 读庆历新 政 政治革新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军 中一范 西 贼 破 胆先 忧后乐 心 系 天下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 《 洞庭晚秋图 》 。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 《 岳阳楼记 》 。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背景介绍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感情学法指导 谪 守怒 号予观 夫 属 于作文偕 忘樯 倾 楫摧浩浩 汤汤ZhéHáofú zhǔ xié qīng shāng课文朗读 录像片断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拓展延伸儒家学说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朝东林党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 天下为公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人: 解放全人类 拓展延伸读一读 品一品课后口译全文,不懂处作好记号。课后作业岳阳楼范仲淹范仲淹 (989~ 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江苏吴县 )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 (副宰相 ),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 《范文正公集 》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 ?着重于哪一方面 ?2. 看第二段,划出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3. 找出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4. 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 “ 然则 ”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写 “ 迁客骚人 ” 的 “ 览物之 情 ” 的 “ 异” !。第 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 “ 悲 ” 的气氛。因己而悲。第 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 “ 喜 ” 的气氛。因物而喜。•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 ”的 “悲 ”,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 ”的 “喜 ”。这两段作者选取了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了 “迁客骚人 ”的 “悲”和 “喜 ”,二者虽形态各有别,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实质却相同,都是 “以物 ”, “以己 ”而生,属自私心理。由此转入下一段的议论。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 ”的 “悲 ”和 “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滕子京负大才谪,为众所嫉,自庆滕子京负大才谪,为众所嫉,自庆帅谪巴陵帅谪巴陵 , 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同年,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忽以书抵文正,求 《《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 。故。故 《《记记 》》 中去中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意盖,其意盖有在矣。有在矣。 ———— 范公偁范公偁 《《 过庭录过庭录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乐以天下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忧以天下 .君子有终生之忧君子有终生之忧 ,无一朝之患无一朝之患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 .进则尽忧国有忧民之诚心进则尽忧国有忧民之诚心 ,退则处乐天乐道之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分 .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 “ 古仁人 ” 的 忧乐观 是怎样的?先讲 “ 忧 ” :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讲 “ 乐 ” ,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 进 ” 指什么? “ 退 ” 指什么?“ 进 ” 指 “ 居庙堂之高 ” ,在朝廷上做官; “ 退 ” 指 “ 处江湖之远 ” ,不在朝廷上做官。“ 微斯人 ” 的 “ 斯人 ” 指什么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结构图示岳阳楼记一 .写作缘由 背景:谪守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二 .巴陵胜状览物之情⒈ 岳阳楼大观:横无际涯,气象万千览物之 情情 ,得无 异异 乎迁客骚人览物之情阴 —— 悲晴 —— 喜 抒情三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 … 忧 后 … 乐 (主旨 ) 议论⒉作者选择的景物都 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以第 3自然段为例:雨是 “ 淫雨 ” ,风是 “ 阴风 ”,浪是 “ 浊浪 ” ,时间是 “ 薄暮 ” ,所闻是 “ 虎啸 ” 和 “ 猿啼 ” ,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 “ 霏霏 ”“ 怒号 ”“ 排空 ”“ 冥冥 ” 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 “ 日星 ”“ 山岳 ”“ 商旅 ”“樯 ”“ 楫 ” 等,但配以 “ 隐曜 ”“ 潜形 ”“ 不行”“ 倾 ”“ 摧 ” 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2.第 3、 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 ?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 “先忧后乐 ”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 “衔远山,吞长江 ”的 “衔 ”和 “吞 ”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的 “观 ”字用得准确,因为 “观 ”是集中目力看,用 “望 ”,用 “视 ”,用 “看 ”,都不合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 “ 北通巫峡 ” 对 “ 南极潇湘” ;一种是本句自对,如 “ 迁客 ” 对“ 骚人 ” 。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两句相对: • 衔远山 —— 吞长江 北通巫峡 —— 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 ——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句自对:• 政通 —— 人和 朝晖 —— 夕阴• 迁客 —— 骚人 樯倾 —— 楫摧• 虎啸 —— 猿啼 去国 —— 怀乡• 忧谗 —— 畏讥 春和 —— 景明• 心旷 —— 神怡 岸芷 —— 汀兰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腾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庆历五年藤子京函请范仲淹为岳阳楼做记,并附上 《 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 《 岳阳楼记 》1.这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语句。第三段作者由 “若夫霪雨霏霏 ”至 “虎啸猿啼 ”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第四段由 “至若春和景明 ”至 “此乐何极 ”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明的画面,一暗一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 ”的 “悲 ”和 “喜 ”?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求: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概括了 “迁客骚人 ”的 “悲 ”;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概括说明了 “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 “古仁人之心 ”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迁客骚人 ”登岳阳楼的 “览物之情 ”是悲和喜,悲则 “________”,喜则 “__________”。二者均是由 “________”、 “___________”而生。 2.提问:这两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排比段,并列结构,描写和抒情范仲淹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 洞庭晚秋图 》 ,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背景介绍四大名楼总图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鹳雀鹊 滕王阁一、作家简介自幼孤贫 勤 学 苦 读庆历新 政 政治革新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军 中一范 西 贼 破 胆先 忧后乐 心 系 天下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 《 洞庭晚秋图 》 。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 《 岳阳楼记 》 。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背景介绍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感情学法指导 谪 守怒 号予观 夫 属 于作文偕 忘樯 倾 楫摧浩浩 汤汤zhéháofú zhǔ jié qīng shāng儒家学说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朝东林党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 天下为公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人: 解放全人类 拓展延伸读一读 品一品 醉翁亭 坐落于安徽省滁州 市西 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醉翁亭是 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 《 醉翁亭记 》 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欧阳修 ( 1009-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江西吉水人。他 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 10岁能作诗赋, 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 “ 明道 ” 、 “ 致用 ” ,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 《 欧阳文忠公集 》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 一 居士 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 六一,何谓也? ” 居士曰: “ 吾家 藏书 一 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 一 千卷 ,有 琴 一 张 ,有 棋 一 局 ,而常置 酒 一 壶 。 ” 客曰: “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 以吾 一 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的由来—— 欧阳修 《 六一居士传 》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 庆历五年 , 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 饮少辄醉 ” ,故给它取名为 “ 醉翁亭 ” ,并写下了 《 醉翁亭记 》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背景资料Ø传 : 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如柳宗元 的 《 童区寄传》、宋濂 的 《 王冕读书 》 、 陶渊明 的《 五柳先生传 》。Ø记 : 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东晋陶渊明 的 《 桃花源记 》 、 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Ø说 : 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 的 《 黄生借书说》等 。知识拓展: 古代常见三大文体欧阳修 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观战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湿透。老樵夫快言快语,建 议在此建个亭阁。于是智仙筹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名称没有。这天欧公在此应酬,自称 “ 醉翁” 颤颤悠悠。吩咐随从拿来 “ 四宝 ” ,“ 醉翁亭 ” 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 《 醉翁亭记 》 ,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老樵夫赶来建言: “ 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 ” 。 “ 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 ” 。欧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 “ 环滁皆山也 ” 五个大字,言简意赅山山都有。环 滁 ( ) 琅琊 ( )山之 僧 ( ) 暝 ( )晦 明( ) 伛偻 ( )山 肴 ( ) 野 蔌 ( )觥筹 ( ) 弈 ( )chú láng yásēngmínghuì yǔ lǚyáo sùgōng chóu yì读一读写一写1、 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全文 。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 “ 与民同乐 ” 的思想。学习目标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环滁皆山 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环:环绕、围绕 语气词表判断,是 山谷表并列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山之僧智仙也 山上 (名词 )沿山路 (名词作状语 )从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四角翘起 ,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 (状语 )说出命名不能名其一端也从到在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称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 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 意 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取别号 叫做 年纪最大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 醉翁 ”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情趣语气词,于 领会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若夫日出 而 林霏开,云 归 而岩穴 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 而幽香,佳木 秀 而繁阴,风霜 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顺承回去聚拢目似瞑 闭眼昏暗暮而归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开放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草木茂盛 高爽第二段:山 间 朝暮及四 时 的不同景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表过渡 黄发垂髫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停止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第三段: 滁 州人 宾 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临溪 而 渔 , 溪深 而 鱼肥 , 酿 泉为酒 , 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 , 杂然而 前陈 者 ,太守 宴 也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的,这是太守举行酒宴。表顺承表并列 酿造前者呼前面在前面 (名作状 )摆放宴客第三段: 滁 州人 宾 客太守游山的情形宴 酣之乐 , 非 丝 非 竹 , 射者中 , 弈者胜 ,觥筹交错 , 起坐而喧哗者 , 众宾欢也。 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宴席(名) 借代苍然暮色 深青色 苍老第三段: 滁 州人 宾 客太守游山的情形已而夕阳 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 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 谁 ? 庐陵欧阳修也 。离开表转折以 …… 为乐太守自谓也 称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介词)挂在(动)第四段:日暮醉 归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但是鸟雀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第四段:日暮醉 归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涧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盘踞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的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 “ 醉翁 ”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上,而在于欣赏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 太阳 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水流减少,石头裸露,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造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鸟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啊。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1、 根据第一段 ,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第一段由面(全景)到点(局部),自远而近,先俯后仰,有听觉,也有视觉,山、泉、亭尽收眼底,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的得名,引出太守,伏下一笔,把 “庐陵欧阳修也 ”留作全篇的结句,同时一个 “乐 ”字,也为下文的发挥作好了铺垫。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滁州城的西南方有琅琊山 ;沿着山走六七里酿泉之上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景 ——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描写 )情 ——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 抒情 )作者 首先 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 以 “ 香 ” 言春,以 “ 繁 ” 状夏,以 “ 洁 ” 喻秋,以 “水 ” 写冬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最后 小结,直抒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第二段 分承总起 以乐作为抒情主线,是第一段 山水之乐 的具体化。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Ø滁人游 : 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 “负者 ”,有 “行者 ”,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Ø太守宴: 太守就地取材,以肥鱼、冽酒、山肴野蔌宴客。从上文写滁人游的大环境,一下子收缩到亭子里边筵席陈设的近景镜头,虽是记叙事物,但充满了超脱于尘俗的欢乐之情。 滁人游 —— 太守宴 —— 众宾欢 —— 太守醉Ø众宾欢: 围着筵席的众宾是在闹中取乐,虽然没有丝弦竹管的音乐,但是有投壶、下棋的游戏, “觥筹交错 ”,可见酒喝得欢畅,坐着的或站起来的都在高声玩笑,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写出了太守与僚属之间的良好关系。写的虽是众宾的欢乐,但透出了太守内心的欣慰。Ø太守醉: 特写镜头: “苍颜白发 ”,写出太守形象, “颓然 ”,写太守醉醺醺的样子,与前面 “饮少辄醉 ”相呼应。这两笔形神俱备的速写,把太守突出在大小环境及众多人物的中心,非常醒目。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作者写 《 醉翁亭记 》 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之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排遣一时心中的郁闷,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所以才有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的感叹。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乐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Ø“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Ø“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Ø“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Ø“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Ø“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贯穿全文贯穿全文山水之乐山水之乐游人游人 之之 乐乐禽鸟禽鸟 之之 乐乐太守太守 之之 乐乐与民同乐与民同乐宴酣宴酣 之之 乐乐作者写山水,是抒发 “得之心 ”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 “宴酣之乐 ”,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 “禽鸟之乐 ”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 “游而乐 ”,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醉翁亭记宋欧阳修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 “中国四大名亭 ”。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 《 醉翁亭记 》 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资 料 链 接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他 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 10岁能作诗赋, 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他大力提倡古文 ,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 “明道 ”“致用 ”,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著有 《 欧阳文忠公文集 》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简 介 作 者六一居士 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 六一,何谓也? ” 居士曰: “ 吾家 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 琴一张 ,有 棋一局 ,而常置 酒一壶 。 ” 客曰: “ 是为五一尔,奈何? ” 居士曰: “ 以吾 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的由来—— 欧阳修 《 六一居士传 》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 李 白杜 甫苏 轼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东坡居士半山老人易安居士稼轩太白子美子瞻介甫幼安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传: 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如苏辙的 《 巢谷传 》 。记: 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唐柳宗元 《 小石潭记 》 、宋苏轼的 《 记承天寺夜游 》、东晋陶渊明的 《 桃花源记 》 、宋范仲淹的 《 岳阳楼记 》、宋欧阳修的 《 醉翁亭记 》 等。说: 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如周敦颐的 《 爱莲说 》 、柳宗元的 《 捕蛇者说 》 、袁枚的 《 黄生借书说 》 等。知识拓展:古代常见三大文体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观战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湿透。老樵夫快言快语,建议在此建个亭阁。于是智仙筹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没有名称。文史趣话:关于 《 醉翁亭记 》 传说这天欧公在此应酬,喝得醉醺醺的 ,吩咐随从拿来 “ 四宝 ” , “ 醉翁亭 ” 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 《醉翁亭记 》 ,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老樵夫赶来建言: “ 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 ” 。“ 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 ” 。欧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 “ 环滁皆山也 ” 五个大字,言简意赅山山都有。环滁( ) 琅琊( )山之僧( ) 暝( )晦明( ) 伛偻( )山肴( ) 野蔌( )觥筹( )弈( )chú láng yásēng mínghuì yǔ lǚyáo sùgōng chóu yì读一读环 滁皆山 也 。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 者,琅琊也。表判断,是 山谷表并列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环绕、围绕幽深秀丽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山路行走从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 之者谁?太守自 谓 也。四角翘起 ,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取名靠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只见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紧靠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是自称为醉翁的太守。 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 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 之心而 寓 之酒也。 取别号 叫做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他的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叫 “ 醉翁 ”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之中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情趣领会 寄托请概括第一段大意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若夫日出 而 林 霏 开,云 归 而岩穴 暝 , 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 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而石头显露,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因此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表顺承 烟云聚拢 昏暗开放阴暗繁荣滋长而形成浓郁的的绿荫雾气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色的变化,写观赏自然山水之乐。请概括第二段大意至于 负 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 绝 者,滁人游也。老人和孩子 停止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背东西的人临 溪 而渔 , 溪深 而 鱼肥 , 酿泉 为 酒 , 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 陈 者 , 太守宴也。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甘甜,酒色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错杂地在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表顺承 表并列 在前面 (名作状 ) 摆放钓鱼来到宴酣之乐 , 非丝非竹 , 射 者中 , 弈 者胜 ,觥 筹 交错 , 起坐而喧哗者 , 众宾欢也。 苍 颜白发,颓然 乎 其间者,太守醉也。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起有时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处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第三段:滁州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请概括第三段大意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 从也。树林 阴翳 ,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 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 ? 庐陵欧阳修也 。枝叶茂密成荫 鸟儿到处鸣叫以 …… 为乐是 用文章来记述跟从不久不久夕阳落山,人影四处散开,宾客们跟着太守一起返回。树林里渐渐阴暗了,鸟儿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儿欢乐。但是鸟儿只懂得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欢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点明太守之乐在于与民同乐。请概括第四段大意1、 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第一段由面(全景)到点(局部),自远而近,先俯后仰,有听觉,也有视觉,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的得名,引出太守,伏下一笔,把 “ 庐陵欧阳修也 ” 留作全篇的结句,同时一个 “ 乐 ” 字,也为下文的发挥作好了铺垫。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景 ——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描写 )情 ——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 抒情 )作者首先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以 “ 香 ” 言春,以 “ 繁 ” 状夏,以 “ 洁 ” 喻秋,以 “ 水 ” 写冬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最后直抒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 “ 负者 ” ,有 “ 行者 ” ,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宴:太守就地取材,以肥鱼、冽酒、山肴野蔌宴客。从上文写滁人游的大环境,一下子收缩到亭子里边筵席陈设的近景镜头,虽是记叙事物,但充满了超脱于尘俗的欢乐之情。 众宾欢:围着筵席的众宾是在闹中取乐,虽然没有丝弦竹管的音乐,但是有投壶、下棋的游戏, “ 觥筹交错 ” ,可见酒喝得欢畅,坐着的或站起来的都在高声玩笑,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写出了太守与僚属之间的良好关系。写的虽是众宾的欢乐,但透出了太守内心的欣慰。太守醉:特写镜头 “ 苍颜白发 ” ,写出太守形象, “ 颓然 ” ,写太守醉醺醺的样子,与前面 “ 饮少辄醉 ” 相呼应。这两笔形神俱备的速写,把太守突出在大小环境及众多人物的中心,非常醒目。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