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 页(共 20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2 页(共 20 页)2019 届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10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语 文 ( 二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2、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
3、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
4、,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
5、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从 2014 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
6、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B. 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C. 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D. 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7、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 “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错误,因果关系不当。该选项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从文中第一段“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故选 A 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B. 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
8、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C. 文章以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D. 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答案】B【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 “挑战大于机遇”错误,属于曲解文意,从原文中间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论述来看,应是机遇与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9、座位号 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的结论。故选 B 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B.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C. 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D. 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答案】A【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10、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逻辑颠倒,从文中来看,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C 项, “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也就是说,
11、机遇与挑战并存。D 项, “只要就能”说法绝对化,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将军的部队李浩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悄悄晃动一下,然后空气穿过了我,我不见了,我回到了将军的身边,我重新成为了干休所里那个二十一岁的勤务员。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进行眺望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闻到了生锈
12、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那些原本白色的、现在已成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将军的部队。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说清这些木牌的来历。我跟身边的伴儿说的时候,他只给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说,我猜测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许是当年跟随将军南征北战的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名字吧,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可后来,我在整理这些木牌的时候,却发现,上面有的写着“白马” “黑花马” “手枪” ,而有一些木牌是无字的,
13、很不规则的画了一些“O” 。也许,将军根本不知道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的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我不是叫你下来吗?”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
14、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 ”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我悄悄地留下了两块木牌,那是两块没有写字的木牌,上面画的是“O” 。原来我留
15、下的木牌是三块,那一块木牌上写的是“白马” 。对我这样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来说,白马让我感到亲切。不过后来我把白马给将军送了过去,我看见那匹白马从浓烟中站起来,回头望了一眼,似乎还有一声嘶鸣,然后甩下一路嗒嗒的与蹄声绝尘而去。白马是属于将军的。对于将军那些木牌名字的来历,我曾经做过调查,当然这种调查是随意性的,我只是偶然地向有关的人提及,他们对我的问题都只能是摇头。似乎没人曾向将军提供过什么阵亡将士的名单,至少将军离休后没有。那么木牌上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它们是在什么时间成为了木牌,装满了整整的两个木箱?倒是干休所的王参谋向我提供了一个细节。他说他见过一次将军发火,那时我还没有来到干休所。
16、他看见将军紧紧抓住一块木牌,对着它大声说:“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当时王参谋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将军把那块木牌扔出了很远,木牌划过地板时发出了一阵很脆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5 页(共 20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6 页(共 20 页)的声响。过了很久,将军突然对王参谋说:“你把木牌给我捡回来。 ”将军接过了木牌,用手擦了擦上面的尘土,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回了那些木牌之间。王参谋说他记不太清了,他记得好像他把木牌递到将军手上时,将军的眼红红的。我的手指,抚摸着我一直收藏的那两块木牌。在我混乱的生活里它的位置却是一直都没变过。而现在,我抚摸着它们,感觉上它们变小了,但比以
17、前更重了。(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第二段中通过“斑驳” “生锈” “霉味”等几个词语,从视觉、嗅觉的角度表现了箱子的陈旧,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B. 将军和我聊部队的事,提到战士睡觉鼾声如雷和臭脚,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也从侧面表现将军的性情。C. 王参谋讲将军扔木牌又让他捡回来的细节,表明将军对士兵严厉,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表现其内心柔软的一面。D. 小说以“我”的回忆来行文,通过写“我”与将军的交谈、 “我”对木牌的了解,串联起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了将军形象。【答案】C【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
18、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 项,结合文本倒数第二、三段,说将军“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不正确,从文中来看,将军是对过去的人与物的思念和关爱,并不是后悔,文中“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可以看出将军没有后悔。故选 C 项。5. 小说中说将军“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分)【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将军的形象。写出了将军年岁已高和内心伤感。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里的士兵与马的思念之深。【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说将军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
19、的两道皱纹 ,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赏析语句的手法的能力。首先应明确所涉及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分析句子所写的对象,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 “按着”是动作描写, “眼角边的两道皱纹”属于肖像描写。 “两道皱纹”说明将军年岁已高, “使劲地按着”这一动作表现出内心的伤感,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看,将军与代表阵亡士兵的木牌对话,故句中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将军内心的伤感,流露出将军对自己部队兵马的深深思念之情。鉴赏语言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鉴赏对象的表达方式,若属于景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静
20、、虚实、空间、感官等角度入手,若属于人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作、细节等角度入手;然后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分析效果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心理、品质等) 。6. 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参考答案】内容上:表明木牌与将军的部队有联系,木排所代表的亡故的士兵或其它物品曾是将军部队的一份子。形象上:以这样独特的部队来揭示将军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丰富了将军与不同的人物形象。主旨上:写出箱子里的木牌是有灵魂的,深藏在将军心中,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的深厚情感。效果上:这样设置标题创设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题
21、干问的是“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把握文章构思和探究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是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一般从内容上、形象上、主旨上、结构上以及艺术效果上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文中所写的将军的木牌代表的是将军统领部队中那些亡故的士兵以及其他的一些物品,是部队的一份子,故标题以“将军的部队”表明木牌与部队之间的联系;“将军的部队”中的“部队”其实是一些木牌,体现出文中“部队”的独特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凸显了将军的形象;如果单看这些木牌,都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标题以“将军的部队”让这些木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
22、队的情感之深;标题是“将军的部队” ,而文章写的却是木牌,这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图片来源于 2017 年 11 月新华网)材料二:从 21 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 2017 年 11 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
23、批问题疫苗共计 252600 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于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首先,对于一些模梭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 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 25 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
24、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一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 , 新京报2018 年 07 月 22 日)材料三: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
25、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 。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
26、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 ,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 ,势必影响当地的GDP 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
27、应有所作为 ,人民网 2018 年 07 月 22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B. 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C. 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D. 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28、【答案】D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9 页(共 20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0 页(共 20 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错误,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相反,与原文对照,材料三第四段说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 ,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29、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 ,而不是“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故选 D 项。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B. 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C. 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D. “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30、答案】B【解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 “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B 项, “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图表说明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故选 B 项。9. 以上三则材料中, 新华网 新京报 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
31、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解析】题干问的是“以上三则材料中, 新华网 新京报 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归纳整合信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和探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由“侧重点”说明,考生需要浏览这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把握三则材料各自的重点内容,如材料一是新华网的内容,从图表来看,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具体的内容包括两家问题企业、药品的生
32、产批号、疫苗的数量以及这些疫苗的流向等;材料二是新京报的内容,第一段介绍疫苗危机引起的恐慌情况,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下面几段介绍解决恐慌的方法;材料二是人民网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介绍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应该有的责任。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
33、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
34、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 ”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B. 循宪
35、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C.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D.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意,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这句话的含意是“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
36、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循宪” “事” “嘉贞” “武后”等,然后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如“召见”是一个词组,不能断开,说的是“张循宪叫来张嘉贞” ,这就排除 A、B 两项;“草奏”意思是“起草奏章” ,不能断开,且后面“对”的意思是“回答” ,回答的内容是“皆嘉贞所为” ,意思是“都是张嘉贞写的” ,这就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37、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B. 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 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 “天子的军队” “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38、、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 “京师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错误,文中说的是“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 ,意思是“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 , “京师”在文中指“朝廷” 。故选 C 项。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
39、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 项, “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错误,选项理解词语错误,文中说“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 , “事有未决,病之”应是指“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 ;“张循
40、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把握对象错误,文中是“武后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 。故选 A 项。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5 分)(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5 分)【参考答案】 (1)第二年, (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回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 。(2)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 (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
41、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明年” ,古今异义,第二年;“或” ,有人;“其” ,代词,代指张嘉贞;“按” ,审查;“无状” ,没有这种情况;“坐” ,定罪处死。第二句中, “务广” ,致力于扩充, “务” ,致力于, “广” ,形容词使动,使广;“为” ,动词,是;“不肖” ,没有才能;“无是” ,不会这样做。【参考译文】张嘉贞,本来是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丢掉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巡宪巡察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官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门客吗?”官吏把张嘉贞推荐给他。张循宪
42、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武则天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职担任兵部员外郎。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有待核查的文书。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问犒劳。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
43、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 (唐玄宗)于是任命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3 页(共 20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4 页(共 20 页)(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第二年, (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回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国家的重要军队都在边境,现在告发的人一有不对的地方就将他治罪,臣下恐怕会阻塞言路,而且会成为以后的隐患。 ”于是(诬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果断地(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在
44、中书令的官位上满三年,擅长奏对,对于裁断处理一类的事情非常机敏。但他脾气急躁,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皇帝身边权幸之人的心意,请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晈不久死掉。恰逢广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狱,皇帝询问张嘉贞依法如何处置,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案子, (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 ”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很不高兴地说:“你话说得太直切了。 ”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等到(他)出发的时候,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 。后去世,享
45、年六十四岁, (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单粗疏,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有人规劝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着意扩充田宅, (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秋 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 忧勤德泽深。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 城阙又秋砧 。【注】列圣:指历代帝王。大梁:北
46、宋都城开封的古称。秋砧:秋日捣衣声。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B. 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C. 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 “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D. 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4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 项, “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析错误,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情况来看,南宋朝廷已偏居江南,中原已被金国占领。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15. 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想象中原遗民被外敌侵占,处于悲苦流离之
48、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对流离失所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恢复中原的愿望。【解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意,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尾联是说想象中原移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天捣洗衣服的声音;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意。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就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陆游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从本诗的尾联来看,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由想起“遗民垂泣” “大梁秋砧”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论语为政中“_,_”两句,强调了要以端正的态度去求学,不可不懂装懂。(2)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