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肝脏解剖学,肝脏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消化腺成年人肝脏约占体重的1.8-3.1 男性:重1154-1447克,体积 258x152x58mm 女性:重1029-1379克,体积 258x152x58mm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可占体重的4-5 国人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肝脏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肝大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部分露于剑突下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平静呼吸时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23cm,肝脏形态,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体肝呈现棕红色,质地柔软而
2、脆弱肝略呈现楔形,右端园钝而厚,左端逐渐变窄而薄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脏面),前后左右4缘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肝脏膈面,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 肝右叶、肝左叶,肝脏脏面,肝脏: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肝脏后面,肝脏: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肝脏分段(五叶六段),现代肝脏外科即依据这些分叶及分段方式,施行半肝、肝叶或肝段切除术,肝表面形态的简单分叶,不完全符合肝内管道系统的配布情况。,肝内管道系统,Glisson 系统,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肝管及其分支,肝静脉系统-,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出肝,分别注入下腔静脉,通常以肝脏内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肝
3、裂为界线,将肝分为叶和段,肝脏分段,Glisson 系统,左半肝:左内叶左外叶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右半肝:右前叶右后叶右后叶上段、右后叶下段,尾状叶也同时分为左右两半:尾状叶左、右两段,5个叶 6个段,肝静脉系统-,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出肝,分别注入下腔静脉,肝脏分段,肝的血管,门静脉的侧支吻合,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侧支吻合,当门静脉因为某种原因产生门脉高压时,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存在的丰富吻合支,可发生交通。 当门静脉高压时,此处静脉丛破裂可产生大量呕血 ,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当门脉高压时,此处静脉丛破裂可导致便血,腹壁浅静脉、胸、腹壁静脉,当门脉高压时,
4、脐周静脉怒张,并形成“海蛇头” 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膈下静脉、腰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等小属支吻合由于门静脉循环障碍、血流受阻,可以引起脾大、胃肠淤血,成为产生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原因,肝脏组织学,肝脏外层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肝小叶不规则的多角棱柱状(2x1mm),成人50 - 100万,中央静脉 肝板(肝细胞索),界板 肝血窦 胆小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门管区,肝小叶,肝小叶模式图,肝组织切片(HE),小叶中央静脉 肝索,界板 肝窦 门管区,约占小叶体积80%,占肝内所有细胞的90% 体积较大(2030m),多面体形,25%肝细胞有双核 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
5、、胆小管面、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肝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过氧化物酶糖原、脂滴、色素等,肝 细 胞,肝组织模式图,肝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过氧化物酶糖原、脂滴、色素等,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血窦内血流从肝小叶周边汇入中央静脉 肝窦内腔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肝窦内有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肝 血 窦,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绒毛,部分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
6、居肝内的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 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和表面标记的大颗粒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内巨噬细胞,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Disse 间隙)和胆小管,窦周隙又称Disse 间隙(狄氏腔):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0.4m)光镜下极难辨认 贮脂细胞(储脂细胞)又称Ito细胞、窦周细胞、间质细胞:在窦周隙散在存在,形态不规则。光镜下普通染色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大脂滴。功能:贮存维生素A、合成胶原,窦周隙和贮脂细胞,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成
7、的微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径0.51m。,胆小管,胆小管(ATP酶染色),胆小管(EM),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管腔,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小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入血黄疸,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汇入其中,直径45m,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少量结缔组织,无平滑肌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开口处的内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若干个小叶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门管区,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或不规则性的结缔组织小区,有三种管道分支: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每个肝小叶周围约有3
8、4个门管区,肝小叶,(结缔组织中有)小叶间动脉、小叶见静脉和小叶间胆管,中央静脉:内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肝细胞索(肝板)、界板,肝血窦:窦内皮细胞、肝内巨噬细胞和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窦周隙和贮脂细胞,胆小管,门管区:,肝脏血液循环,很快汇入下腔静脉,肝内胆汁分泌,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从小叶中央,流向,小叶周边,在小叶周边汇集成若干短小闰管(Hering管),闰管出肝小叶后汇入小叶间胆管,肝的淋巴,肝小叶内无淋巴管肝内淋巴管分布于被膜内和小叶间血管周围,形成淋巴丛肝内淋巴(液)主要来自窦周间隙内的血浆血浆在小叶周边经终末血管周间隙,入小叶间结缔组织,进而被吸收至小叶间淋巴管内形成淋巴肝产生
9、的淋巴量很大, 淋巴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几乎于血浆近似,制造胆汁 储存和浓缩胆汁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药物与激素的转化与解毒,肝胆系统的主要功能, 制造并分泌胆汁,日分泌量:600-1200ml;肝胆汁黄棕色,胆囊胆汁色深。 成分:有机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等;无机成分有钠、钾、钙、氯和少量重金属等。, 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容量:1560ml(35ml); 浓缩部位:胆囊壁重吸收水分; 浓缩能力:510倍; 电解质吸收:Na+主动转运;Cl-被动转运。, 胆汁的主要作用-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胆盐、卵磷脂、胆固醇乳化脂肪颗粒裂解,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胆盐形成微胶粒,将脂肪酸、甘油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加速了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胆汁的其它功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防止胆固醇沉积; 胆红素、药物激素的转化与排泄;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吞噬、防御及造血,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