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一轮复习孙 中 山三民 主义.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77842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一轮复习孙 中 山三民 主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5年一轮复习孙 中 山三民 主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5年一轮复习孙 中 山三民 主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5年一轮复习孙 中 山三民 主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5年一轮复习孙 中 山三民 主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浙江省台州中学 徐静霞,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时代背景:,探究:理论来源于实践。请考察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现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三民主义形成的条件。 (复习视角:调动和运用知识),经济、阶级基础,政治局势,思想、组织基础,个人等因素,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1.政治局势: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5.组织基础: 6.个人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孙中山潜心研究实地考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各种救国探索不断碰

2、壁;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章、邹等)。,同盟会的成立,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时代背景: (一)旧三民主义:(1905年),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目的:教材P67 材料阅读与思考,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4分),原因:(1)对帝国主义国家幻想破灭,(2分)(2)认识到工农力量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2分),(复习视角:获取、整理和解读信息),1917年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成立,1.20世纪初,世界和中国革命形势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3、,我向英美求救,他们只在岸上嘲笑我。这时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我决定抓住它。今后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 孙中山谈话录,2. 孙中山的思想有何变化?他决定依靠哪些新力量?,(二)新三民主义(1924年),1、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孙中山四次维护 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要求改变斗争策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使孙看到了 新的革命力量和斗争方向,孙本身坚持民主革命 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接受新主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思想上:(1)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

4、义的“短暂春天” 及一战后的再次萧条,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发展; 进一步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2、经济上:,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时代背景: (一)旧三民主义(1905年) (二)新三民主义(1924年),【注意比较背景的异同】,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时代背景: (一)旧三民主义(1905年) (二)新三民主义(1924年),【注意比较背景的异同】,同: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

5、务;经济基础、阶级、孙中山爱国心创新精神。,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何不同?(4分)不同:甲午中日战争前是改良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甲午中日战争后是革命思想,主张

6、实行民主共和。(2分),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美求救,他们只在岸上嘲笑我。这时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我决定抓住它。今后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 孙中山谈话录1922年材料四:中国革命已经13年,现在得到的结果,保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1924年) (2)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说:“保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7、?(2分) (2)变化:改组国民党,联合苏俄,发动民众。(2分)原因:帝国主义阻挠中国革命;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中共和苏俄的帮助。(2分)措施: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分) (3)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军阀的割据和混战。(2分),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

8、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谈话录(1922年) 材料四:中国革命已经13年,现在得到的结果,保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1924年)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4分) 4)认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具有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没领导革命取得成功,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1)反对列强

9、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课程指导意见: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地图册P28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时代背景: (一)旧三民主义(190

10、5年) (二)新三民主义(1924年) 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1、旧:(1)特征:驱满、反清(2)实践:反清斗争(成立组织、发动起义)(3)成果: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4)评价:A、积极:实质是反封建B、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材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州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的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州人,是恨害汉人的满州人。所以我们总要把民族革命的目的认得清楚。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能坐视。”孙中山1906年材料表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

11、A、清朝民族压迫政策;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C、传统大汉族主义影响,1912年1月5日,以孙中山的名义发布的对外文告的主要内容有:承认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缔结的条约、赔款及帝国主义已取得的种种特权。并说:“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人民之交际,此后必益求辑睦,深望各国既表同意于先,更笃友谊于后,提携亲爱,视前有加。当民国初建一切未备之时,条守镇静之态,以俟其成,且协助吾人,俾种种大计终得底定,盖此改建之大业,固诸友邦当日所劝告吾民而满政府未之能用者也。”,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1、旧:2

12、、新:(1)特征:反帝、民族平等(2)实践: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收租界)(3)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据材料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1921年12月,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中,孙中山说:“今则满族虽去,而中华民国国家尚不免成为半独立国”。又说:“满清虽已推倒,而已失之国权与土地仍操诸外

13、国,未能收回。”,A、一战后列强对中国的宰割(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B、帝国主义支持反动军阀,阻 挠中国革命、压迫中国人民。 C、民族主义尚未实现。 D、十月革命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1、旧:(1)特征:反帝制,“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因为中国从来当国家做私人财产,所以凡有草昧英雄崛起,一定彼此相争,争不到手,宁可割据一方,定不相下,往往弄到分裂一二百年,还没有定局。”“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

14、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906年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所说的民权主义是什么?,(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2)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1、旧:(1)特征:反帝制(2)实践及成果: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3)评价:A、积极:B、局限性:没有将整个封建地

15、主阶级作为斗争对象;民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1、旧:2、新:(1)内容:(结合地图册P29)(2)特征:普遍平等的民权,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 (三)民生主

16、义1、旧:(1)内容:(2)特征: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3)实践:振兴实业,不触及土地改革(4)评价:A、积极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B、局限:空想性;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 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举,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 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选集 据材料指出民生主义的含义,以及实现的方法。,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

17、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课程指导意见: 了解孙中山旧、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基本内容。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二、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 (三)民生主义1、旧:2、新:内容: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限制私人资本,保护工人权益。,“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

18、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据材料指出,民生主义有哪些新发展?,课程指导意见: 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 (一)旧:(教材P65) (二)新:(教材P67),复习新三民主义注意三个“一” 一个标志:提出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一个指导思想: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际、国内(政治

19、、经济、思想,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新的基本内容: 新的时代背景: 新的依靠力量: 新的推动作用:,民族、民权、民生,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课程指导意见: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时代背景: 二、基本内容: 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1)民族: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外,赶走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对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2)民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生:全国土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