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必考)课时检测【真题试作】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
2、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的,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
3、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极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极关怀” ,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 ,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
4、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 40 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
5、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而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有删改)1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B艺
6、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A 项体现在原文第三段:“所谓终极关怀 ,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题肢信息与原文相同。B 项体现在原文第四段:“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 ;题肢缺少了定语“优秀的” 。C 项内容要综合思考第三段的内容,看美国大片属于“
7、初级关怀” ,欣赏一部歌剧属于“终极关怀” 。 “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与题肢内容不同。D 项体现在原文第四段:“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原文是这类作品具有终极关怀,而题干变成“只有才” ,太绝对。E 项第一段有:“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第三段有:“所谓终极关怀 ,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 。题肢是对原文信息
8、的组合,意思不变。答案:AE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艺术价值表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C 赋得古原草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体现在原文第三段:“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 ”艺术价值有伦理成分,是一般认识。作者是否定这个认识的,认为其价值不在伦理教化。B 项体现在原文第三段,原文是遭受异化痛苦的人需要精神关怀,包括初级和终极两种。题肢所说以偏概全。
9、C 项体现在原文第四段, 赋得古原草送别传颂至今的原因不止“语言通俗易懂” ,还在于“终极关怀” 。题肢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答案:D3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为什么?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宗教” ,也可表述为“宗教承诺” 。答题时先指出原因:“终极关怀主要依赖哲学、宗教、艺术三种形式。 ”再通过题干中的事实和逻辑前提“哲学与艺术不发达”得出结论:“终极关怀就会通过宗教实现弥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裂” 。答案:宗教。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依赖哲学、宗教、艺术三种形式来实现。如果哲学与艺术不发达,那么终极关怀就会
10、通过宗教来弥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裂。4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 11 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本理论阐述中的“不在于认识的内容”是题干的逻辑前提, “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情感的慰藉和精神关怀”是结论。题干事例分析中的星夜不符合真实的星空景象,燃烧的星星给人想象的空间,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奋斗精神,给人情感慰藉(给人终极关怀),理论阐述中的“给人想象的空间、情感的慰藉和精神关怀”只要答出“给人
11、想象的空间、情感的慰藉” “精神关怀” “终极关怀”“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 “精神的升华” “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中一处即可;同样,事例分析的结论只要表述为其中一点即可。答案:艺术价值的关键不在于认识的内容是否正确,而在于能否给人想象的空间、情感的慰藉和精神关怀。凡高的星夜虽然不符合真实的星空景象,但画中燃烧的星星给人想象的空间,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奋斗精神,给人情感慰藉(给人终极关怀)。【真题试作】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
12、方法来读书。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
13、,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沉潜玩索” ,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
14、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
15、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 “枝枝相对,叶叶相当” 。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
16、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思路点拨:B 项体现在第三段“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 。
17、“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属无中生有。C 项“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范围扩大,表述太绝对。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沉潜玩索”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并非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 项张冠李戴。不是“人” ,而是“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 。答案:AE2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
18、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思路点拨:D 项, “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偷换观念,表述太绝对。 “由约而博、由博返约” , “全体”不能完全等同于“全书要旨” 。答案:D3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二段以及第五段。答案不能完全照抄原文,应该用自己的话作概括。答案:特点相同:不问效用、结果、是否满足个人欲望等实用问题。目的相同:只求证必然性、普遍性的真理。要求相同:必须排除偶然性的事实
19、。4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本比对理解。不能脱离题干中陈寅恪的事例只答原文中的思想方法。答案:玄思的方法。通过唐代历史来解读白居易的诗,这是“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 ,也就是“以全体观部分”的方法;通过卖炭翁考察唐代史实,这是“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 ,也就是“由部分观全
20、体”的方法。【真题试作】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illectual Re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
21、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
22、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
23、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 。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
24、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的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 ,学林出版社,有删改)1
2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思路点拨:A 项,据原文第一段, “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 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 ,并非“就是负责” ;D 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 ,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答案:BE2根据文意,下
26、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 ,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思路点拨:A 项,在原文第一段, “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 ,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可以并且能够“指挥物质生活” ,如果不能,则不能称为知识分子。B 项,在原文第三段, “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
27、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 ,绝对化错误;C 项,在原文第四段, “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可知不发表推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D 项,在原文最后一段, “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答案:A3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三段以及第四段。答案:第一个“负责”:经过事实的检验与逻辑的论证。第二个“负责”:对真理的扩
28、充、推动(捍卫)。4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本比对理解。答案:袁隆平研究出水稻育种新技术,为社会提供了“负责的思想” 。他努力推广科研成果,做到了“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他立志解决中国乃至世界
29、的粮食问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为“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了更重大的责任。【真题试作】 (2010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不可无“我”钱谷融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 ,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当然,离不开“我” ,并不是只有“我” 。 “我” ,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 ,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
30、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 ,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
31、,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 ,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