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助童工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一群十多岁的女孩儿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在哪里。深圳市一家叫做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里,这群女孩儿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换取每月两千元的工钱。由于不满十六岁,她们的工作被法律禁止,雇佣她们的企业和她们的监护人,须为此负责。她们身后,是近乎绝望的景象-在家乡四川凉山,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区,“孩子简直像牛羊一样被放养着”。全家一年的收入,往往只相当于她们在深圳一个月所得当聚光灯打来,一个由公安、劳动、应急等部门组成的十人护送队伍,浩浩荡荡地陪同她们踏上返乡之路。凉山州政府也“组织相关部门到火车站迎接孩子”。看起来,一切都朝着圆满解决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条路上,女童踟蹰
2、不前。在新闻镜头里,她们一路飞奔躲避记者,在劳动部门的检查下,她们“结成同盟,不承认自己是童工”。“不想回家,回家每天就只能吃玉米和土豆,在深圳天天都可以吃到米饭和肉。”临行前,一个女孩儿的话让她们即将踏上的道路更加模糊。“这下孩子们断了财路,过得好谁愿意出来打工?”“让这群孩子怎么办,媒体不该这么报!”在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里,人们迅速找到了指责对象。批评者的理由简单直接:凉山的贫穷不能指望一夜转变,孩子的碗里也不会凭空多出肉来。与其让她们在山里遭受更大的苦,倒还不如容忍她们在现代化的城市里有个栖身之所,“两害相权取其轻”。但是须知,社会的进步并不能靠向现实妥协来推动。必须坚守的一个底线是,即
3、使再贫困,这些迷失于高楼间的童工,也应当安坐于课堂上,即使用工再紧张,企业主和劳动部门监察人员也不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童工出现在嘈杂的车间里。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能轻易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接到举报便迅速出动,甚至派人陪同女孩儿遣返,深圳市劳动部门堪称雷厉风行。但女孩儿们不愿踏上回家路,或许是因为她们不知道,回家之后会是怎样一幅图景?也或许是因为她们知道,一旦聚光灯暗去,她们的生活又将重陷黑暗,甚至再次出山打工。聚光灯亮时,各路人物就粉墨登场,灯光黯淡,各路人物也随之悄悄离去。政府对新闻报道的这种应激式反应,或许才是童工不愿回家的原因所在。即使在那个看起来圆满的“井底人”的故事中,也不难觅其踪迹-早于王秀青十年,就有一名叫老于的老人同样住在热力井中,媒体的曝光为他带来了妥善安置,却没有人继而想出办法提前阻止更多人爬到黑暗的井底。“十年前的一次记录,帮助井底人走出来,过上正常生活,却没能帮助改观这一现象。十年后的今天,记录的媒体多了,这样的一次围观最后能带来什么效果,我不知道。”在王秀青遇到他的美好结局前,曾有人如此悲观地写道。其实答案很简单。围观本身并不能真的带来改变。聚光灯终会暗去,人群也将纷纷离场,若这时仍有一些人留在原地忙碌,解决问题的出路,或许才能真的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