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58731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Comment z1: 字号太大了,不美观 1南京晓庄学院 07小教论 文 题 目: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姓 名: 王 燕 红专 业: 小学教育函 授 学 校: 泰州师专二九年九月Comment z2: 段首要空两格 2解读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麾村小学 王燕红(07 小教)内容摘要:草房子以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主人公桑桑毕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画卷,更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性格各异,却几乎都具备一种因水而生的纯净。他们大都经历了生活的苦难,然而,人性之花并不因为苦难而凋谢。在苦难面前,人性中的善与美得以充分的彰显,人物(尤其是少年形象)因此收获了心灵的成长。曹文

2、轩提倡为儿童提供人性基础,其作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儿童对善与美,包括生命在苦难中呈现出来的高贵与坚强的感受。作者的小说正因为表现有深度的人性从而获得主题上的深度。关键词: 因水而生 纯净 苦难 成长 人性 在儿童文学领域里,曹文轩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创作主张和自觉的美学追求的作家。他在 80年代中期提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曾深深地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苑。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称赞“草房子是一首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说:“草房子使我感到几分自豪:我们还为小孩子写出了大作品!”这部近 20万字的小说,没有刻意去编织一个起伏跌宕、曲

3、折动人的故事,而是以优美细腻的抒情笔触叙述了少年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生动地描述了他在那段时间里所接触的平平常常而又色彩斑斓的,曾对他的成长产生过潜移默化影响的人和事。这部书,自始至终辉映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字里行间氤氲着古典的美、和谐的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草房子在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特征的刻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秃鹤、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秦大奶奶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并激起我们从内心深处与这些人物同声歌哭的愿望。 一、因水而生的纯净“我的空间到处流淌着水, 草房子以及我的其他作品皆因水而生。 ”1在3草房子创作札记中,曹文轩如是说。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4、一个湖泊众多、水网密布的地方。童年时代,曹文轩最喜欢站在大河边,任汩汩的流水牵动他的思绪,荡涤他的心灵。水是干净的,在曹文轩看来,造物主造水,就是让它来净化这个世界的。 “只要有了水,你没法不干净,因为你面对水再肮脏,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感到羞耻。 ”也许是水的品性在冥冥之中影响了曹文轩,他从不肯将肮脏的意象、辞藻、境界带进作品,他的作品有一种“洁癖” 。在草房子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这种因水而生的纯净。从板仓小学转到油麻地来读书的纸月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一对乌黑乌黑的眼睛” , “一双白净的细嫩如笋的手” ,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灵

5、气与书卷气” 。小小年纪的她能背诵许多古诗词,写得一手秀丽的毛笔字。这个散发着古典气质的女孩,让人不期然地联想起曹雪芹笔下那些蕙质兰心的少女。纸月这个形象带给人的自始至终是一种纯净的美感。她第一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背着的是一只“墨绿色的绣了一朵红莲花的书包” ,那悄然绽放的红莲花正是她内在气质的外显,似乎也只有这样的书包才配得上她。对美好的东西,她似乎有着一种天赋的感受力农忙时和同学们一起去麦田里捡麦穗,她那“半篮子金黄的麦穗上,居然有了一束用青草扎住的五颜六色的花” 。桑乔背着桑桑从外面回来时正逢大雨,心细如发的纸月冒雨拔下一大抱稻草,铺在容易打滑的桥上;离开油麻地前夕,她将最珍爱的书包送

6、给桑桑,因为书包很结实,能背“很多年很多年”这个女孩儿的心如同水一般纯净透明,尽管命运对她并不公平。难言的身世,异样的眼光,同学的欺负,都使得她过早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可是,她仍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女孩儿是水做的骨肉。 ”纸月的形象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温幼菊是桑桑最喜欢的女老师。如果说纸月的纯净是源自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那温幼菊则让人联想起菊花的经风霜而不凋。这个拉得一手好胡琴的文4弱的女教师,十二岁时生了一场重病,从此一年四季便总守着她的药罐子了,她的“药寮”里总飘着发苦的药香。然而,就是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子,用她的优雅与淡定,用她的平静

7、与坚忍,在桑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他无限的勇气。她的形象仍旧是纯净的,甚至连她哼给桑桑听的那首“轻柔却又沉重,哀伤而又刚强”的无词歌,也似被净化过一般,只用几个叹词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不着一字却又含有无尽的意蕴。水性,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上,就是撇开那大红大紫的形象、内心险恶的形象、雄伟挺拔的形象,而选择一些善良的、纯净的、优雅的、感伤的形象,这些形象是由水做成的。当然,小说也表现了人性的弱点,如杜雍和的市侩、白三的势利、谷苇的锱铢必较、戚昌龙的无赖蛮横但那就像一粒沙子,终被大海包容。总体而言,曹文轩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草房子中甚至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桑桑的淘气,纸月的清纯

8、,秃鹤的自尊,杜小康的优越感,秦大奶奶的固执这些人物最鲜明的性格印记,在作品中是一以贯之的。但这种纯净并未使人物形象流于平面化,作者对人物尤其是儿童心理的深刻体察和细腻把握,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悯情怀,使得书中的人物焕发出动人的人性光彩。在这片纯净的天地里,曹文轩为人们的灵魂找到了一个可以停靠和休憩的港湾。二、历经苦难的成长成长一直是儿童文学热衷表现的母题之一,以表现少年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朦胧而优美的精神情愫、渴望成人社会的理解为主要内容。成长是少年儿童的生命存在状态,是不断克服与超越生理、心理的旧有状态而不断趋于成熟的过程。不过, “儿童心灵的成长并不是缓慢地、随着日子的流逝而一天天渐进积累

9、起来的,心灵成长的轨道有一个个成长的关节,每个关节都是心灵急速飞跃的成长阶段。 ”2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与变故往往是少年生活中重要的成长契机之一。曹文轩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的小说不仅不回避苦难,还处处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走进苦难,感受苦难,令人信服地表现出了少年在苦难中的成长。杜小康,出身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红门之家。他不仅有着出众的仪表,还有着不同于油麻地孩子的贵族精神气质。 “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5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然而,这个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沉船事故使得红门成了

10、空壳,父亲病倒,杜小康失学, “从未领略过的深切的孤独”铺天盖地向他袭来。这对一向优越感极强甚至有些傲慢的杜小康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他无论如何也不愿让人(尤其是他的同学)看出他的窘况。他穿着最好最干净的衣服,他昂着头走路,他大声地唱歌,他用孩子似的演戏方式夸张地表现着自己的快乐,以维护遭受重创的自尊心。但强颜欢笑掩盖不住内心的虚弱和不堪一击,当他彻底清楚与学校无缘后,蔫了,样子也变得“邋遢”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没有长到能够长久地扮演一种形象的年纪”。真正促使杜小康内心成长的是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荡中放鸭的那段经历。狂风、暴雨、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折磨着

11、杜小康,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使他收获了心灵的成长。当鸭群误入他人鱼塘被当地人扣留之后,杜小康和病重的父亲两手空空地回到油麻地。虽然头发干枯、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之神”。甚至当他后来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摊卖货时,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 “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 ,此时的杜小康已经拥有了直面人生的痛苦与失意的勇气。他不再自欺欺人,而是认真地思索切实可行的生存之道。苦难是人生的磨刀石,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 ”3无怪乎桑乔由衷地感叹:“日后,油麻地

12、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 小说的主人公桑桑是一个淘气包。他能将好端端的碗柜改造成鸽子窝,他能把蚊帐摘下当鱼网去打鱼虾,他能在三伏天穿上棉衣棉裤在操场上走圆场正如书中所说:“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 ”可是,命运以猝不及防之势将死亡推到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面前,一个刚刚绽放的生命面临死亡的考验。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桑桑懵懵懂懂6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他知道那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只能“一个人去” ,那儿没有亲人,也没有他最喜欢的鸽子。他觉得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好好想一些事情。 “对死的畏惧从反面促进对生的动力,它意味着人将承担起自己的命运,来积极筹划

13、他有限的人生。 ”4这以后的桑桑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他“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 ”为了兑现带柳柳去看城的诺言,桑桑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背着妹妹爬上了高高的城墙,直至体力不支而晕倒。 “桑桑虽然没有死,但桑桑觉得已死过一回了。 ”在死亡的体验中,桑桑对生命有了深切而优美的领悟,他变得坚强,变得悲天悯人,他懂得了承诺的分量,他体味了人性的至美这无疑是少年成长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一次精神的涅磐!物质的匮乏,病痛的折磨,身体的残疾,精神的失落“有些苦难,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苦难结伴而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经熔岩的冶炼与物质的爆炸一样。 ”

14、5正是在直面苦难的际遇中,少年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三、追随永恒的人性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他坚信能感动今天的孩子的无非还是那些东西-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温馨和殷殷情爱他的小说可以说是他的创作理论的成功实践。 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感动读者的同时,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思考。秦大奶奶,油麻地人眼中一个“可恶的老太婆” 。本质上,她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传统农村妇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她和丈夫秦大不分昼夜,无论寒暑,终年不知疲倦地劳作。 “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妇唯一的幸福就是在夜深人静、四周流动着淡淡的荒凉时

15、,做着土地的美梦。 ”他们终于用几十年的时间买下了一片土地。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丰收的喜悦,土地已不再属于个人。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巨变,这个缠着小脚的农村老太太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几千年来的农耕社会强化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强烈的占有欲。当贫穷的油麻地人要在“属于她的”土地上兴办学校的时候,她被激怒了,她以最决绝的7姿态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抗争。而这种抗争的结果是:“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给她盖一间小小的草房,并允许她保留一片小小的土地。 ”从此,秦大奶奶成了校园里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桑乔搞绿化,她觉得自己的“领土权”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躺在地上打滚,想压死那些正在使劲往上窜的楝树苗;她把

16、学校种的豆荚瓜果摘下扔进河里;她纵容那一群鸡鸭鹅在校园里悠哉游哉地散步甚至闯进课堂,扰乱教学秩序;她会因为丢了一只鸡而和学校闹得不可开交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古怪甚至令人生厌的孤老太太,却毫不犹豫地救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女孩乔乔。当她听到那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奶奶”的时候,当她看到“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向天空拼命地抓着”的时候,埋藏在她内心深处的母性一下子被唤醒了。她“未来得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 ,硬是用自己孱弱的双手,为落水的乔乔撑起了一片生命的晴空。秦大奶奶惊天动地的壮举使得油麻地人重新审视她,了解她。妇女们自发地轮流照顾她,孩子们成了小屋里的常客。人们的关心如同一缕春

17、风吹进了她的心田,而她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以及每一个人。秦大奶奶依然固执地守着这片土地,直至为了捞一只油麻地小学的南瓜而失足落水,长眠在一片艾地中。这个偏执的老人,最终以一种神圣的方式谢幕了。作者通过秦大奶奶这个形象向人们昭示,在普通人的心灵深处其实都蕴藏着可贵的人性之美。确实,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春天,等到东风来时,它便百花盛开。尊严,是作家颇为关注的一个主题。尊严是一个人存在的基本标志,也是人类心灵深处自我认同感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崇高的和谐” 。秃鹤,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孩子。秃顶,让他饱受同学们或有心或无意的讥笑与捉弄,使他变得敏感而自卑。他忍着火辣辣的痛楚,用生姜擦头皮,

18、希望能长出头发,结果自然以失败告终;他戴上一顶优雅的鸭舌帽,想掩盖自己的缺陷,却欲盖弥彰。淘气的桑桑摘下了他的帽子,唆使阿恕将它挂上了旗杆顶秃鹤竭力维护的尊严就这样被众人踩在了脚下,他的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把泥土湿了一片” 。所以,当他在汇操时甩掉帽子制造混乱的时候,他就“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别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 ”这是一个残疾少年对尊严的执着坚守!这种对8抗令人心酸,让人不忍苛责。而此后,秃鹤与人群的日渐疏离更是让人担心。可是,当学校文艺汇演陷入尴尬境地时,秃鹤却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起了至关重要的“杨大秃瓢”这个角色,并以其出色的表演为学校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不难想象,秃鹤需要多大的勇

19、气,作出怎样的自我牺牲?如水的月光下, “回归集体”的秃鹤号啕大哭。在浸润着辛酸与喜悦的泪光中,我们看到了人性尊严的可贵与高尚。其实,这种人性美的光芒在其他人物形象身上也不断闪现。决意离开油麻地的细马在邱二爷家遭受水灾、倾家荡产的时候选择了留下,只因他不忍抛下孤苦无依的老人;杜小康将从大芦荡带回的全部财富“五只很大的,颜色青青的鸭蛋”全部送给了桑桑,只因为男子汉一诺千金生活的苦难几乎是永恒的,但人性之花并不因苦难而凋谢,它以一种优美而从容的姿态悄然绽放,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他让我们明白,即便是在生命的低谷或绝境之中,人性依旧有灿烂光辉的美质。曹文轩提倡为儿童提供人性基础,其

20、作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儿童对善与美,包括生命在苦难中呈现出来的高贵与坚强的感受。作者的小说正因为表现有深度的人性从而获得主题上的深度。“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6草房子用诗一般的笔调抒写了至纯至美的人性和人情,动态地展示了少年精神成长的艰辛历程,为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营造了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小说打动人心的原因恐怕也正在于此。参考文献:曹文轩:感动走进曹文选的纯美世界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年,121。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22。周国平:周国平自选集 ,海南出版

21、社,1996。陆扬:中西死亡美学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133。曹文轩:美丽的苦难代后记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31。曹文轩、安武林: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9安武林、曹文轩: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曹文轩:追随永恒草房子代跋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年 4 月版。 。黄金娟:论曹文轩小说的成长母题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年第 2 期。关于本文的意见与建议你写的是文学论文,可以参照论文格式加以完善,但论文不能是“纯粹拿来”的。请认真修改哟,祝你成功!论文撰写的一般要求1、从形式上,字数

22、 5000 以上,句子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结构完整,符合论文的格式要求。论文结构与格式(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但必须让读者看出你的论文具有下面几部分)封 面(注明下列文字:南京晓庄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专业;班级;学号等) 题 目(简明扼要,一看题目,能够了解到你的研究主题;要“小题大做” ,不要“大题小作” )摘 要 :( 200 字左右,文章的浓缩。看了摘要,就知道你研究了什么,有哪些观点等)关键词:(3 5 个,注意是词,不是短语与句子)一、引言(为何研究这一课题:课题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譬如,可以从“理论意义” 、 “实践意义”和本课题研究“对自己工作的意义”等角度

23、分析,以此论说本文研究的价值) ;二、概念界说及相关研究基础(概念是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要对核心概念下定义,以避免概念含混或歧义产生;要对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因为课题研究是已有研究的继续,不了解已有研究怎么进行继续研究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归因分析(课题研究是为解决问题而研究,为了解决问题首先应当知道本课题的现存问题,如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分析现存的问题有哪些,由此明确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从而为解决问题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10四、新的取向与解决策略(在明确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新主张、新取向或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可以从理论上提出

24、新的观点,还应指出实践中的有效策略或自己的经验、具体做法)五、结论(一是进行全文总结概述,陈述主要观点;二是简析与本课题研究相关但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表示作者思维的完整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显然,上面五部分内容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一、二部分是基础,论说研究意义、核心概念和已有研究;三、四部分是重点,论说现存问题、导致原因和解决策略(或新主张) ;五部分是陈述研究结论。参考文献:文章最后还应附上参考文献(至少 5 个) 。可以参阅正式发表文章,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要完整:作者、著作名、出版地、版本、页码等2、从内容上,本科论文不一定创新,但思路要清晰,逻辑要顺畅而严密。譬如,在第三四部分,一定要开列出你对本课题研究的解释框架,也就是你是从哪些方面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这几个方面一定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相容关系哟。因此,每一部分至少要开列出二级标题,最好有三级标题。以往有些论文每部分就写一大段或几小段,能否给出二级标题?这样读者更能明了地看出你的思路。3、从态度上讲,无论你写的好与不好,自己亲自撰写最为重要,因为本科生撰写论文主要是了解课题研究的规范,体验研究的过程。要避免以下情况:抄袭;别人代写。审阅论文或答辩参加教师都是本专业的专家,一看你的语句就知道是否亲自撰写的,不要冒险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明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