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讨国立特教学校协同分组教学之合理模式-国教署特教网路中心.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4056224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国立特教学校协同分组教学之合理模式-国教署特教网路中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探讨国立特教学校协同分组教学之合理模式-国教署特教网路中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探讨国立特教学校协同分组教学之合理模式-国教署特教网路中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探讨国立特教学校协同分组教学之合理模式-国教署特教网路中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探讨国立特教学校协同分组教学之合理模式-国教署特教网路中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特殊學校(班)工作小組議題研究【期末】報告國立特殊教育學校實施協同暨分組教學參考模式探討之研究研究單位:國立彰化啟智學校研究人員:陳志福、陳素雲協同研究人員:李及時、鐘玲君、林永成、紀雅惠中華民國 九十六 年 十二 月 十三 日- 2 -目 次壹、前言.1貳、研究目的與預期效益.1參、名詞釋義.2一、特殊教育學校.2二、協同暨分組教學.2肆、文獻探討.2一、協同教學的意義.2二、分組教學的意義.3三、特殊教育協同教學的法源.3四、協同教學的實施流程.5五、協同教學的實施模式.6伍、資料分析與討論.8一、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8二、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特色.9三

2、、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困難.9四、專業團隊參與協同暨分組教學的情形.10五、各校對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建議.11六、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參考模式.12陸、結論.18柒、參考文獻.18表 次表一 彰化啟智學校協同教學之實施流程.5圖 次圖一 輪流主導模式.6圖二 一主一副模式.6圖三 一主一觀察模式.7圖四 教學站模式.7圖五 平行教學模式.7圖六 個別或小組補救模式.8圖七 教師間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14圖八 教師與教師助理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15- 3 -圖九 教師與專業團隊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16圖十 教師與其他人員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

3、程圖.17國立特殊教育學校實施協同暨分組教學參考模式探討之研究壹、前言智能障礙學生無論在個體內或個體間的個別差異均甚大,很難實施一般班級規模之團體教學,協同暨分組教學有其必要性。其實如果人力資源夠,各科教學均可採用協同教學方式進行。此種教學,師生皆獲其益,教師可察覺或彌補個人教學時,因專業知識有限、人力資源不足或教學方法的喜愛,所造成教學上的死角或缺失,且能獲得教學相長的效果。同時透過適性的分組教學 ,學生因而能獲得更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多元評量,以發揮潛能進而提昇學習成效。然而,國中、高中每班三位老師的編制,內含有行政人員減授的時數,實際上每班可分到的協同節數相當有限,與落實適性的個別化教學,

4、仍有相當大距離。本議題研究主要是了解各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並以現有的人力資源,探討出國立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參考模式。貳、研究目的與預期效益本研究透過開放式問卷調查(如附錄一)及舉辦座談會兩種研究方法,針對國立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做一廣泛性且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敘述如下:一、了解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二、了解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特色。三、了解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困難。四、了解專業團隊參與協同暨分組教學的情形。五、彙整各校對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建議。六、彙整出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參考模式。本研究的預期效益有:一、經由此議題之研究,

5、與各特殊教育學校溝通獲得結果共識,提供較合理之參考模式,以落實個別化、適性之教學,以提昇教學品質。二、轉陳議題研究的結果作為建議修訂行政法規之依據。- 4 -參、名詞釋義謹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界定如下:一、特殊教育學校(special education school)依據民國 88年重修訂之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教育部,民 88b)第四條規定,特殊教育學校係指為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者專設之學校。本研究所定義之特殊教育學校,係指專為身心障礙者設立的特殊教育學校,且設有智障類班級的學校。本研究問卷調查的特殊教育學校,共計有宜蘭特殊教育學校、基隆特殊教育學校、台北市立啟智學校、林口啟智學校、桃園啟智學

6、校、苗栗特殊教育學校、台中啟聰學校、台中特殊教育學校、彰化啟智學校、雲林特殊教育學校、嘉義啟智學校、台南啟智學校、台南啟聰學校、高雄市立啟智學校、高雄縣立特殊教育學校、花蓮啟智學校等 16 所特殊教育學校。二、協同暨分組教學(cooperative group teaching)本研究之協同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係指以特殊教育老師為主體,藉由與教師、教師助理員、專業團隊人員及其他人員間的支援與合作,以提昇教學的品質,並符合學生個別化教育之需求。依其人力配置,可歸納成下列四種模式:( 一) 教師間協同; (二) 教師與教師助理員間協同;(三)教師與專業團隊人員間協同;

7、(四 )教師與其他人員間協同。而本研究之分組教學(group teaching),係指依學生為主體,就學生教學需求分組,以提昇教師教學的效能,進而發揮學生最大的學習潛能。因教學領域、學生間個別差異的不同,歸納成下列兩種分組模式:(一)異質性分組:跨學部分組、學部分組、年級分組、班群分組、班內分組;(二)同質性分組。肆、文獻探討針對本研究主題有關之文獻:協同教學的意義、分組教學的意義、特殊教育協同教學的法源、協同教學的實施流程、協同教學的實施模式,分別敘述如下:一、協同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的意義協同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就字面上解釋,係指透過

8、協助、共同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的意思,亦即是學校教師同仁或其他相關人員,彼此相互合作,規劃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董媛卿(民 83)對協同教學的定義為由兩位老師同步、同心來設計教案、設定共同的教學目標,依不同的學習條件,研商教材的重整、修改的方法,並搭- 5 -配其接收訊息優勢管道的教學方法來教智能障礙的學生。盧台華(民 85)認為協同教學是強調教學小組的共同合作,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或專業人員、助理等組成的小組,分別應用各自的專長,一起設計教學計劃、擬定教學目標、分工進行教學、並共同評量學生的學習或整體的教學成效。李智令(民 91)認為協同教學是指在啟智班內,面對各種不同障礙類別及程度的

9、身心障礙學生,為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並提高教學效能,兩位或以上的教師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分工合作、共同策劃和執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型態。Pugach & Johnson(1995)認為是二位對等的伙伴(equal partners)志願合作,共同做決定,以達成共同目標的直接互動方式(引自張英鵬,民 90)。綜合特殊教育學者對於協同教學的詮釋,可將協同教學定義為:將不同專長的教師或其他相關人員,組成一個教學團(Teaching Team)。每一個教學團的成員,發揮自己的專長,共同擬定教學計畫,分工執行教學活動,最後共同評量學生學習成效 。二、分組教學(group teaching)的意義分組教學(gr

10、oup teaching)係指為達成適性、個別化的教學,先經由期初學生起點行為評量,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後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能獲得均等的學習機會,以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鈕文英(民 92)提出分組教學時,須注意的四點實施原則:(一)分組教學時,須考慮兩組座位的安排不要產生互相干擾的情形。如有協同教學人員平行教學,須注意避免聲量過大,造成彼此的干擾。(二)分組教學時,教師須注意教學時間的安排,讓每一組所獲得的教學時間盡量均等。(三)分組教學前,教師須安排好另一組在等待指導時,可進行的活動或作業;如有協同教學人員,則可請其協助;如果沒有,教師事先的詳盡規畫就變得很重要。(四)分組教學前

11、,教師須訂定明確的規則,如有另一組在等待指導時,不要干擾教師的教學。如有困難須尋求協助,可詢問小老師(教師事先安排),或立一個紅色求助牌告訴教師等。如有協同教學人員,則他可以介入協助。三、特殊教育協同教學的法源依據民國八十八年修正發布之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教育部,民 88a),第九條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為達成個別化教學目標,得以下列方式實施之:(一)以分組方式區分:1.個別指導。2.班級內小組教學。- 6 -3.跨班級、年級或學校之分組教學。4.其他適合之分組方式。(二)以人力與資源應用方式區分:1.師徒制。2.協同教學。3.同儕教學。4.電腦或多媒體輔助教學。5.遠距教學。6.社區資

12、源運用。(三)其他適合之人力與資源運用方式。從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第九條中可以發現,協同教學是教師人力與資源有效應用的方式之一。若能再加上適性的分組教學,學生的學習成效將會更大。- 7 -四、協同教學的實施流程彰化啟智學校(民 85)受台灣省教育廳委託,辦理身心障礙教育的協同教學觀摩會,將協同教學應用於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的六大領域當中,並出版協同教學活動彙編一書 ,其協同教學之實施流程,如表一所示。表一 彰化啟智學校協同教學之實施流程活 動 目 的 教師工作1.協同教學 活動前的溝通與準備,使 全體人員掌握學生之目標及教學方式,以確保教學品質。教學團共同討論教學目 標、如何

13、教、誰教、器材、場地、如何評鑑、工作分配等,並進行準備。2.團體活動 介紹活動主題,形成基本概念一位主教,餘為助教或觀察員,如一球隊每位球員知道自己任務及走位,互助呼應支援以共同進行活動。3.分組活動 給學生理解、思考、探索之機會,以進一步瞭解活動目的與內涵。包班或彈性分組,小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對主題內涵適當反應。4.個別活動 使學生有適應興趣、能力和加強練習個別目標之機會。針對學生個別能力及目標,進行一對一之單向指導,或由學生獨立練習,以達到精熟目的(參考練習教學法、編序教學法) 。5.共同評鑑 評鑑學生成績,評鑑協同情形(教學過程、內容、器材),而非教師表現。共同檢討並提供改進之道。目前

14、在彰化啟智學校協同教學的實施情形,茲說明如下:(一)以導師為主的協同教學團協調專業人員、生活輔導員等相關人員及學校行政人員暨職工之配合,提供統合的教育服務。如:本月之核心單元主題為如何美化校園 ,則教學團指導人員之一則可請園藝工參與。(二)核心學科、休閒學科採團體教學及分組教學;實用學科根據學生能力實施- 8 -分組教學及個別教學。(三)訂定協同功課表 訂定核心單元教學主題配備各科教學目標設計各科教學活動規劃教學空間、準備教學資源執行教學進行教學研討。(四)辦理相關推展活動: 1、舉辦協同教學觀摩;2、編印協同教學活動彙編。五、協同教學的實施模式李智令(民 91)、鈕文英(民 92)歸納國外學

15、者所提出的協同教學模式,雖然其模式的分成種類及名稱上有所差異,但模式之間皆有重疊或雷同之處,茲將其意義分述說明如下:(一)輪流主導模式 (co-presentation)每一個課程主題或同一主題中的不同目標,由一位成員輪流主導教學,其餘協同成員則居於協助的角色。註: 為教師, 為學生圖一 輪流主導模式(二)一主一副模式 (one teaches, one assists)從頭到尾兩位協同成員,固定由的一位成員擔任主要教學者,另一位成員則是擔任協助者或是副手,穿梭於學生之間適時提供需要的協助,註: 為教師, 為學生- 9 -圖二 一主一副模式(三)一主一觀察模式 (one teaches, on

16、e observes)從頭到尾兩位協同成員,固定由的一位成員擔任教學者,另一成員不參與教學,而是擔任觀察者的角色,記錄學生課堂上的反應,最後和教學者討論以做為教學決策之用。註: 為教師, 為學生圖三 一主一觀察模式(四)教學站模式 (station teaching)協同成員在固定地點,以輪盤方式指導每位經過的學生。而課程內容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份,每一個部份由一位協同成員負責,學生分組輪流接受教學。註: 為教師, 為學生圖四 教學站模式(五)平行教學模式 (parallel teaching)部分教學時間採機動與彈性分組,協同成員視課程實際進行情形將學生分組,可能每次上課的分組皆不同,而採同

17、時平行的教學,最後再整合在一起。- 10 -註: 為教師, 為學生圖五 平行教學模式(六)個別或小組補救模式 (complementary instruction)一位成員教學時,其他協同成員視學生學習狀況予以個別或小組輔導。註: 為教師, 為學生圖六 個別或小組補救模式伍、資料分析與討論針對各校問卷調查資料,分別就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教學特色、教學困難、專業團隊參與情形及教學上建議,做資分析與討論,並整理歸納出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合理參考模式。一、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經彙整各校調查問卷,共有 16 所特殊教育學校提出對協同暨分組教學上的困難( 如附錄二) ,研究者試整理

18、歸納如下:(一)大班教學:全校或年段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地點上課,可由教師依序輪流教學或教師一人主教,其餘教師協助,如此可以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機會,也可節省教師人力,但必須利用較大的教室,如活動中心、操場或視聽教室。(二)同領域分組教學:教師可以依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在同一節課打破班級界線,進行分組教學活動,如此可以發揮教師專長,也可滿足學生的需求。- 11 -(三)單元循環教學:由於具備藝術與人文領域專長的教師較少,但為了讓學生可以學習較高的學習品質,老師將學期的課程分成若干單元,每個老師準備一個精緻的單元內容,輪流循環到各班教學,如此教師既可教得很精采又可節省備課時間,學生也可學習每個老師的獨

19、門絕學。協同暨分組教學最重要的精神,在於運用分工合作的教學團隊來進行教學,它打破以往的教學型態 ,不再是教師個人單打獨鬥的狀況;無論在課前之準備、教學進行之過程或是最後之評鑑,都可以由教師、教師助理員及專業團隊等成員來共同參與、設計和執行。可說是相當多元的教學方式,因此能因應學生需求,充分達成個別化教學的目標;教師專長也能有更大發揮空間,可說是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二、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特色經彙整各校調查問卷,共有 14 所特殊教育學校提出對協同暨分組教學上的困難( 如附錄三) ,研究者試整理歸納如下:(一)在實施協同教學時也需考量諸多配合的因素,例如:學習團體的調整、教師人力及專長的調配、學

20、習過程的安排、教學策略的選擇、學習資源的運用、社區人才的引進(陳浙雲,民 91)。(二)殊教育學生因技能養成不易及認知能力不足,因此大部的協同課程均運用在職業課程暨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等,透過分組模式,讓功能相當的學生一起學習,可增加學習成效。(三)校外實作或學生工作隊因教學情境不同,並配合職場的實際需求,通常需要更精細的分組,相對需要更多的人力,所以這區塊仍然是各校協同教學的重點所在。(四)許多班級數較少的學校或學部,能打破班級甚或是年級的建制,採全校或學部混齡能力分組,並因應學生功能採不等組分組模式,更能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來加以教導。基本上這些都是因應學生需要所進行的教學改革,目前也有許多學

21、校正在執行中,所以施行較不會有阻力。(五)各校因規模不一(編制教師人數、教師助理員以及兼任行政人員等所造成的差距) ,環境位置的不同,所以可用來協同的時間(節次)就會有所不同, 對於協同節數不足的學校,可採用大班教學的方式,利用休閒課或一般課程規劃大協同,可多利用教師助理的協助,其餘教師適量進入協同,其它多餘教師時間即可安排於需要較精細分組的協同課程內。三、各校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困難經彙整各校調查問卷,共有 15 所特殊教育學校提出對協同暨分組教學上的困難( 如附錄四) ,研究者整理歸納如下:(一)人力不足- 12 -1.學生功能日趨重度,低功能學生人數眾多。2.人力不足無多餘的節數可排協同課程

22、。3.教師員額不足,全校教師任課總時數未達全校所有班級之總上課時數,因而無法實施協同教學。(二)鐘點費不足1.協同教師鐘點費無法以學校人事經費支應,協同教學的實施會因為超過每週 35 節課的規定。2.兼任行政人員減課後,導致校內上課總時數減少,影響協同或分組時數。(三)概念不清1.教師對協同教學的實際進行方式的概念不清2.當老師之間意見與其他因素不相同之時,常會阻礙協同教學之順暢。(四)教師助理定位不明1.因採彈性入班,故有時同一年段不同學生發生臨時狀況,教師助理東奔西跑,較難兼顧全部學生。2.教師與教師助理在課堂前未事先做好溝通,所以無法充分了解課程內容與目標。(五)名不符實:教師助理員以外

23、,皆只一位教師任課,雖有協同教學之名、然無協同教學之實。(六)行政困難:協同教學須於教師人員、編班、課表、空間、設備等方面進行全面性的調整,在排課方面較為困難。(七)無共同討論時段:協同教學需要老師們的分工合作,對於學生的狀況要充分的討論,但共同的空堂少讓老師聚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八)其他:如志工投入不足、場地不足分組時產生干擾、學生照顧的責任問題常成阻力。四、專業團隊參與協同暨分組教學的情形經彙整各校調查問卷,共有 14 所特殊教育學校提出對協同暨分組教學上建議(如附錄五 ),整理歸納如下:(一)專業團隊成員不足部份學校因專業團隊成員不足,且每人的授課時間有限,無法服務全校有需求的學生,所以更

24、沒有機會融入到班級協同暨分組教學當中。(二)未融入班級課程部份學校採用抽離式的方式,進行學生復健治療,所以未能融入班級,與任課教師進行協同暨分組教學。而復健治療項目需由教師口頭詢問,或是經由專業團隊所給予的治療單才能得知,所以無法落實結合到該生的課程當中。(三)融入班級課程部份學校有融入班級課程當中,但需經導師、任課教師評估學生需求後,向復健組提出專業團隊融入班級的申請。協同教學以職業課程及體育課- 13 -為最多,但會因專業團隊協同節數的限制,而無法融入到每個班級裡,讓所有有需求的學生皆能獲益。(四)採跨專業團隊模式 (transdisciplinary model)實施協同部份學校採用跨專

25、業團隊模式,教師是提供最直接的服務,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則是在技術運用、環境調整、教育系統的改造上,在教學現場給予教師建議和指導,由教師在適當場所(如班級教室)進行復健教學的融入。五、各校對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建議經彙整各校調查問卷,共有 15 所特殊教育學校提出對協同暨分組教學上建議(如附錄六 ),並加上研究者的建議,整理歸納如下:(一)彈性放寬每班學生人數上限特殊學校的學生和一班學校特教班學生的障礙程度相比會比較重,但是目前政策卻要求特殊學校每班學生一定要達到法定上限的 15 人,甚至將來要採取混齡編班。這樣的政策走向不但和特殊學校發展會議的結論相反,更增加特殊學校特教班老師的負荷量。看看一班學校

26、特教班的學生數 8 人就可成班,除非是規模很小的學校才會用混齡編班的方式,學生程度也較輕,在管理及生活自理的協助都比重度、極重度的學生容易。因此,政策若能彈性調整讓學校在不增加員額、班級數的情況下,高職部每班學生人數上限可在 1215 人之間,國中每班學生人數上限在 1015 人、國小每班學生人數上限在 1012 人,讓老師在實施課程時,更有意願打破班級分組實施協同教學。而非屈服於擔心分組之後低組學生人多又人手不足的壓力下,放棄實行分組、協同教學的理想。(二)分組方式在無協同教師的情形下,依能力打破班級分高、中、低組三組。低組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多,需要較多人力支援,學生管理不易,因此助理老師須

27、優先協助低組學生的課程。或是將低組學生打散在各高、中組當中,由各組老師另安排課程,也可教導高、中組學生適時當低組學生的小老師。在高職方面,職業生活領域節數比重較高,而在進行職業技能教導的同時也需注意學生的安全與情緒問題。再加上校外實作風險較大,因此大部分特殊學校高職部的校外實作課,皆會將學生作初步篩選,讓情緒穩定的學生參與校外實作課程,不適合校外實作的學生則留在校內進行基本能力訓練。因此校外實作以 2 位老師協同帶隊或 1 位老師搭配 1 位助理老師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職場工作時,老師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彼此可以互相支援,確保學生安全。(三)非校外實作時教師協同方式以老師專長為主,班級以輪流職種課

28、程的方式進行。如此學生可學到更多的職業技能,但是老師必需在一定的時間內熟悉學生,給與適當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而每班程度低或情緒不穩的學生,為求其在職教工作場所中的安全,助- 14 -理老師往往需要針對各別學生加以看顧,助理老師供應量相對不足。將學生初步分組,將來就業可能性高或有可能參與庇護工廠工作的學生,可以實施職業課程;對於未來以就養需求高的學生實施生活自理訓練課程。生活自理訓練課程中,助理老師的需求相對較高,應優先安排。(四)排課方面為讓分組、協同方式順利實施,排課時可規劃出該年段/學部的共同領域時段,讓年段/學部的老師可以討論協同的模式。高職部的職業課重操作,因此職業專業教室的空間、時段、

29、器材的安排很重要,要讓各組在進行職種輪替時可以順利進行,不會和其他年段衝堂。以目前教師人數及課程而言,國小部的協同節數較多,老師在分組及協同上較無問題。國中、高職因老師有節數上限,因此可協同的節數相對較少,為增加協同的節數,部份課程可以用大團體方式進行,例如:3 個班級同時上休閒課,由 2 位老師加教師助理進行體能或律動;或年段以專題演講方式由幾位老師輪流主導課程。如此以來,便可將多出的節數用於認知或職業課程的協同。這樣的模式,老師群之間需有充份的溝通協調、設計課程的時間;而助理老師必需擔起掌握各班學生人數與瞭解特殊狀況的重任,適時告知、協助教師解決突發狀況。而且,由於班級數比教師數多,從開學

30、開始上課起,就必需實施直到學期結束。學期中不能有暫停,否則將會出現有班級無老師上課的窘況。六、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參考模式目前各校協同暨分組的實施情形,因各校的生態自然衍生出的模式,有其獨特性,但仍有共通性存在,依目前現況就協同暨分組模式分述如下:(一)協同教學:協同教學乃依老師為主體,藉由老師、專業人員、教師助理及其他人力的支援及合作,提昇教學的品質並符合個別化教育之需求,依人力配置歸納成下列模式。1.教師間協同教學模式(1)學部教學協同:學部內老師打破年段分組,讓整個學部的學生依程度不同上課,而老師在教學研討會時,討論學生的學習狀況,必要時可以調整學生組別。(2)年級教師協同:此模

31、式常被運用在單科協同教學,教師在同一科目上的協同教學並可給予程度差異大之學生各方面指導與教學。(3)班群教師協同:此模式較常被運用在高職部一年級的職業課,老師考量學生職群試探的廣度及教師職業教學知能,安排各班學生輪流不一樣的職群,也讓老師更加熟悉班群的學生。利用班群協同教學的方式,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也能促進班級學生間的人際互動。(4)班級教師協同:透過協同教學,班級兩位老師可採分組方式進行生活適應- 15 -或社會生活自理訓練課程。2.教師與教師助理協同教學模式教師助理全天候入班協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做立即協助。特別是當情緒障礙學生發作的時候,或是低組同學需要特別協助的時候,以利使課程順利

32、進行。但是,目前教師助理編制無法滿足各班需求,老師獨力教學不但負擔沈重,而且因突發事件常導致教學中斷。3.教師與專業團隊協同教學模式(1)以專業團對的設計活動為主軸:結合特教教師群提供幼稚與國小部低年級學生寓復健與認知於娛樂的學習機會。 (2)以各班特教教師之 IEP 為教學主軸:加入職能與物理復健師設計之復健活動,讓跨專業入班協同,在活動中讓特教教師體會生活中可融入之復健方向與方法。(3)學生需求為主軸:視班級學生之需求,向專業團隊提出其他組合之入班協同。4.教師與其他人員協同教學模式此模式在國小部低年級及幼稚部較常出現,特生家長或外傭參與協同以利放學後的持續教學或生活自理訓練。另外,校外教

33、學的活動也常納入家長與義工加入協同。此外,教育替代役男的加入協同有其必要性,但是,這一年縣府均僅分發至縣立學校,國立特殊教育學校無法取得此項資源。且其他專業人員,在多方爭取下也仍未達成。(二)分組教學:分組教學乃依學生為主體,就教學需求分組提昇教學的效能,可因不同領域、學生性質,歸納成下列模式。1.同質性分組:各校之國小部、國中部及高職部,認知類課程如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等,又因學生的差異性分成下列情況:(1)跨學部分組教學:打破學部將特定族群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或訓練,此種分組模式通常運用在特定社團(如啦啦隊、舞團、打擊樂團等) 、特奧指定項目訓練(如地板滾球、棒球、羽球、田徑

34、賽等)及專業團隊訓練(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團體諮商等) 。(2)學部分組教學:打破年級限制,將整個學部按學生能力分組,通常能力高的人數較多,能力低的人數較少,施以較一致的教學內容,因程度上較一致,教學效果相對提高,此種分組方式大部分運用在認知課程(如實用語文、實用數學及職種課程等) 。(3)年級分組教學:打破年級分組,將同一年級按學生能力分組,其模式與學部分組略同,區別僅在小組的成員均為同一年級的學生。(4)班群分組教學:班群的形成通常因為導師間合作關係而產生。導師因為個人的專長,有互補及相互依存的作用。此種模式通常運用在職業教育的職種教學,老師可以專精特定的職種教學,有更多的時間充

35、實教學內容及教材,,提高教學的品質及效果。- 16 -(5)班內分組教學:將同班同學依能力分組,由兩位老師或是一位老師與教師助理、實習老師、替代役、義工等,進行教學。通常低組同學因此可以得到較多的照顧與參與。2.異質性分組:依學生的能力平均分配到各組,讓每組學生的能力平均分佈,運用合作教學法,組內高組同學可協助低組同學達成能力目標。此種教學模式通常運用在職業教育(如洗車、清潔等) 、休閒教育(如美勞團體創作等) 。(三)綜合上的協同教學與分組教學模式,研究者試整理歸納出下列四種協同暨分組教學合理之參考模式,並以流程圖加文字說明方式劃出(如圖七、圖八、圖九、圖十所示),以供各特殊教育學校參考使用

36、。- 17 -圖七 教師間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同質性、異質性分組各分組學生教師甲教師乙教師丙教師甲教師乙 教師丙1.跨學部分組教學2.學部分組教學3.年級分組教學4.班群分組教學5.班內分組教學教師決定學生分組教學方式協同教師同時對各分組學生進行教學各分組學生協同教師同時對各分組學生進行評量與討論課程修訂實施學生分組進行協同教學學生評量與課程修訂- 18 -圖八 教師與教師助理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同質性、異質性分組教師教師助理甲 教師助理乙1.跨學部分組教學2.學部分組教學3.年級分組教學4.班群分組教學5.班內分組教學教師決定學生分組教學方式教師與教師助理同時對各分組

37、學生進行教學各分組學生教師與教師助理同時對各分組學生進行教學評量,並和教師助理討論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課程修訂實施學生分組進行協同教學學生評量與課程修訂教師教師助理甲教師助理乙各分組學生- 19 -圖九 教師與專業團隊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同質性、異質性分組教師專業團隊甲 專業團隊乙1.跨學部分組教學2.學部分組教學3.年級分組教學4.班群分組教學5.班內分組教學教師決定學生分組教學方式教師對各分組學生進行教學,專業團隊進行復健介入各分組學生教師對各分組學生進行教學評量,專業團隊進行復健訓練紀錄評估,並討論課程和復健結合事宜實施學生分組進行協同教學學生評量與復健紀錄專業團隊乙教師 各分

38、組學生專業團隊甲- 20 -圖十 教師與其他人員協同暨分組教學實施參考模式流程圖同質性、異質性分組教師學生家長替代役1.跨學部分組教學2.學部分組教學3.年級分組教學4.班群分組教學5.班內分組教學教師決定學生分組教學方式教師對各分組學生進行教學,其他人員協同指導各分組學生教師對各分組學生進行教學評量,並和其他人員進行課程及教材修訂事宜討論實施學生分組進行協同教學學生評量與課程修訂義工教師 各分組學生學生家長 替代役義工- 21 -陸、結論目前各特殊教育學校的組成模式不盡相同,有的學校從國小、國中、高職皆有;有的學校僅有高職部;有的學校明確分出國中部老師與高職部老師;有的學校則統稱以中等教育階

39、段教師,老師同時可上國中、高職課程。因此要理出一定的協同暨分組教學模式,對各校教學組而言,都有技術層面上的困難有待解決。最終還是需要由各校教學研究會討論各學部/年段,需要協同的節數與上課領域/科目協同教學成敗最主要有關因素,以成員間的相互配合最重要(李智令,民91) ,教師間充份溝通後實施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所以教師若能捐棄個人的成見,以學校需求為第一考量,共同研究出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協同暨分組的教學方法,學生才能獲得最大受益。協同暨分組教學並沒有某種固定形式,本研究謹提供合理之參考模式,供各特殊教育學校選擇使用。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應以各校課程及教學實際需要為考量,進而協調如何共同進行

40、教學活動,以達教學目標,這是成就雙贏的局面,更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所樂見其成的。柒、參考文獻李智令(民 91)。 高雄市國小啟智班實施協同教學現況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張英鵬(民 90)。反應個別差異的教學模式協同教學、合作學習與同儕指導。屏師特殊教育, 1,41-53 頁。教育部(民 88a)。 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七五八九六號令修正發布第十三條條文。教育部(民 88b)。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十日教育部 (八八) 台參字第八八九七五五一號令修正發布。陳浙雲(民 91)。國中

41、協同教學的因應對策。 師友 , 426,46-49 頁。鈕文英(民 92)。 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董媛卿(民 83)。分合交響曲兒啟智班協同教學之建議。 國教之友, 46(2),19-26 頁。彰化啟智學校(民 85)。 協同教學活動彙編 。彰化縣:彰化啟智學校。盧台華(民 85)。如何進行協同教學。 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印行,中等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實務手冊 (63 頁 )。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2 -附綠一 國立特殊教育學校實施協同暨分組教學之調查問卷國立特殊教育學校實施協同暨分組教學現況之調查問卷填表學校: 填 表 人: 1.本

42、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或模式(若不同學部或年級有不同模式,請分別敘寫)。2.本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特色。3.本校協同暨分組教學的困難。4.本校專業團隊參與協同暨分組教學的情形。5.本校對協同暨分組教學的相關建議。- 23 -附錄二:各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特殊教育學校 實施現況花蓮啟智學校1、國小部實施各班分組教學。2、國中及高職部實用語文、實用數學實施各年級分組教學,高組、中組均由 1 位老師上課,低組則安排 2 位老師協同教學。3、高一職業教育 3 個班由 4 位老師分成 2 組進行上課,每組由 2 位老師協同教學(每組學生約 20 位) 。4、高二、高三每班每週 8 節打

43、破年段實施校外實作分組,低組安排2 位老師協同教學。5、低組分組教學雖然有教師助理員協助,但遇到教師助理員請假、隨車、學生就醫等其他臨時突發狀況,低組就少了教師助理員支援,人力顯得不足。宜蘭特殊教育學校 1、二、三年級的職業教育於星期二、三兩天打破年段分組教學。2、各領域皆以年段分組教學3、星期一至四早上第一節課採全校分組進行体適能教學。4、星期一 5、6 節休閒教育以全校分組方式進行適性教學。基隆特殊教育學校 1、全年段分組模式:本校高職部二、三年級為因應學生未來轉銜需求,依功能性分年段進行分組協同教學,以提供適性化課程。2、對於重度、極重度學生比例較高的班級,本校提供教師助理員入班進行協同

44、教學。林口啟智學校1、國小部一週協同教學節數為五節,均為每天第四節(生活教育),結合用餐訓練,由兩位老師、兩位生輔員(教師助理)一同進行用餐訓練,其餘時間均由兩位生輔員(教師助理)及專團不定時協同教學。2、國中部無明定協同教學時數,二班共有四位生輔員(教師助理)依任課教師需要進行協同教學。3、高職部無明定協同教學時數,一年級 11 班 7 位生輔員(教師助理) 、二年級 10 班 6 位生輔員(教師助理) 、三年級 9 班 5位生輔員(教師助理)依任課教師需要進行協同教學。4、高職部一年級進行語文與數學班群分組(每週 6 節) ,依學生能力與需求打破班級分為 11 組,含特殊需求 A.B.C.

45、D 組、特殊優勢需求管道組、一般認知 A.B.C.D.E.F 組。5、高職部二、三年級職業生活進行全年段分組。(續下頁)- 24 -附錄二:各特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承上頁)特殊教育學校 實施現況桃園啟智學校 本校除部份專業人員與教師合作課程採實際協同課程外,其他均無協同而是採各年段分組教學。一、高職部:採各年段分組教學,即將 8 個班依學生的能力(語文、數學)及興趣和家長的期許(職教)分為 8 組。二、國中部:一年級採抽離式分組,語文、數學、社會適應、職業教育四科將能力較弱的學生抽離分組。苗栗特殊教育學校 本校僅有高職部,七位助理教師。95 學年度班級計有一年級 4 班、二年級

46、 3 班、三年級 3 班,共 10 班,各分配 3、2、2 的助理教師。採彈性入班協同,依教師的課程、是否戶外、危險性程度、學生能力程度,請助理教師入班。本校編制內專業團隊有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各一名,一週各八節入班協同教學、八節抽離治療。協同的原則,以職業生活能力、體育課等為主。台中特殊教育學校 本校現有學部為學前部與高職部, 95 學年度高職部共計排 64 節協同課,其中 60 節供高三校外工作隊進行校外實作,共計 4 隊,每隊 15 節;另 4 節協同課安排特殊才藝訓練課程。台中啟聰學校本校學生有聽障、智障兩大類別,所以協同教學運作模式及原則,亦有所不同,本校運作模式、原則及方式如下:

47、一、運作模式及原則1.聽障類別以單科、主題式或科班協同較適合,且以主科協同為主;2.智障類別因多重障礙且障礙程度重,是故以單科或分組協同為主。二、實施方式因各班、各科需求不同,各班、各科需要之協同,教務處於每年八、二月中旬將課程初步排定後,將各學部、各年級可排定之協同課程節數提教學研究會,由教師討論後,訂定需要協同之科目,再送交教務處排定各學部、各年級、各障別之協同課程,以達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適性教學目標。高雄縣立特殊教育學校1、各班由教師群教師或同年級之兩班教師依學生能力狀該堂課教師人力共同討論進行分組教學。2、國小、國中部學生為混齡編班,故各年級學生均有。(續下頁)- 25 -附錄二:各特

48、殊教育學校協同暨分組教學之實施現況(承上頁)特殊教育學校 實施現況彰化啟智學校1、國小特生課程配合 9 年一貫課程,唯語文、數學普生特生分開上課,其餘課程則進行融合,老師針對特生程度給與不同的學習課程。2、國中部全部 6 班在語文、數學進行全學部混合編組,各分為 9 組,另國一國二還有一節協同課由班級老師安排,自行決定協同課。3、高職部分組狀況最多樣,高一語文、數學進行班群分組,1-4 班 4位老師分成 4 組,5-7 班 4 位老師分成 4 組。另職業課分班群與全年段分組(跨校選課) 。1-4 及 5-7 由老師固定職種,班級輪流上課。在跨校選課的時段因部份學生參與跨校選課,因此留在校內的學

49、生會依程度及情緒穩定度做小幅度的分組。高二語文數學為班群分組1-3,4-6 ,皆 3 班分 3 組。職業課在校外實作部份則採 2 位老師一起帶隊出去實作,有時會一名教師助理搭一名老師。留在校內的學生,老師先一起帶學生運動後,再分組進行活動。高三校外實作有2 個全天(6 節課) 皆為年段分組,每天每班由一位導師負責當天的課程,由於彰濱組約 6 點才返校,因此當天帶彰濱組的老師其班上第 7 節需由另一位老師負責(安排生活或社會課),雖為協同,實際上是帶不同的學生。彰濱組為 3 個全天,因此星期四由一位老師帶彰濱組學生校外實作,其餘留在校內各班上課。另有部份協同為休閒活動如體育、美勞等。- 26 -雲林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高一:三大領域課程部份時間有教師助理員協助教學,未分組,職業生活有義工參與協助(6 節) 。高二:三大領域課程部份時間有教師助理員協助教學,職業生活有進行班級內分組(5 節)及全年段分組(6 節) ,參與人員為教師及教師助理員。高三:三大領域課程部份時間有教師助理員協助教學,職業生活進行班級內分組(16 節) ,亦進行班群分組,參與人員為教師與教師助理員。國中部:僅國一職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