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教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0525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读书妙语孔孟论学习阅读能力目标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写作能力目标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思想教育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作者、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

2、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孟子(公元前 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一)生字: 论语 ln 不

3、亦说乎 yu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n di 不悱不发 fi 举一隅 y 奕之为数 y 辟若掘井(p) 流杵也 ch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第七则:不到他苦

4、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

5、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质

6、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作业:试背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文章主旨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

7、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二、重点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析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孔

8、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 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

9、?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三、文章思路(1)要有好的求知态度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2)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四、写作特点论学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

10、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种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善于论辩,是孟子的特点。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等。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从学习方法、态度、原则、意义四方面谈:也可细分为十方面。自得之、启发式与今主动学习最有关)从以下十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1.

11、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则)。3. 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4. 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5.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6.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7.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8.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9. 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10.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其议论方式主要是两种。其一是直截了当提出观点(直接下结论),如第五、七则。这第二种议论方式为第一、二、三、四、六则。这和论语的

12、语言精练有关,同样属于事理例证的,孟子成为格言式句子的就较少。此外,第八、九两则分别属于第二、第一种。课文中孟子的论证方式的总特点是:一是因长于类比,多层次层层推进,显得逻辑性强。二是善作形象类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为其论据。这是孟子的突出特点,为孔子所不及。其议论方式也是两种。其一是事理论证,即第十则,此则层层推进特别明显。其二是事实论证,即例证法,形象类比,即第十一、十二、十三则。长于事实例证是孟子议论的一大特点,这样的议论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板书:1. 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则)。3. 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4. 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

13、作用(第六则)。5.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6.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7.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8.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9. 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10.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借书不还,天打雷劈阅读能力目标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写作能力目标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思想教育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作者、作品简介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

14、20 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三、词语积累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亦省称“花雕”。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诅咒 z zh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干没 nm:投机图利。 指侥幸之利。冒险侥幸。贪求;贪得。 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15、。潸然泪下 shn: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歃血 sh xu: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四、诵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五、明确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

16、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讲解重点语句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这可以说是把歪理说到了极端了。把占人之书为己有推成有理,这是第一层歪理;上升到“进德修业,救国救民”这样的高度上去,就更歪了。越是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上,就越是荒谬,越是显出借书的无赖。这就是歪中的正。接着把这种完全缺乏根据的歪理作为前提,推出受损者应该对之奉上“慰劳金”,这就把荒谬推到了极端,无赖也

17、到了极端。将谬就谬,越是层次上升,幽默的效果就越是强烈。 二、归纳写作特点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 这表现在用语上,好像有意违背文章风格的统一,有意追求雅俗夹杂。大雅的古代文言,与大俗的现代市井口语交替出现,而且二者均十分夸张,夸张到超越现实,进入虚幻情境,又故意“用词不当”,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用“顿起杀机”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伟大的景观”;借书之后,为逃避还书,竟“举家潜逃”;把书被强借,说成是“列强瓜分”;等等。以语义的错位,表现谐趣的放达。为了表现诙谐,在用语上,故意造成语义的大幅度的反差:时

18、而用古代汉语的语汇,构成庄重的风格,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潸然泪下欤”;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略施小技,以示薄惩”;把小便急,称作不同的幽默作家,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三、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夸张词语见下文第二段。体会如题干文字;或故作夸张,痛快淋漓,引人发笑深思)实际通篇的基调都是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一笑的。文章真正要讲的就是一件事,即倒数第二段说的,书被人借去不还,到自己要用时却只能干着急,心情窝火。这对读书人而言其实是有点要紧的,是值得认

19、真一说的。因为天下读书人向来容忍了这一坏习惯,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也同时宽容自己这方面的坏习惯,未设身处地替书主人想一想。作者采取另一种幽默风趣的写法,不仅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开怀大笑的轻松阅读中可能更易让读者接受;同时,一些在严肃正经的文字中不便表达的愤激之词借此说出,借此引起读者的“严重”关注。因此,类似倒数第二段的似乎夸张失实却引人会心一笑的词语在文中多处都是,例如大家努力崇洋、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生机、恶客、暗起杀机、悲剧、伟大的景观、举家潜逃、救国救民等。第二题(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率性而为的表达效果,有关例子见下文)时而穿插使用庄重的文言,时而又使用通俗的口语,本

20、文中这种有意为之的新颖怪异的表达,产生的是一种谐趣的和陌生新鲜的感觉。首先是谐趣,这是幽默手法中常用的不伦不类法。其次是陌生新鲜感。读者习惯了现代书面语,突然夹杂了许多不常人文的文言词语和口语,特别是一连串的文言虚词,其新异的表达使读者耳目一新。所用文言、口语词汇不仅是妥帖的,许多处还显得更为精粹传神,比如第七段的“是为法”,第五段的“一场悲剧于焉上场”、“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这是口语)”等等。以及谚语等通俗口语,读来像脱口而出,有韵有味,因此这还表现了文章语言的丰富和作者驾驭语言的纯熟能力。全文中,文言词语、句式比较多,如盖也者、于是乎,也等。口语如“哎呀,老哥,给俺瞧瞧”、“还不如

21、捅我一刀”等等。第三题(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可气,读之既有趣又有顿悟之乐;例句见下文)自我调侃,自我嘲笑,自我贬低,是幽默的一大重要手法。具体表现有三类:1. 把自己说得很无奈,似乎很不占理,把对方说得似乎很占理,实际上则显示了对方的无理。典型的句段就是“雅贼”那段,扩展一点包括“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那几句话,即词句品味积累的第二句段。类似的还有第六段中“八十年交情从此一笔勾销”那几句。2. 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贬低自我形象。典型的句段如倒数第四段里书主夺回书的经过,包括恐吓、哀求,宣称内急等,让读者在这令人发笑的假骂中体味真情。3. 夸大其词地把自己的处境写得很狼狈,很可怜

22、,如痛彻心肺,潸然泪下等。这同样是故作可怜,人们在会心一笑中理解了其示弱于人,以退为进的策略。读书杂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3、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3、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教学方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学生:齐读名言。教师: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

23、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出示课题作者)二、 作家作品简介(出示课件)作家作品知识口诀: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 。散文诗集 有野草,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三、字词积累嗜好( sh) 无聊(lio) 余暇(xi)赢钱(yng)嗜好:特别的爱好。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余暇:闲余的时间。四、学习新课(一) 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二) 出示演讲词的特点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2、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三) 问题探究学生速度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

24、原因是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主题是随便谈谈读书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特点分别是什么?种 类特点职业的读书 功利性 强迫性嗜好的读书 自由性 趣味性3、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我们在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的拓宽阅读视野,搞好嗜好阅读。(四) 学以致用有人说职业的读书有些苦痛,而嗜好的读书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很自由,很轻松,所以决定放弃前者,专门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结合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的观点谈一谈.学生思考后回答。(五) 想一想本文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比喻论证):.读书与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做比

25、喻。.嗜好的读书与爱打牌的情形做比喻。(六) 课文小结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五、拓展延伸1、仿写例句例句: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好书是,让人。好书是,让人。2、拟写标语请你为我校图书阅览室拟写一条恰当的标语。六、布置作业课外练笔: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要考虑到演讲词的特点。内容提

26、示:1.读书的正确方法2.读书的正确目的3.读书的重要作用【板书设计】1、 演 讲 的 原 因 和 主 题2、 职 业 的 读 书 的 特 点3、 嗜 好 的 读 书 的 特 点4、 做 好 职 业 读 书 的 同时 , 尽 量 合 理 的 拓 宽 阅 读视 野 , 搞 好 嗜 好 阅 读 。5、 提 出 忠 告 , 结 束 全 文 ,再 次 强 调 趣 味 阅 读 。读书杂谈比 喻 论 证口 语 化 的语 言 , 自然 亲 切 ,通 俗 易 懂观 点 鲜 明条 理 清 楚读书的三种姿势阅读能力目标1. 理解文章阐述的论点。2. 感受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的特点。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

27、的观点。 思想教育 认识到读书的魅力,热爱读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二、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作者介绍 孙绍振,1936 年生,江苏盐城人,祖籍福建长乐,196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论变异等。孙绍振在学术上有独创的系统性,他把康德的审美价值论引向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真善美三维错位系统理论,在幽默学方面,提出了幽默逻辑错位的理论,在散文理论方面,他提出了审美、审丑、审智的散文的理论体系。2. 生字 消遣 qin

28、 缥缈 pio mio 慑于 sh 一丝不苟 gu 心无旁骛 w 正襟危坐 jn 似的 sh 囊括 nng 2. 词语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消遣:设法度过闲散时间:冬夜长,做针线消遣饮酒赏月,消遣时光。捉弄;戏耍:看我消遣他则个。 领悟:理解领会。 天赋:个人生来所具有的生理特点。个人大脑的生理结构和禀赋的某些差别,是后天才智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人的聪明才智只能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形成。 正襟危坐:襟:

29、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缥缈:高远隐约貌。随风飘扬;随水浮流。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虚浮;渺茫。峰名。 囊括:全包罗在里面。 慑于:有所畏惧而丧失勇气。 三、学习课文(一)文章主旨 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

30、读者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同姿态:休闲、静思、批判。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的读,是互动式的,也是批判式的。 (二)文章思路 课文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躺”,是一种休闲的

31、在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站”,是一个自我确证的象征性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 (三)写作特点 孙绍振散文话语的最大风格,自然是幽默。在我看来,所谓“歪理歪推,将谬导谬,在荒谬中见深刻”,并非其幽默的突出艺术特色;虽然,他有着很强的理论自觉。善于歪理歪推,追求“片面的深刻”的人,至少还有一位钱钟书。孙绍振所关注的范畴似乎介于二者之间,“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他仍然从现实的生活出发。因而,世俗琐事每每触动他的情思,一有所感,他便诉诸笔端。他的散文有许多篇章都是建立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之上。四、问题探究(一)读书的三种姿势讲了哪几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讲哪一种

32、?孔孟论学习中哪些名言可与之相应? 1. 消遣性地躺着读;2. 刻苦钻研坐着读;3. 批判性地站着读。主要是第 3 种。相应名言有“专心致志”“不如无书”“与古人谋”“学思关系”“乐之者”等条。 详见练习一、二解答。 (二)鲁、孙两文说读书,表达上有何特点? 化抽象的说理为感性鲜活的表达,别致、风趣、生动、形象。五、布置作业黄生借书说一、 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

33、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二、复习检查(投影)温故而知新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3、多义词: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有地洼然而方以长。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1)书非借不能读也。(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3)为一说,使与书俱。5、翻译句子,

34、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1)子不闻藏书者乎?(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三、研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 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3、 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探讨 1、(板书)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探讨 2、举例论证: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投影) 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 有书而不读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作者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生回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35、有书而不读,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度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回答)(投影)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 不同心态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生答)(投影)自己 通籍 前:家贫难致 有所览辄省记勤奋后:俸去书来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生答)(投影) 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 提出希望“予不幸”与“生幸” 读书必速、归书必速(这些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

36、)小结:根据板书进行总结,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四、拓展: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投影)2、积累读书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读书要三到

37、:心到、眼到、口到(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五、小结:同学们,现

38、在和过去不同。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小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真是琳琅满目,咱们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书店逛一逛,相信这里的书籍一定会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空虚。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六、作业设置:(任选一题)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读书卡片。2、以“谈读书”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议论片断。论读书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3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39、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

40、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 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

41、你戕害。 【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 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

42、特有体裁。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记一记: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