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库.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4051269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一)先秦秦汉序号 参考题目1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民族特色2 论诗经性质的演变3 论“比兴”4 论周诗与周代礼乐文化5 论孔子的诗学思想6 论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7 论庄子文章中的语言观8 论屈原与楚文化的关系9 论左传的叙事艺术10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11 论“春秋笔法”12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特征13 论史记中的“究天人之际”14 论汉代经学对汉赋的影响(二)魏晋南北朝序号 参考题目1 论“建安风骨”2 论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3 论时代对正始诗歌的影响4 论蔡琰及其五言悲愤诗5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6 论嵇康诗7 论太康诗风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8 论玄

2、言诗9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0 论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11 论游仙诗及其郭璞游仙诗12 论谢灵运的山水诗13 论谢灵运山水诗及其对中国诗歌的贡献14 试论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15 论鲍照及其乐府诗16 论“永明体”17 论南朝“宫体诗”18 论南朝乐府民歌19 论北朝民歌20 论建安赋作及其特色21 论南朝骈赋22 论南朝骈文及其发展23 论北朝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特征24 论志怪小说与搜神记25 干宝与搜神记26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27 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28 论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29 论文赋的创作构思观点(三)隋唐五代序号 参考题目1 论“上官体”2 论初唐四杰的诗歌创

3、作3 论律诗的定型及其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4 论代悲白头翁与刘希夷的七言歌行5 论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6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7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8 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9 论王昌龄的七绝10 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雅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1 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12 论高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13 论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14 论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15 论李白绝句16 论李白诗歌的想像特色17 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18 论杜甫的儒家思想19 论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20 论杜甫诗的沉郁顿挫21 论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22 论

4、“大历十才子”的艺术风格23 论顾况和李益诗风的不同24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和感伤诗及其不同25 试论元稹诗和白居易诗的异同26 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上的创新27 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28 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论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29 论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30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1 论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风格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32 论李商隐无题诗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33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论贾岛、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苦吟的异同34 论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及其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35 论古文运动的

5、理论主张及其创作36 试论韩愈散文的成就37 论柳宗元散文及其对文学散文的贡献38 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39 论唐传奇的繁荣40 论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及艺术价值41 论晚唐诗风42 论杜牧咏史诗43 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44 论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45 论“武功体”46 论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的思想内容47 论二十四诗品与“象外之象”48 试论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手法和艺术特点上的异同49 论李煜前后期词艺术风格的不同50 论敦煌曲子词和早期文人词的不同论李煜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51 论晚唐五代词的内容和表现形式52 论温庭筠词的意境53 论“温韦”的含义54

6、论花间派词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5 论南唐词与西蜀词的不同56 论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及其意境(四)两宋序号 参考题目1 论宋初散文理论中的文道观2 论梅尧臣的诗歌思想3 苏舜钦、梅尧臣诗风的比较4 论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5 论苏轼的“因物赋形”说6 论苏辙的史传散文创作7 论苏洵的散文观8 论王安石的散文理论9 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史研究10 宋人对杜甫的接受史研究11 宋人对孟子的接受史研究12 论宋代文人雅集的文学史意义13 论宋人的意趣观14 论“宋调”的形成15 宋代的唐诗学研究16 论朱熹诗集传的成就17 论陆游的诗学思想18 论宋词的革新19 论苏轼词在词史上的贡献20 二宴词之比较

7、研究21 李清照的词论及其词的创作22 论柳永的词学成就23 论张炎词源中的词学思想24 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贡献25 论宋代诗话的发展26 论严羽仓浪诗话的理论贡献27 (五)辽金元28 论元好问的诗歌思想29 论关汉卿杂剧的美学特征30 关汉卿杂剧的时代特征31 论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的思想倾向32 论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风格33 论元杂剧中历史剧34 论元杂剧中爱情剧的叙事模式35 论元杂剧中的舞台艺术36 论元杂剧中的妇女形象37 论高明的文学观念及其琵琶记的创作38 元杂剧的梦境描写元杂剧的题目正名39 元刊本杂剧中的脚色问题40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41 论马致远散曲的特色42 论关汉卿的

8、历史剧43 西厢记的传播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44 论元杂剧的包公形象45 琵琶记的伦理道德观46 关汉卿斗士、浪子、班头的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47 西厢记与会真记、西厢记诸宫调的异同(六)明清序号 参考题目1 论王冕的人品和诗歌的风格特色2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 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研究4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5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6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7 三国演义人物论(选择一人物进行论述)8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9 三国演义类型化问题10 关羽形象的演化问题11 论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12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13 水浒传主题辨析14 水浒传招安问题的认

9、识15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16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17 红楼梦叙事艺术研究18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20 红楼梦中的服饰研究21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22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23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4 论李汝珍的镜花缘25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26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27 话本、拟话本与小说创作的文人化问题28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29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0 牡丹亭的传播问题31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2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3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34 桃花扇的道具功能35 洪昇的戏曲理论36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37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38 明

10、初杂剧演出的宫廷化研究39 谈丘逢甲的山水诗40 龚自珍与明清“性灵派”比较41 龚自珍的“落花诗”试探42 论晚清的白话文运动43 略论梁启超之“流质易变”44 梁启超“新文体”的艺术特色45 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人物吴继之46 论孽海花中的赛金花形象47 苏曼殊诗“情禅交织”的文化透视48 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49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50 论李贽对明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51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52 论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形象53 花妖狐魅与人物塑造54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55 试析袁宏道山水游记的意境美56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57 西游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58 论宋江(或其他人物

11、)形象59 林冲与杨志的异同60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61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62 论红楼梦的主题63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64 试就红楼梦中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征65 宝黛合一与尊林抑薛66 论孙悟空的孝义67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68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69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70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71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72 论娇红记爱情描写的独特价值73 论牡丹亭的反理学价值74 论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局75 论通俗小说与文人小说的关系76 曹雪芹与高鹗的审美异同外国文学序号 参考题目1 古希腊神话的人道精神与

12、现世思想2 从古希腊悲剧看命运观之变化3 流浪汉小说与欧洲近代小说情节模式4 唐.吉诃德的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5 莎士比亚悲剧对人性复归的呼唤6 古典主义文学中的忠君思想与爱国精神7 忏悔录中的人性剖析与人格尊严8 浮士德的批判思想与辩证法精神9 东方叙事诗与“拜伦式”英雄10 巴黎圣母院与“对照”美学原则11 悲惨世界中的悲惨世界12 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演变与“新人”形象的诞生13 从雾都孤儿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二重性特征14 红与黑中于连的反叛与妥协15 人间喜剧:金钱时代人性异化的集中状绘16 包法利夫人与“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17 苔丝悲剧命运初探18 安娜悲剧命运初探19

13、 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与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20 娜拉出走:欧洲女权运动的前奏文艺理论序号 参考题目1 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2 论“文学是人学”3 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4 通俗文学之我见5 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以鲁迅、契诃夫、莫泊桑小说为例6 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7 网络文学刍议8 诗可以“兴、观、群、怨”析9 论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10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试论形式探求的积极意义11 “逼真”与“如画” 试论艺术与生活的辨证关系12 偏见与偏爱 试论文学批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13 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14 从雷雨看戏剧的结构原则15 中国诗画艺术的共通性16 论审美移情17 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1

14、8 论荒诞与美19 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20 *诗歌的意境美21 论文学作品结构的审美原则22 论艺术灵感23 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24 “比德”与“畅神”审美观之比较25 论禅境的审美特征及其人文精神26 “自我表现”与“摹仿现实”2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28 从野草看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29 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30 创作构思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现当代文学(一)现代文学序号 参考题目1 论伤逝在现代情爱小说中的意义2 鲁迅与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3 女神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确立4 郁达夫现代抒情小说艺术论5 “新月派”诗歌美学特征论6 论冰心小说的文

15、学情致7 现代乡土小说派的文学价值综论8 历史的逆向叩问-京派文学观新论9 论京派的文学批评特征10 湘西世界与沈从文的文学想象11 论萧红小说的儿童化视角12 论巴金小说风格的转变-以家与寒夜为中心13 曹禺戏剧艺术论14 论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15 论茅盾小说艺术16 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书写17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18 论何其芳的独语体散文19 论四十年代历史剧的艺术倾向20 艾青诗歌与自由体诗21 “七月派”的艺术美学22 九叶派诗歌戏剧化特征论23 论穆旦诗歌的现代性24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25 大俗与大雅之交融-张爱玲的文学世界26 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经典-围城论27 论雅俗流

16、变中的张恨水小说28 论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文学传播意义下的赵树理小说(二)当代文学序号 参考题目1 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写作2 当代散文三大家比较论3 论激情创作中的政治抒情诗4 “朦胧诗”新论5 论“京味小说”的文化学意义6 汪曾祺的艺术世界7 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8 梁晓声小说的知青论述9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10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11 高行健与探索戏剧12 武侠精神与民族大义八九十年代“武侠热”文化语境论析13 陕军东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作家综论14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15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论16 驰骋在草原上的心灵歌者张承志论17 池莉与新写实小

17、说18 贾平凹眼中的艺术人生19 余华的文学世界20 先锋浪潮中的苏童21 王小波艺术论析22 二月河文化历史小说的民间立场与政治话语23 论白鹿原的悲剧建构与史诗意识24 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25 论铁凝小说创作思想风格的转变26 王朔小说的文化消费特征论27 海岩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方式论析28 论“80 后写作”29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网络文学30 当代女性写作的文学史价值31 论当代都市习尚对当代文学的影响32 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33 论当代文学与当代生活的关系34 当代大众传媒与文学发展关系论(三)现当代文学综合序号 参考题目1 五四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曲折发展2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观

18、的演变3 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衍化4 独语体与闲话风中国现当代散文风格论5 中国戏剧的百年(1907-2007)发展反思6 九十年代以来文学史重构中的现当代文学叙述7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8 20 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9 全球化语境中的华语小说现代汉语(一)词汇方向序号 参考题目1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词义和语素义2 现代汉语词典对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处理原则3 汉语成语的词典释义4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初探5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6 网络词语的理据性及其结构特征7 大陆汉语与港台汉语动词的差异研究8 汉语新词新义中的词义虚化研究9 现代汉语词典对兼类词

19、和同形同音词处理的演变(二)语法方向序号 参考题目1 大陆汉语和港台汉语口语语法的差异2 网络用语的语法特点及对大学生语用的影响3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使用特点及倾向4 汉语口语中人称代词的虚指5 现代汉语表示对象的介词功能研究6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泛化研究7 几部词典对于词性标注处理的差异分析8 浅析汉语语气词连用(三)方言方向序号 参考题目1 河北方言词中动词语法功能研究(可以是河北某地方言)2 某地方言词汇特点及文化特征六、古代汉语部分1 介词“以”与连词“以”2 介词“与”与连词“与”3 “以”字的由实而虚4 说“厥”、 “其”5 说“何等”6 说“以为”7 说“以为”8 介词“于”与介词

20、“乎”9 “少”、 “稍”释异10 “曾”、 “尝”释异11 谈“倒置”与“前置”12 “自”与“己”13 说“何如”14 说“何其”15 说“何苦”16 说“何有”17 对“其”字作主语情况的考察18 对“其”字作宾语情况的考察19 对“其”字作兼语情况的考察20 孟子中的词尾21 指示代词“之”22 诗经中的衬音助词23 “年”、 “岁”释异24 “纪”与“记”的异同25 “XX”解26 “”句别解27 难句试析 X 则28 成语正义 X 则29 疑难词语试释 X 则30 “XX”新解31 标点商榷32 注释商榷33 说文中的“金”部字34 说文中的“木”部字35 说文中的“水”部字36 说文中的“火”部字37 说文中的“土”部字38 “何“字组合 39 “听说”和“据说”用法的比较40 “命”、“令”词义特点及用法的差异41 明清小说中的词语研究42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指瑕43 古代汉语 释义商榷44 名动兼类词用法分析45 孟子中的双音词研究46 诗经中的双音词研究47 某组同源词研究48 明清小说中的称呼语研究49 专书词汇研究50 先秦典籍中的正文训诂研究51 说文中的异体字研究52 俗字研究53 古今称呼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