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古诗的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而读不懂诗歌的语言,又是因为不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如果了解了诗歌语言的一些特征,或许“诗家语”就好懂多了。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语言作变形处理的呢?(一)变“性” 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王维“下马饮君酒”( 送别 )、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同从
2、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等。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以上各句中的“暗” “饮” “冷” “悦” “空” “淡” “红” “绿” “老” “肥”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变序 改变词序语序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 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 。 “汉阳树”和“鹦鹉洲”分别置于“历历
3、” “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云鬟” “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
4、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
5、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 。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 。(三)省略压缩词语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答话包孕问话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
6、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2意象组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用的是“明月” “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 、 “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
7、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更是如此,这里无须赘言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54012093】中吕红绣鞋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 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 今夜冷?【注】 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支吾:也作“枝梧” ,本义为“抵拒” ,引申为“应付、挨过”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 ,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 ,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解析】 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句用的是倒装的语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装的作用,明确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装部分事物的特征。【答案】 通过语序倒装,强化了“半点灯明”的昏暗情景,与上句构成对仗,且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