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徐爽 南京市第一中学 执教地点: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楼电化教室(一)执教时间:2016 年 4 月 8 日下午第三节课 执教班级:高一(10)班教学指导教师:施红艳【学习目标】1、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实词“原” 、 “盛” 、 “纳” 、 “系” 、 “函” 、 “溺”的意义和虚词“以” 、 “而”等,掌握词类活用“约” 、 “函”等。2、 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品味本文 “气脉中贯 ”的语言风格。3、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 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对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重、难点】1、 反复诵读课文,因声求气,
2、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2、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 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上:指唐太宗。草昧;此指开创国家。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或许能够对“创业难”还是“守成难”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伶官”是什么意思啊?“伶官”就是乐官。在这篇文章里,就是后唐庄宗宠信的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在新五代史伶官
3、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这就是欧阳修写伶官传序的背景。1、 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欧阳修叙述和议论的语气。(同学读完以后,引入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对于“因声求气”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诵读文章。进一步明确诵读的要求。 )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刘大櫆论文偶记2、 请一名同学诵读第一段。教师明确:第
4、一段既交代了中心论点,又概括地交代了论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论点、论据。明确:国家的盛衰之事在于人事。 (政治上的功过得失)探究“呜呼”一词的语气。 (叹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改: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 (意思和语气都变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意思没变,语气变了)PPT 呈现通过以上的改动,体会语气对于感情表达的作用。作者意在强调的是“人事” 。再以“因声求气”的方法来诵读第一段。3、 第一段已经提出了论点和论据,接下来应该从“得天下 ”和“失天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请女同学做叙述者,男同学做晋王,把第二段齐读一遍。第二段围绕什么东西来写的?明确:“矢”现在请同学迅速用笔在书上画出:晋王和庄宗与“矢”相关的动词。明确:晋王:赐、告、与庄宗:受、藏、请、盛、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