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则).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4036036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221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 则)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资料,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

2、此刻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3、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资料。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明白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2、这天我们就一齐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 )怎样借箭?)二、自由阅读,

3、相互讨论。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三、读课文,讲故事。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 (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步骤: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透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

4、哪里?妙在何处?2、讨论交流。知天文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应对面都看不清。 (小黑板)(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情绪?(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

5、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能够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但是他。懂地理、巧安排(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

6、句子,体会诸葛亮的思考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识曹操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 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诸葛亮明明明白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

7、,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能够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读后讨论)四、总结全文。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设计:1

8、1 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懂地利、巧安排识人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二):【设计理念】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 ,个性是第 42 回至第 46 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读三国演义第 42 回至第 46 回。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

9、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 (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自读第 2 至第 5 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资料,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主角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透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

10、六、读第 6 至第 9 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 ,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1)雾的作用。 (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 (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 (不仅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 (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 (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思考到了,基

11、于这些周全的思考,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明白这一切时,必须是自叹不如。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务必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好处。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ll 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 8 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

12、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述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 故事引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 ,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这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揭题、读题。2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样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出示课后题 1

13、/(2 )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 节) 、二(3-5 节) 、三(6-9 节) 、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 l 句。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 2 生分主角读课文第 2 节,师读旁白。大家听 2 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2)每一轮对

14、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样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样想的。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明白?生:周瑜是明白的,他明知故问。(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交流:2 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生:你必须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1)指名 2 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公事是什

15、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齐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5学习第三 -六轮对话。(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主角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2)讨论、交流。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

16、 12 节,思考这些问题。(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思考,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主角,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 1、2 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四、小结。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明白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 10 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全文第一句。 )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

17、原因,齐读此句。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 (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 2 人对读。 (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2板:神机妙算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3默读课文二 -四段,找找突出描述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交流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2)不能让周都督明白,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5)雾这样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三、学习知周瑜1默读小黑板上第 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