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4034957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二)一、.掌握拔罐法-火罐(闪火法);1、简介: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亦多论述,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结核、风湿病等内科病证。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外科、内科等都有它的适应症,并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因此,拔罐法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以罐为器,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2、目的。罐的质地、形式多种多样。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腹痛、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病、软组织损伤、目赤肿痛、麦粒肿、丹毒等,尤其对小儿患者更为适用。唯高热、抽搐、痉挛等症,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

3、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使用时应注意选用罐口光滑、大小适宜,拔罐时间不宜过长。常用拔罐方法有闪罐法、投火法、抽气法、水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2、罐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 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1)、竹罐用直径 3-5 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截成 6-8 厘米或 810 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竹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经济易制,轻巧,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2).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凸出,状如瓷鼓,底平,口径大小不一,口径小者较短,口

4、径大者略长。这种罐的优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3).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其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临床应用较普遍。其缺点也是容易破碎。(4).抽气罐即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磨光滑,瓶口的橡胶塞须保留完整,以便于抽气时使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的抽气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这种罐亦易破碎。3、常用拔罐法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a、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 1

5、/3 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b、闪火法:用 78 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 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c、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 12 滴酒精,将罐子转

6、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d、贴棉法:扯取大约 0.5 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 2-3 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

7、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4、拔罐法的应用临床应用拔罐法时,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常见的拔罐法有以下 6种: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罐子吸附留置于施术部位 1015 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可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火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闪罐采用闪火法将罐拔

8、住后,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留针拔罐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 10-15 分钟,然后起罐拔针。刺血拔罐此法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 10-15 分钟。药罐此法是指先在抽气罐内盛贮一定的药液,一般为罐子的 1/2 左右,药物常用生姜、辣椒液、两面针酊、风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按抽气罐*作法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5、拔罐法-拔罐的作用 和适用范围拔罐法具有通经活

9、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 作用。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均可 应用,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脏腑 功能紊乱方面的病症。此外,如丹毒、红丝疗、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未 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6、拔罐法-起罐方法编辑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轻缓为宜。7、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体 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或有所移动,及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可用。2拔罐时要根据所

10、拔部位 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 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泡刺破放出水液,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4.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者,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二、.掌握三棱针法-点刺法、熟悉耳针疗法;三棱针是一种用有锈钢制成,针长约 6 厘米左右,针柄稍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状,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的针具。三棱针古称“锋针” 。古人对此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论谈到九针中

11、的锋针主要就用于“ 泻热出血”;灵枢九针十二原则提出了“菀陈则除之,去血脉也” 的治疗原则;灵枢官针中更有“络刺” 、“ 赞刺”、“ 豹纹刺”等法的记载。由此可见,古人在刺络放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也表明三棱针刺络放血法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针刺法。点刺法针刺前,在预定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之用 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 75%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指捏紧补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 3-5 毫米,对准以消毒部位,刺入 3-5 毫米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

12、孔。点刺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散刺法又叫豹文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 10-20 针以上 ,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 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散刺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刺络法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 2-3 毫米,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要轻轻按压静脉搏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

13、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 毫米,随即将针身 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 毫米左右 深,将针身倾斜 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适用范围三棱针放血 疗法具有通 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 作用。其适应范围 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 、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 应用。较常用于某 些急症和慢 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顽癣、痈疖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头

14、痛、丹毒、指(趾)麻木等。注意事项1.对患者要作好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点刺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一般出血不宜过多,切勿伤及动脉。4.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5.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1-3 次为一疗程,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数滴至 3-5 毫升为宜三、电针(电磁脉冲治疗仪)正确使用方法电针疗法适 用于毫针刺 法的主治病 证。器械包括毫 针和电针机 两部分。毫针一般选 用26 28 号针。有时为了集 中在针尖上 放电,可在针体上 涂一层高强 度绝缘

15、漆,将针尖处的漆刮掉后使 用。电针种类:蜂鸣式电针机。特点是利用电铃振荡原理使直流电变成脉冲直流电,再经感应线圈而产生脉冲电流。所发出的电流波形窄如针状,适用于临床。但有输出电量不稳定、频率调制困难、耗电量大和噪声高等缺点,目前已很少应用。电子管电针机。特点是利用电子管产生多种震荡。优点是振荡波形种类多、频率调制范围广、工作性能较稳定。缺点是要用交流电源、安全性不高、体积较大、防震能力差,目前已少用。半导体电针机。用半导体元件制作而成。因其不受电源种类限制,具有安全、省电、体小、量轻、耐震等优点,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使用方法:在使用电针机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机上每

16、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更不应让电流从心脏部位穿过。通电时调节电钮,使电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切忌由大到小,或忽有忽无,忽小忽大。电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临床治疗,一般持续通电 15 分钟左右,从低频到中频,使病人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的收缩。单穴使用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下肢的环跳穴等),将针刺入后,接在电针机的一个电极上,另一极则接在用水浸湿的纱布上,作为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络的皮肤上。如果在互相邻近的一对穴位上进行电针时,

17、两根毫针之间要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影响疗效,损坏机器。治疗结束后,应先将电量降至零值,关闭电源,然后从针柄上除去电极夹,并将刺入组织的毫针拔出。术终还要注意清点针数,检查针刺部位,以免发生遗针或继发出血。处方选穴:可按传统针灸理论,循经选穴,辨证施治;也可用 阿是穴作为电刺激 点;还可结合神 经的分布选 取有神经干 通过的穴位 及肌肉神经 运动点。例如,头面部的听 会、翳风(面神经) ,下关、阳白、四白、侠承浆(三叉神经)。上肢部的颈夹脊 67、天鼎(臂丛神经 ),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 正中神经) 。下肢部的环 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

18、陵泉(腓总神经 ),冲门 (股神经 )。腰骶部的气 海俞(腰神经 ),八( 骶神经)。在选穴时要 注意电流回 路要求,做到邻近配 对取穴。如胃痛在选 足阳明胃经 的足三里穴 时,亦应取同侧 足太阴脾经 的公孙穴以 配成对。适应病症:凡用针灸治 疗有效的病 症均可用电 针治疗。其中对癫痫、神经官能症 、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 后遗症、小儿麻痹后 遗症、胃肠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疗 效较好。在针刺麻醉 手术中,电针更有独 特的优点注意事项: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机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须事先告诉病人,使其思想上有所准备,配合治疗。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治疗时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不宜在延髓、心前区附近的穴位施用电针,以免诱发癫痫和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曾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导电不良;有的毫针针柄由铝丝绕制,并经氧化处理成金黄色,导电性能也不好。这类毫针最好不用,如使用时须将输出电极夹在针身上。治疗时,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机发生故障或导线断损,应修理后再用。毫针多次使用后,易缺损,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