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品味对联艺术 激活语文教学红彦中学:张亚东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泱泱华夏艺术精粹,悠悠神州文明花魁。祖国文化灿若星汉,民族语言多如明珠。漫步语文世界,涉足学习艺园,在这繁花绿草当中,便可发现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华夏对联。它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它色彩斑斓,包罗万象,反映时代风貌,讴歌进步潮流,抑恶扬善,催人奋进,启迪智慧,娱悦身心。对联,俗称“对子” 、 “楹联”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追根溯源,该是古代诗词歌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句是最早的对联形式。宋代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句,都是对联的较早形式。对联源
2、于新桃旧符;发展于晋代文学家陆云(陆士龙)和荀隐(荀鸣鹤)初次会面的脱口秀:“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 ,以及西蜀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盛行于宋而鼎盛于明清。时值今朝,对联正成为最具民族风格和汉语特点的一种文学式样,以最简练的语言和最有效的表现手法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们心声。虽然文学史书上没有她,中小学语文教材不提她,但她应用最为广泛。无论庙堂宫院还是茅屋小店,无论名山大川还是舞榭歌台,无论婚丧嫁娶还是祝寿过年,时时处处都有她的身影,贴挂对联已是华夏一种永恒习俗。- 2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表明生活有多大,语文的舞台就有多大。时下,虽大张“课改”旗号,但普及
3、多媒体教学、全体师生网上查资料,谈何容易!勿庸置疑,我们当前较多学校语文学习封闭于狭小课堂,局限于有限教材,因此学生用力多收功少。针对此等状态,即使在教学设备最落后的农村学校,也有许多社会性和自然性课程资源可以挖掘和拓展。其中之一便是华夏对联。 我们可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撷之精华,拾其珠玉,教会睹其芳、品其泽,领略其博大精深,从而让这朵朵奇葩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这样必定会换回语文“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繁胜景象。我们知道,自古而来,我国有专门的属对教材,如三字经 、百家姓等。在 21 世纪的今天,语文教师不仅可以执教几堂生动有趣的有关对联活动课,更可以将对联进行“老瓶装新酒”的艺术处理,引入语文阅
4、读和写作教学,使教学顿放异彩,横生妙趣。一、采撷奇葩,欣赏对联,学写对联。自古至今,对联以其特立独行的姿势,穿梭于各种考试之中,展示着它迷人的魅力。1931 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有一道对联题:孙行者,_(答案有:祖冲之和胡适之等) ,不少大学生交了白卷。如近几年来,全国中考卷也频出对联试题。如 2005年河南省某地有一对联中考题:选择出下列对联是写河南哪处名胜?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磬悠(D 嵩山少林寺)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B 汤阴岳飞庙)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A 巩义杜甫故居)- 3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C 南
5、阳卧龙岗)A、巩义杜甫故居 B、汤阴岳飞庙 C、南阳卧龙岗 D、嵩山少林寺面对各种对联考试形式,不少考生水平较低,因此开设有关对联活动课意义非凡。1、华夏对联集锦。对联人见人爱,我也不例外,因此我多形式、多渠道地搜寻对联,或上网购书,或走街串巷,或游览名胜古迹,或录抄祠堂墓联等等。回来后认真整理,分门别类地进行辑录、整理对联。就搜集的古今对联归类如下:节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新年)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济济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豪情不减一腔热血浇桃李,白发日增满腹文章颂春秋婚联: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桃花从面红相映,杨柳春风绿更多寿联:寿比肖
6、伯纳,功追高尔基(叶挺贺郭沫若五十寿辰)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章太炎于西太后七十寿辰讽联)- 4 -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鲁迅挽瞿秋白)屋宇用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寸薪寸木恒念物力维艰(厨房)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书房)行业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未必安行皆白足,可能平步上青云(xiemao)好句不妨灯下草,高年能辩雾中花(眼镜店)名胜对联: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千古痛钱塘,拜楚国孤臣,白马江边
7、,怒卷千堆夜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霜(杭州于谦祠)名人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谐趣联: 狗咬河上(佛印和尚)皮,水漂东坡诗(尸)棕树剥皮成光棍,花椒开口风黑心格言联: 苟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丹心一颗千金哪能比人格贵清风两袖万贯不移品质贞- 5 -故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朱元璋志在吞并苏州)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刘伯温意为辅朱统天下)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杨溥求石县令免父役)2、华夏名联赏析。我们累了大量对联后,还需理解其
8、真正的内涵和妙用,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里仅举一联的赏析方法,意在“抛砖”之妙用。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抱孤子,再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占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双全赏析:这是副数字巧对联。上联写出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他毕生饱读兵法,戎马倥偬,帮助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巧借荆州,收取东西川,建立蜀汉,继而南征北战,抱着“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鞠躬尽瘁,东和北拒,屡出奇谋,庶竭忠心,志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下联写的是赵云匹马单枪,千里只身救后主,其英勇善战,一夫敌万,可谓骁勇虎威。上下联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堪称“绝对” 。两人一文一武,如同刘备
9、两羽翼,使蜀国人杰地灵,物华- 6 -天宝。有了“引玉”之效果。如下是我对山西韩信墓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赏析:此联短短十字,概括了韩信主要生平。韩信未被重用时,是萧何月下追逐并竭力推荐得以拜将封侯;后韩信有图谋兴兵反叛之疑,诱他入网被擒的也是萧何之计。后人评议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都与这个“知己”有关。当初韩信贫困,是洗衣妇人漂母济食,使其“存” ;后来吕后于未央宫斩他,使其“亡” ,故联中说是“存亡两妇人” 。一副对联,一段评析,包含了多少历史知识和文学内涵。这种训练方法,日久天长,不仅增广历史知识和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对联特点探究。对联有如下特点
10、: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最好不能重复字数。如夸父追日,杞人忧天。忧乐关天下,安危系一身。上联末字须是仄声,下联末字须是平声。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同)如只有父母思娇子,从无人民忘功臣。上下联的平仄最好应相对(对初中生要求应放宽) 。上下联意思应相近或相反,可只说一事,或分说两事。如天连水尾水连天,雾锁山头册锁雾。总而言之,可归结为“四讲” ,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明白了对联特点,我们写对联就有章法可依;归纳如下:- 7 -实对实,虚对虚,字义莫迷离,平对仄,仄对平,声调要分明,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月下对云边,山头对谷
11、口,雾里对云间。4、对联写作训练。我们对写对联的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按字数由少到多逐层训练,这样可让充分明白对联的特征和规律。如:蚕吐丝( ) ,春回大地( ) ,松竹傲冬雪( ) ,养心莫如寡欲( ) ,风翻白浪花千片(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如果一时答不上,可降低难度,适时指导,择善而从,以便因材施教。一副对联就像一首浓缩的诗歌,因此对联具有诗一般的语言,文辞精炼,言简意丰。为了达此目的,可进行词语辨析比较法的训练。如:轻风_细柳(备选词:吹、拂、摇、扶)淡月_梅花(备选词:照、泻、映、失)通过斟酌字词,可达到遣词用句的准确性和写作对联技术的日臻完善。根据对联上下两联具有意
12、思相反或相近的特点,可以巧用拆合法来指导学生写对联。这种方法,就是把现有的某一联拆成具体几个词,再运用相关、相似和相关的联想方式,筛选出与此联几个- 8 -词相对的词语,再把这些词连缀成一句话。如“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 ,与“扫”相关词的“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等,与“千年”相关词有“万载、百岁、三秋、四时、一代、几辈”等,与“旧习”相关词有“陋俗、歪风、恶俗、新风”等,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就可成“除百岁陋俗” “树一代新风” 。经过这样严密严格的训练,我们可以对出不少上乘对联:如:佳山丽水太守醉,善友好朋众宾欢(为醉翁亭题联)陶渊明弃官回乡成独善,范仲淹先忧后乐济苍生(
13、人物评价)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它是华夏文化精髓之一,如果能与大家为伴,与大家为友,既可陶冶道德情操,又可丰富文学语言,提升语文素养。二、链接对联,为阅读课增辉对联具有表意丰富、概括力强的特点,如果将这种奇葩移栽于语文阅读课中,那将是妙“课”生花,顿放光彩,这不仅可增强大家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效率。现仅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例,谈谈对联对阅读课的作用。1、用对联导入新课。对联导入,可创设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效果很好。学习出师表可作如此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这副对联,写的是谁?它寄托了这位大人物多少动人心魄的- 9
14、 -故事?这篇出师表 ,句句出自肺腑,字字饱含深情,其课文内容与这副对联有何关系?这种导入,别开生面,学生一定会激情倍增,定能好学乐学。2、用对联深化对文本人物的认识。要想深读出师表 ,首先要弄清蜀国形势、刘禅的为人处事和诸葛亮的身世经历。可这些又不是文章的教学重心,故不能用长杂的程序来诠释。几副对联就准确经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两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教师简洁将诸葛其人其事介绍清楚,从而有力地支撑起解读文本的巨大平台。3、用对联印证课文内
15、容。出师表中 6、7 两节可看出“廿年经历不寻常,一表看来皆是血” 。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日月可鉴,其豪情与侠义可惊天地泣鬼神。如教学中能巧用“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这副对联,就能很好地阐释课文内容,概括文段内涵,升格诸葛的人生价值和精神境界。4、用对联来结课。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沉,用此作课堂结束语,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出师表 ,我用了以下总结陈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如此忠心- 10 -耿耿,以德报恩,虽“五丈原高,恨当年空陈二表” ,但是“三分鼎峙,载先生名著千秋” 。我们学习诸葛的深明大义、重情重义,最后让我们
16、一起品读一副对联,牢记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5、依托课文搜集和创作对联。学生学习了出师表 ,通过搜集对联和创作对联方式,来怀念一代贤相诸葛亮。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其实,搜集对联,是为了创作精彩对联;赏析对联,是为了装扮作文语言。三、嫁接对联,为作文课添色时下,应试教育涛声依旧,学生学业繁重,学习空间狭小,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抓耳挠腮,苦不堪言,一副对联写尽了学生作文之心态。“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
17、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愁脸愁断肝肠”面对此等作文现状,语文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巧用- 11 -对联之花,嫁接到作文语言中去。被誉为“诗中之诗”的对联诗情浓郁,画意盎然,读之如玩赏奇花异草,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这样一来,学生作文意境更开阔,语言更凝练,内容更充实,说理更透彻。下面列举对联与作文的嫁接方法,不求全面,只求有创意。1、用对联来装扮作文题目、题记或尾段。我们以“奉献”为话题作文时,以“丹心一片育新苗”为题目,以“甘做园丁为祖国添秀,愿为蜡烛照学生成长”为题记,这校文章就别具诗情画意,令人耳目一新,实在奇绝。行文叙述一位老师帮一学困生由厌学转向乐学的艰难历程,反映当
18、代教师“愿做人梯育新秀,甘为孺子当黄牛”的中心思想。结尾段依然一副对联作结,堪称“豹尾” ,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用,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2、关注对联这一人文景观,让其成为重要写作资源。就以“风景”为话题,我们可拟出我眼中的龙虎山题目,大多数人无非写到龙虎山一游,感叹山水之秀、林壑之美,亭阶之雅,只有小部分人能把山庄景致与灿烂历史联系起来。如果没有谢子长、贺晋年、贺吉祥、闫红彦、吴习智、李赤然、陈克功、贺毅、高维嵩
19、这班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没有村孺皆知的传为佳话的瓦窑- 12 -堡会议那瓦窑堡怎会得到红都的美誉呢?接着我们可逐一子解龙虎山各景点上的对联以展示其人文之美,历史内含。望川亭:河山在望乾坤一气古今浮,城都当前烟火万家忧乐共六山风雨作龙吟,三川秀色藏虎迹将军亭:亭园春永驻花常吐艳柏常青,将军办长传利在人民功在国。故国无愧称江都 青山有幸伴将军3、巧借格言对联,作为议论文说理依据。如“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一联可作“宽容”有关论点的说理论据。4、借鉴名人创作对联的经历或故事,进行故事新编、名人佳作、名人评说,或记叙学生创作对联的经过或故事。一中考满分作文作对联的乐趣 ,工于
20、选材新颖,记叙亲历的两件事:去年写春联(喜金蛇龙腾盛世,迎赤兔马到成功。横批:与时俱进) ,今年为表哥写婚联(一见钟情何需赤绳系足,两厢情愿焉用红叶题诗。横批:真爱永恒) ,一详一略,表达对楹联文学样式的理解感悟,洋溢着热爱之情。以上 4 点没有统一标准,但较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它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作文教学途径,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难题。文因对联而生秀,对联因文而添辉,我们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就必定能开拓写作新园地。华夏对联,犹如花圃的朵朵奇葩,开放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课里,- 13 -绽放在语文阅读课上,装饰在学生作文课中。让华夏对联与语文课堂“联姻成亲” ,必定使课堂教学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必定使阅读课大放异彩,必定使学生作文春光四溢。如果全体语文老师都能留心这文苑仙葩,并且充分认识它赏析它创作它应用它,必能换取语文“春色满园闹”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