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2.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29541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林黛玉进贾府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 学习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所见所闻,介绍典型环境,认识封建贵族阶级豪奢极耻的生活以及森严的等级、礼仪制度(3) 分析小说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4) 一叶落而知秋”,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否能引发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并找到一个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进行个性化解读。(5) 整体认知小说,认识小说悲剧的必然性和思想价值. 2、过程与方法(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探究法分析文章要点。(2)用讨论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3、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

2、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所见所闻,介绍典型环境,认识封建贵族阶级豪奢极耻的生活以及森严的等级、礼仪制度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性以及小说悲剧的必然性。4、一叶落而知秋”,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否能引发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并找到一个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学难点:1、品味小说的语言,体味其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2、分析小说人

3、物出场的描写艺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一、导语设计这是一部把爱情写到极致的传世经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凄美缠绵,哀婉绝伦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两位史上最诗意玲珑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见面是什么样的情景?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爱情悲剧发生的根源。二、人物形象赏析(可用师生共同讨论及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进入课文前明确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心理、动作);侧面衬托。(一)分析林黛玉的形象。1、小说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贾府各色人等。同时也通过贾府众生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林妹妹。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1)众人眼里的黛

4、玉病弱不足(2)王熙凤眼里的黛玉标致不凡(3)宝玉眼里的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病美人(眉毛和眼睛)注:古人重眉眼,画人物重画眼睛,传神的表达。黛玉的眉眼是独一无二的。黛玉之美在于气质。可联系西施(西施病心而颦)和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2、思考 1:除了外貌之外,作者同时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更立体地认识黛玉呢?明确:心理、语言、动作。2思考 2: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1)大舅妈留她吃饭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2)在王夫人那里择座-谨小慎微寄人篱下(3)在贾母房里吃饭的时候自尊心自卑感(4)对读书的回答3、探讨:从以上内容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

5、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龄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分析贾宝玉的形象

6、自由讨论: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点评。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出场前用世俗的观点加以侧面勾勒(第 10、11 两段)(1)王夫人语云混世魔王(2)林黛玉听母亲曾言叛逆2、出场后的肖像、语言、行动正面描写。(1)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第 13 段)眉清目秀、英俊多情(2)出场后的语言、行动描写(14 段)独立不羁3、西江月的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分析宝玉的形象反封建厌弃功名利禄独立不羁4、讨论:谈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

7、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

8、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小结:通过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三)、从“宝黛初会”初步探讨宝黛的爱情为何是悲剧结局。1、欣赏“宝黛初会”影视片段;2、分小组展开讨论;论题:“宝黛初会”的种种细节让你觉得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性格?环境?3提示:(1)、宝玉初见黛玉是喜从天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眼里的黛玉

9、是外貌与内在兼美的神仙似的妹妹。他的好感是毫不掩饰的。可以为黛玉摔自己的命根子-通灵宝玉。(2)、黛玉是含蓄的喜出望外。原来宝玉并非母亲和舅母所说的懵懂顽童,混世魔王。而是一见是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好看的俊美公子。二见是个转盼多情,面若敷粉,唇若施脂,天然一段风骚,泉州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的多情公子。宝玉摔玉让黛玉开始了还泪之旅的第一哭。这眼泪是被感动的。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3)、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心灵相通。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

10、灌溉绎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祖母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骄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谱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美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

11、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4)、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寄人篱下之感。(5)、注意王夫人的“嘱咐”、贾母“外客未见,”、宝黛的地位家世是否门当户对等等。3、小组代表陈述观点.注:(1)、教师引导参与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系统的综合性评价,学会理性的评价人物形象。(2)、有理有据的陈述自己的观点,激励新见解,新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讨论期间,多媒体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小结 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

12、。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四、课堂巩固练习1、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每个人怎样的特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如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4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中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相关描写,并思考作者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提示:可从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特别是语言等方面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