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8 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考点 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措施|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2)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5胡佛反危机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轻巧识记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6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指导思想: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措施:1930 年,大幅度提高关税。1932 年,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3)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崩溃的边缘。7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业: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大批银行破产。(2)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失业工人大量增加,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概念阐释 “自由放任”政策指导思想固
3、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2主要表现(1)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2)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3)乐观地估计危机只是暂时的, “繁荣就在眼前”理解史料研习归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 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
4、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5、。(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史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史料运用(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提示 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提示 直接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史论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
6、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3(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 17.5%。在个人收入方面,19201929 年,占美国人口总数 1%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
7、入从 7492 美元提高到 13114 美元。上述现象( )【导学号:61600129】A有利于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B是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D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D 材料反映了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但不一定会导致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故 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中“19201929 年”不符,故 B 项错误;“19201929 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虚假的、暂时的,故 C 项错误;“19201929 年”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故 D项正确。2胡佛政府在 19291933 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
8、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这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B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可以看出,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干预经济,故 B 项正确。3胡佛大坝于 1931 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 5000 人兴建,1935 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胜地。这反映出(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
9、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4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D A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与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 5000 人兴建”不符,故 B 项错误;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新政,故 C 项错误;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 5000 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故 D 项正确。41932 年,一位纽约市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表明( )A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C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D美
10、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C 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32 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项符合题意。考点 2 罗斯福新政|一、实干家罗斯福1当选和就任1932 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1933 年,宣誓就职。2新政的准备(1)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自我调节的信念已被彻底击碎的现实,果断地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2)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 ,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到政府各个部门。(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4)罗斯福还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
11、支持。3新政的演变开始是通过国家干预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二、施行新政与渡过难关1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1933 年 3 月到 1935 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2)第二阶段:1935 年到 1939 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5(2)恢复工农业生产:国会相继通过农业调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等。(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4)保护劳
12、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等。(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 ,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3主要特点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实行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2)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形象记忆 罗斯福新政理解史料研习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
13、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画线部分反映了其根本目的。(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其实质的误解。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
14、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6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提示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史论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15、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C 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16、体现了材料“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但它只是其中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不能整体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故 A 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针对的主要是美国社会下层民众,而“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主要是针对资本家而言的,故 B 项错误;强调纪律就意味着要对“自由”的经济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故 C 项正确;权力的制衡原则强调的是制衡,故 D 项错误。21933 年 7 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
17、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7C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故 A 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外贸,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 C 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 D 项错误。31933 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 1935 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
18、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B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 A 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 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政府进行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 C 项错误;没有体现出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故 D 项错误。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19、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A 题干材料“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 A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故 B 项错误;“滞胀”是 20世纪 70 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 D 项错误。(对应学生用书第 230 页)2012 2017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点卷别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
20、新政8全国卷 2013胡佛干预政策 2015社会保障全国卷 2014美国经济危机 全国卷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在全国卷高考中命题率不高,已考过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主干知识上,但本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复习中仍要关注主干知识,注意现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1(2013全国卷)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
21、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胡佛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A 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 项是胡佛的措施,但后来新政中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减少耕地” ;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名师点拨 高考选用的新材料往往“出人意料” ,但综合探究分析材料得出的结论又会在“情理之中” 。如胡佛总统的有限干预措施在教材中几乎是空白,但通过新材料的补充,弥补知识的空缺,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体现了“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22、”的命题立意。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2(2015全国卷)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由材料“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 B 项;A、D 两项分别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调节,C 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名师点拨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
23、,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 2 题就依此命制。这有助于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精9神和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理念,更体现了“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的命题立意,也契合当今养老问题的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社会将要到来的养老问题。3(2014全国卷)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C 结合时间“20
24、 世纪 30 年代”及“孤儿”判断 A 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 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 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名师点拨 2014 年 2 月 10 日,好莱坞著名女童星秀兰邓波儿去世,举世为之哀悼。大萧条期间,没有哪个明星比这个小女孩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在当年全国卷的高考中,就利用了人们熟知的童星秀兰邓波儿作为题干的材料,再现大危机时代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试题呈现方式新颖活泼,贴近生活。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1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
25、率由 1820 年的 45%55%降到 19 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 1929 年相比提高了 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C 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大幅度降低关税”会刺激出口贸易, “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会打击
26、出口贸易,故 B 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只会加剧各国的贸易纠纷,故 D 项错误。2在胡佛政府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 18600 家银行中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而财政部也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这反映出当时( ) 10【导学号:61600130】A美国已经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B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政治机构的运转C金融危机使美国行政机构完全瘫痪D美国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合时宜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大危机期间,美国的金融、财政陷于崩溃局面,联邦政府
27、近于破产,经济危机最终严重影响了政治机构的运转,故选 B 项。3罗斯福 1933 年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 ,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至 1941 年时,共计有 250 万青年参与,在 1500 个营地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依据是( )A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B降低农产品价格,调整经济产业结构C将提供就业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增加扩大就业,基本消除了经济危机C 解题注意提炼材料信息:“资源保护队” “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250 万青年参与”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公
28、园” ,这表明大量的青年通过参与资源保护工作得到了就业机会,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C 项符合题意。4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社会保险法 ,法律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 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材料主要表明( )A美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C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D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D 材料中“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不能表明是高福利,故 A 项错误;“已走出”与材料中“罗斯福新政时期”不符,故
29、 B 项错误;材料中“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是经济而非民主政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表明政府注重缓和劳资关系,故 D 项正确。5罗斯福政府于 1935 年 8 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等三项内容。该法案( )A恢复了人民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B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1C消除了工会组织与资本家的矛盾D体现了“福利主义”的改革倾向D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政府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既包含对就业者的养老规定,也包含对失业者、无谋生能力者提供的保护,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
30、体提供救助的传统,体现了“福利主义”的改革倾向,D 项符合题意。以罗斯福新政例说历史学科三大能力层次历史解释理论阐释近几年高考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并不神秘,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1记忆:第一能力层次记忆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基本能力,在高考能力要求中,记忆能力有两个层次: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提高记忆能力的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归类记忆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2)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
31、展的线索加以理解和巩固。(3)比较记忆法: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辨别记忆。2理解:第二能力层次(1)宏观揭示法和微观剖析法:放眼历史全貌、大处着眼,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分析,认识其本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2)规律探寻法: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联系,历史规律是指通过对历史现象进行辩证分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而这种科学的结论需要理解掌握。(3)逆向分析法:就是从已知历史知识的反面思考其隐含的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3应用:
32、第三能力层级(1)准确阅读材料:要注意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材料中说明的问题,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材料表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材料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最大限度地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答问题。(2)有效归纳事物:归纳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学习要求。主要是指会归纳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具体历史事物的特点、性质、实质和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历史地位等。能够把理论总结、认识和史实相结合,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12(3)做出正确判断:要想使判断准确,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对史实掌握全面、准确、清楚,不含糊、不似是而非。二是有科学的观点和理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判断问题所
33、给的结论是否正确;准确清楚地表达推理的史实依据和用事实说明问题。运用点拨1掌握历史叙述,记忆罗斯福新政的主干知识历史叙述是对于历史真实事件的描述、记录,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都是主干知识,只有准确记忆,才能理解和应用罗斯福新政。2拓展历史解释,理解罗斯福新政(1)历史解释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升华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此可见理解是历史高中很关键的环节。(2)理解罗斯福新政从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出发,真正理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以及资本家为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而盲
34、目扩大生产的现实,进而体会到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供求不平衡、供过于求,并理解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下跌等现象。理解美国政府为渡过这场危机需重点围绕“减少供给”和“刺激需求”两方面下功夫,故可从这两个角度去剖析罗斯福新政的相关举措。为“减少供给” ,从国内来看要控制生产,如“农民减耕减产” 、 “控制工业产量与规模” 、 “监督工业生产各个环节” 、 “规定工人最高工时”等。从国际来看,政府既要刺激出口,又要控制进口,具体措施有“抬高关税” 、 “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等,以此可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为关税战、货币战、市场战而导致各国矛盾激化的现象。为刺激消费,重点是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
35、岗位,并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大规模救济” 、 “兴办公共工程” 、 “规定工人最低工资” 、 “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等举措。3反思历史结论,应用罗斯福新政(1)抓住“供过于求”这一核心特征,重视经济危机及新政期间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剖析,将罗斯福新政理解到位。(2)在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干知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转换思维,推理判断,应用罗斯福新政来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4(对接高考)高考命题对罗斯福新政的考查侧重于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突出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考查侧重于归纳、比较、灵活应用、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13针对训练11933 年 5 月 2
36、7 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其主要作用是( )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 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 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B 美国 1933 年的证券法诞生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中,在 1929 年的股灾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就考虑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地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证券法的通过是要保证金融交易秩序,故选 B 项。2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借鉴历史经验,下列历史现象最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垦荒B1958 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D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发展“新经济”D 鼓励垦荒明显是破坏生态环境,故 A 项错误;1958 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中,焚烧树木,大炼钢铁,污染环境,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进行大规模垦荒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环保,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模式,属于环保的经济模式,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