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图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23751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图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图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地面吸收而增温,再把热量传给大气(云层、较大颗粒尘埃)反射第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二 大气受热过程中 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对紫外线、水汽和 CO2 对红外线)吸收章 表现出两个作用 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大气对地面 地面吸热而升温地面辐射传热给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升温大气辐射其中方向下的自 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保温。然 大气两作用地理意义:缩小气温日较差,为生物生长发育和人类活动提供适宜温度。地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理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模式图)环 产生原因:水平

2、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境 风 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偏力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中 风向 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偏力、摩擦力三力作用,的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物 质 影响因素:冷热不均、地偏力、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性质不均一运 影响因素:冷热不均、地偏力、太阳直射点移动动 大气运动 环流名称: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组成部分: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能 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量 风带: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交 影响因素:地表性质不均一(海陆分布)换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

3、风环流 东亚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东南风(最典型) 风向 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风第 温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一 大气环流 分类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节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西南风大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东北风气 的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多雨热 大气环流模式:以随季节移动的三圈环流为主体,局部有季风环流状 多雨区:低压带、中纬西风带况 少雨区:高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与 三圈环流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区:热雨、热沙、温海等气候大 大气环流对 两带交替控制区:地中海气候(夏高温干旱冬温和多雨)气 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运 季风环流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动 气团:(可划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冷气团和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高温、低压、晴朗大风、雷雨、大雪(锋后雨)降温、升压、转晴锋面 暖锋:低温、高压、晴朗连续性降水或有雾(锋前雨)升温、降压、转晴天气系统 准静止锋 地形阻挡,移动缓慢:如昆明准静止锋(云贵高原阻挡)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缓慢:如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阴雨连绵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低压):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云雨天气反气旋(高压):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