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4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画是年画艺术发展之滥觞,门画里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多种题材。汉代即有画神荼、郁垒守护于门的风俗,他们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唐代门神增加了钟馗;宋代兴盛的雕版印刷使得门画由宫廷官府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元明时期,唐朝大将秦琼、敬德成为最为流行的门神形象;清代门画更加多样,繁盛一时。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 ,明朝叫“画贴” ,清朝叫“画片”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年画由此定名。自宋
2、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了清代,年画从形式到数量上都发展到了高峰。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在新一年中表达美好意愿和美化环境的功能。杨柳青的娃娃类年画造型生动、线条工细,设色妍丽雅致,构成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面,闹春的百子为新春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的内容,如“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迎春接福”等经典题材经久不衰,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传统年画以木刻
3、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面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等,并有以神话、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新年画是相对于传统年画而言的反映新的时代面貌的年画作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革命宣传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运动蓬勃兴起,五六十年代最为繁盛。新年画继承了传统年画的优良传统,摒弃其迷信、落后的内容,打破其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创作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来,年画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时期的风貌得以精彩呈现。年画是一部我们民族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它不仅是“年文
4、化”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看图识字的大众读物或了解时事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我们民间“年文化”的情感精神。现在,具有生活情趣的年画作品更是惹人喜爱,充满了“年文化”大俗大雅的特色,满足了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许多艺术家采用不同方法,创作表现了过年的喜庆祥和气氛。这些迎新年的原创作品,或许我们可以用个时髦词,称之为“贺岁画”吧! 似乎更符合“年文化”的时代特色。(摘编自光明网年画与年文化 )【小题 1】下列关于年画题材或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年画的发展起源于门画,门画的题
5、材多样,它包括门神、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等。我国最早的门神应该是汉代的神荼、郁垒。B门神的题材自汉代出现以后得到不断的丰富,唐代增加了钟馗;元明时期,增加了秦琼、敬德;清代的门神更加多样,繁盛一时。C到了清代,年画的内容不只限于门神,还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和五谷丰登、六D年画的题材广泛,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但祈求吉祥是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共同主题。【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年画”这一名称直到清朝道光年间由文人李光庭确定,在此之前,民间对年画的称谓很多,不一而足,如“纸画” “画贴” “画片”等。B年画不断发展以
6、及后来年画由宫廷官府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都得益于宋朝雕版技术,年画的内容和功能也因其广泛流传而不断丰富。C传统年画主要具有驱邪纳祥、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等功能,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D年画的发展可以说与时俱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年画,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印证着独有的时代特色,新时期的风貌得以精彩呈现。【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木刻水印为主的传统年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画面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线条单纯工细,色彩鲜明,妍丽雅致,画面美丽温馨。B新年画打破传统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现在表现喜庆
7、祥和气氛的迎新年原创作品,似乎更符合“年文化”的时代特色。C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年画,地域色彩强烈,体现着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同时点缀着“年文化” ,凝聚着“年文化”的情感精神。D新年画的内容反映新的不同时期的时代面貌,摒弃传统谜信、落后的内容,富有时代特色;如今具有生活情趣的年画更受欢迎。【答案】【小题 1】B2、 (14 届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我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宇宙太宏大了,相比之下人类和地球都太渺小了。在这茫茫太空之中,有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虽然人们曾一度想象火星上可能存在生
8、命,但迄今为止,无论在火星还是在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人们都还没有找到过生命。以我们现在对生命的理解,液态水在孕育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能够存在生命的行星,既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近,因为那样会太热而导致水沸腾汽化;也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远,那样会太冷而导致水结冰。当然,由于大气气压的不同,其他行星上水的沸点和冰点可能与地球上有所不同,但也不会差得太远。而行星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中心恒星的距离。因此,恒星周围那些适争生命存在的距离范围,被称为宜居带,处在这些区域内且质量接近地球的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近年来,人们使用凌星法找到了很多行星,其中不少是在宜居带内。所谓凌星,
9、是指行星从恒星前经过而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这样我们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如果我们长期以高精度的设备来监测恒星的亮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凌星事件。通过周期性的凌星事件,我们可以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当然,凌星发生的条件是,地球与恒星的连线恰好在这些行星的轨道面上,显然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满足这一条件。不过,我们总还是有可能幸运地观测到一小部分系外行星。开普勒卫星是美国于 2009 年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盯着”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中的恒星,通过凌星法寻找行星。现在,经过几年观测,已经找到了一些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目前,这些行星大部分还是所谓的“超地球”(指质量明显大于地球,但小于巨行星
10、的行星)。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行星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不过,开普勒卫星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待证实的候选行星,其大小可能与地球差不多,而且有的位于宜居带内,因此在它们上面也有可能存在生命。在已发现的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一些就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是几个行星在一个系统内。当然,那些现在还只发现了一个行星的系统,也很可能其实有着更多的行星,只不过还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由欧罗斯博士等人组成的团队,利用“开普勒”镜首次观测到一个双星系统中,有两个行星围绕一对恒星运转,这一新发现的双星系统被命名为“开普勒-47” 。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恒星具有类似太阳的体积,另一个的体积则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两个行星的大小则与海
11、王星接近,它们在相当近的轨道上围绕双星公转,而且最外围的那颗行星还恪巧处在宜居带内。不过,这个双星系统中很可能存在第三个行星,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选自陈学雷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 ,有删改)【小题 1】下列关于“凌星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会遮挡一部分恒星光,从而使恒星亮度有所减弱的一种天文现象。B、科学家们如果能用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来长期监测恒星的亮度变化,就完全可以发现凌星事件。C、恒星亮度的减弱是否具有周期性,是运用凌星法判断地外行星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D、由于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在地球与恒星的连线上,因此,所能观测到
12、的系外行星其实是很有限的。【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人类曾以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堆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火星上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B、就人类目前对生命的认知而言,液态水在生命孕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也是地外生命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C、经过几年的观测,开普勒卫星通过凌星法在宣居带内发现了一些类地行星,这些有待证实的“超地球” 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D、在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有的是几个行星组成一个系统;有的则是一个系统内只有一颗行星,但并不排除还有更多行星的可能。【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13、分)A、当人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自身存在的渺小感和对地外生命的好奇感,并激发起人类探索研究的兴趣。B、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发现了地外生命,那么,这些地外生命也就只能是存在于宜居带内的质量大小与地球差不多的行星上。C、由于行星的质量与被发现的几率成正比,而地外生命最可能存在于和地球大小差不多的行星上,所卧,人类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地外生命。D、人类对地外生命存在的推断,都基于现有的科学体系和认知水平。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方法和途径将会越来越多。3、 (14 届黑龙江绥化九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
14、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速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
15、”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 “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
16、安藏之道。到了清代, “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小题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
17、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B、在宋代, “茶马古道 ”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C、 “茶马古道 ”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D、 “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小题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了官营
18、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D、 “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4、 (14 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自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
19、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 ,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
20、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
21、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 黄河大合唱 、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 ,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
22、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小题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B、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
23、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C、 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C、
24、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它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5、 (14 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第二次周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有时是相对于缺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圆满”一语,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国人重视艺术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
25、图诗品雄浑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 ”在这里,圆即充满、周备、具足,体现在诗性艺心就是浑全充融。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及至浩浩苍天、绵绵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中国哲学中有一个著名比喻“月印万川” ,最能体现充满圆融的特点。这个比喻有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万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万千江湖,无处不映出它的圆影。然万千个圆共有一圆,万种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圆贯穿了万川之圆,散在江湖各处的异在之圆联成一个整体,只有一个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观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万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
26、月均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个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 “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强调了万物都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生命这一重要特性。中国哲学的圆满具足说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情调,它实际上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满圆融的生命哲学刺激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中国艺术家总有一种自觉的超越意识,要尽广大,极精微,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而观永恒。然而宇宙洪阔,天道苍苍,艺术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它总不能摆脱具体的实在,总在关注一人一事一时一物,这便制约了艺术家的绵绵长思。万川之月自在圆融的生命哲学却给了解脱这一难题的钥匙。艺术
27、家既关心“一” ,认为“山川即道” 、 “山水即天理” ,万事万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关心的是“一切” ,因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一切都是自在圆足的生命整体。 文心雕龙云“乘一总万” ;二十四诗品云“万取一收” ,其意大致相同。故中国艺术家更重视当下直接的观照,更关心微观,在艺术倾向上,两汉时铺排山川云物的现象到了唐宋时越来越少,人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更加精微、细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细致的审美风尚渐渐弥散开来。如在中国园林中,人们普遍追求“壶纳天地”的妙处。一湾清泉,几条幽径,几处亭台,便俨然构成一自在圆足的世界。请看中国园林的命名:勺园,如一勺之大;蠡园,如一瓢之微;壶公楼,小得如茶壶一
28、般;芥子园,微小得尤如一粒种子;一沤居,细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涟漪。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一沤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连绵峰峦,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们常常将园林景区叫做“小沧浪” “小蓬莱” “小瀛洲” 。 “小”是园林特点, “沧浪” “瀛洲”等则是人们远的心意,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这成了中国艺术家不言的秘诀。在中国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溪山无尽”为名的画,它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家对山川无尽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图风格迥异,一是江山无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却是一致的,人们在他们的画中无所憾,因为它们自身就是一个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阳“有人悟得丹青理,专
29、向茅茨画山水”正谓此。若要能演成一个完整生命, “茅茨”也能成为灵区。 【小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圆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B、圆即圆满、周备、具足、万物之理、混成无缺,体现在诗性艺心上即浑全充融。C、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自然界中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虽形态各异,但都一统于“道”的世界中。D、 “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 ”,到处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3 分)A、中国艺术家的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观永恒的观念,是受儒道佛中圆通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