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提升1.边塞征战诗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 题。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其五)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其六)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 ,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 ,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B “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C “万箭千刀一夜杀”展
2、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 “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E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 “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 ,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解析:B 项, “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D 项, “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答案:BD(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3、析。答: 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 ,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2咏史怀古诗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 题。再过金陵 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 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 ,绿到台城 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 ),
4、又称 “苑城” ,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和石头城都指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吴、西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定都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B 再过金陵是包佶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作者“再过金陵”时生发了“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是因为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乐观了。C台城曾经是六朝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场所,后来成了诗人凭吊、寄寓伤今之情的触发点。这一类的触发点还有隋宫、乌衣巷、大运河等。D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怀古诗一般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某历史人或物的看法,这两首诗也不例外。E包诗
5、再过金陵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的情感;刘诗石头城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解析:A 项, “西晋”错,应为“东晋” ;D 项,刘诗石头城没有运用议论。答案:AD(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答: 答案: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 ,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
6、作者的所见所闻。或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3咏物言志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 题。摊破浣溪沙 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大 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如打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
7、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解析:C 项, “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不恰当,没能从全诗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通读全诗可知,“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D项, “拟人手法”
8、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答案:CD(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4即事 (景 )抒怀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2)题。虞美人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
9、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B本词用字精妙, “芙蓉落尽天涵水”中“落”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C “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D此词上阕主写景,下阕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E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解析:C 项,不是拟人手法, “贴
10、云寒” ,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D 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为“清婉雅丽” 。答案:CD(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 解析: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答案:词人直抒胸臆, “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借景抒情( 寄情于景) ,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希
11、望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能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 ,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5送别怀人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
12、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B “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 “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D “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E末句 “犹恐”两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
13、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解析:D 项, “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E 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 “犹恐”两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答案:DE(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答: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 ,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
14、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6羁旅思乡诗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 题。临江仙 暮春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注】 作者是宋朝宗室,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B “一春 ”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C “怀家 ”两句是一实一虚, “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 ,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E “别来 ”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