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习题:第10~13题 文言文阅读 素质大拔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1493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习题:第10~13题 文言文阅读 素质大拔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习题:第10~13题 文言文阅读 素质大拔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习题:第10~13题 文言文阅读 素质大拔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习题:第10~13题 文言文阅读 素质大拔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二轮复习习题:第10~13题 文言文阅读 素质大拔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大题 第 1013 题 素质大拔高本训练共 32 题,共 152 分,用时 152 分钟。第一关 本科上线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导 学 号 00774097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_。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_。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

2、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_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

3、辩,即自请以归_。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_。所著有巽斋集 ,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 、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

4、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解析 正确标点为: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 “教授”是官职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考核、测验等职务。B “酬倡”亦称“唱酬” “唱和” ,指朋友间用诗词相互酬答唱和,是古代文人雅事。C “自请以归”指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 “致仕”词义相同。D “

5、铭其墓”即“墓志铭” ,古代的一种文体,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解析 “自请以归”与“乞骸骨”词义相近,但与“致仕”词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危稹文采高妙,颇受时人赞誉。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报效国家。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他在担任诸王宫教授时,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他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提高间谍待遇,还讨论了和、攻、守等问题。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

6、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危稹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的意见。解析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误,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他就可以报效国家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5 分)译文:_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_(2)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5 分)译文:_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_解析 (1)“充” “规”

7、 “建”各 1 分,句意 2 分。(2)“损” “益” “寻”各 1 分,句意 2分。译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

8、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著作郎兼任屯田郎官。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柴中行离开国都,危稹赋诗送行,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

9、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县令有被告发受贿的,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

10、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的著作有巽斋集 ,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 药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导 学 号 00774098卢渊,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

11、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及车驾_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_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_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

12、。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_,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_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_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景明初,除秘书监_。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选自魏书卢渊传 ,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

13、/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B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C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D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解析 正确标点为: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

14、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 ”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 “车驾”本指由马驾的车,后也专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B “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C “服阕”是守丧期满除服。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子女须穿丧服守孝三年。D “除秘书监”指卸任了秘书监的职务。 “除”在文中是除去官职的意思。解析 “除秘书监”指被授予秘书监的职务, “除”在古代指授予官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卢渊出身

15、宦门,承袭爵位。他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惯例降爵位为伯爵。B卢渊不惧权势,坚持己见。高祖册立冯氏为皇后时征询卢渊意见,卢渊认为是朝廷大事,应择日占卜再定夺,但意见未被接纳。C卢渊方法得当,平叛有功。他处理叛乱坚持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化解危机。D卢渊深受器重,屡任要职。他先后担任多任要职;高祖考核官员政绩,授予卢渊豫州刺史,因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推辞。解析 “因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推辞”表述错误,原文是“以母老固辞” ,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同时,授予卢渊豫州刺史也与考核官员政绩无关。8把文中

16、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5 分)译文:_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_(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5 分)译文:_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_解析 (1)“及” “执” “介怀”各 1 分,句意 2 分。(2)“无” “决” “御物”各 1 分,句意 2 分。译文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

17、典属国。升为秘书令、始平王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 ”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 ”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 ”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

18、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个看相的人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 ”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

19、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景明初年,授予秘书监。景明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

20、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导 学 号 00774099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

21、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 ”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_潭貌

22、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_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节选自晋书虞潭传 ,有删减)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解析

23、 A“出仓米”与“振救之”同时属于“表”的内容,不可断开。B 介词短语“以防海抄”表“修沪渎垒”的目的,意思完整,断开后语意不通。D 兼有 A 项与 B 项的错误。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 “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B “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筒,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C “服阙”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 ,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解析 “檄”是中

24、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并非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

25、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解析 “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分析有误,他的屯骑校尉一职是元帝直接任命。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5 分)译文:_恰逢朝廷军队战败,皇上被逼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挽救大局,就先坚定地防守来等待四方发兵救援。_(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5 分)译文:_虞潭表面上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明确,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_解析 (1)译出大意给 3 分, “俟” “逼迁”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译出大意给

26、 3分, “貌” “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译文 虞潭,字思奥,会稽郡余姚县人。他的父亲虞忠,官至宜都太守。虞潭清正坚贞有品行节操,州郡征辟他为从事、主簿。时任大司马的齐王司马冏请他担任祭酒,出任祁乡县令。时逢张昌造反,很多郡县都跟着他作乱,虞潭独自领军斩杀了张昌别部邓穆等人。平乱后襄阳太守华恢上书推荐虞潭兼任建平太守,虞潭以生病为由坚决拒绝。此后相机征战,凭借军功被赐封都亭侯。虞潭安抚了荒乱后的灾民,让他们都各得其所。不久,虞潭被元帝征召,被派遣去讨伐江州刺史华轶。虞潭到庐陵时,正赶上华秩已经被平定,但湘川乱贼杜弢还声势旺盛。当时,甘卓在宜阳驻军,被杜弢军所逼迫。虞潭便领军前去解救甘

27、卓,甘卓向上级推举虞潭兼任长沙太守,虞潭坚决地推辞,不去就任。元帝即位,称为晋王,虞潭被封为屯骑校尉,升任宗正卿。后来他因病请假回家休养。正赶上王含、沈充等人进攻逼近京城,虞潭便在本县内招揽聚合宗族众人,以及郡中大户人家,一起组织义军,参与人员数以万计,他借用明威将军之名。于是他领军前去勤王救国,到了上虞。晋明帝司马绍亲手写了诏书任命虞潭担任冠军将军,兼任会稽内史,虞潭立即领受了任命。义军汇集时,有野鹰飞来,聚集在屋梁上,大家都感到害怕(认为是不祥之兆)。虞潭说:“我们凭大义起兵,连这刚烈凶狠的猛禽都前来集结,一定会打败反贼的军队!”虞潭派遣军中长史孔坦率领前锋先过浙江,追击沈充。晋成帝即位后

28、,虞潭出任吴兴太守。苏峻造反,朝廷提拔虞潭总领三吴、义兴等五个郡的军事事务。恰逢朝廷军队战敗,皇上被逼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挽救大局,就先坚定地防守来等待四方发兵救援。恰逢陶侃领军南下,虞潭率领众将士与各路兵马合并势力,东西各路义军便互相借势而起。后来虞潭派督护沈伊在吴县抵挡苏峻的将领管商,却被管商击败,虞潭自己贬了自己的职,归还节度之权。不久,苏竣之乱被平定。虞潭以母亲老迈为由,就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余姚。朝廷下诏让他转任镇国将军。因之前的各种功绩,提升他的爵位为武昌县侯。当时,正是战乱刚过,百姓饥荒交迫,俄殍遍野。虞潭于是上表请命,取出官仓中的粮食賑济灾民,又主持修筑了沪渎垒,来防御海潮

29、,百姓们都仰赖他。虞潭表面上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明确,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敗。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完毕后,以侍中、卫将军身份被征召。虞潭七十九岁时在任内逝世。朝廷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谥号孝烈。第二关 冲刺名校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本题共 4 个小题,19 分) 导 学 号 00774100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_文学,迁中庶子_。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

30、化复兴不可得也_乃著治论 ,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正始中,转_任徐州,封_武观亭侯,迁_征南将军,假节_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序

31、,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 ”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两岸引竹絙为桥,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于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追斩数百级。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振旅而还。于是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节选自三国志魏

32、王昶传 ,有删节)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B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C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D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

33、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解析 正确的标点为: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 “太子”指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有些皇子虽不是嫡长子,但经皇帝选定册立也可以成为太子。B “中庶子”为官名,是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太傅、太师、太保在周代为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之官,称为“三公” 。C在第二段文字中, “转”表示调动官职;“封”表示授予官职;“迁”既表示升职,有时也表示贬职;“假节”表示授予官职。D “太

34、学”指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自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到明清,虽然名称不一,但都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要务。解析 “假节”是授给符节的意思,而不是授予官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王昶有责任感。他发现官军驻守在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分散驻扎,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到,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B王昶有治政才能。司马宣王诛曹爽后,王昶主动从尊道崇学、实行考试制度、官员凭政绩升迁、精兵简政、根除奢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C王昶忠于魏国朝廷。他得到孙权流放贤良的大臣、嫡子庶子相互争斗的消息后,立即上奏皇上,建议乘机用偷袭的办法制服吴国和蜀国。D王昶具有军事

35、指挥才能。他在与贼敌大将施绩的交战中,采用诱敌深入之计,把贼敌引到平地和他们会战,待贼敌出来,一举将其打败。解析 “主动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分析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在“乃奏博问大臣得失”的前提下提出的建议。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5 分)译文:_当时京都附近地区树木成林,王昶伐树开垦荒地,辛劳地勉励百姓,开垦出的田地特别多。_(2)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序,储谷畜帛,反民于朴。(5 分)译文:_让人们衣服上有着显示身份地位的标志,上上下下有着明确的等级,储存粮食积蓄布帛,让老百姓回归淳朴的风俗习尚。_解析 (1)“畿”

36、 “斫开” “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2)“章”“序” “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译文 王昶字文舒,是太原晋阳人。文帝在东宫作太子时,王昶任太子文学,又升任中庶子。文帝即位,他转任散骑侍郎,又任洛阳典农。当时京都附近地区树木成林,王昶伐树开垦荒地,辛劳地勉励百姓,开垦出的田地特别多。升任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授为扬烈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王昶虽然在外地任职,心里想着朝廷,认为魏国沿袭了秦朝、汉朝的弊端,法律制度苛刻琐碎,不大力改革国家的典章制度来效法先王的风范,而希望国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兴盛,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撰写了治论 ,又

37、撰写兵书十多篇,谈作战时对阵交锋、埋伏突袭等战术的运用。正始年间,转任徐州刺史,封为武观亭侯,升任为征南将军,授给符节都督荆州、豫州各军军务。王昶认为国家有常备的军队,但打仗却没有常胜不败的;地形有固有的险要,但防守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现在驻守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分散驻扎,战船却在宣池,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到,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在两地训练水军,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生产,仓库里的粮食非常充盈。嘉平初年,太傅司马宣王杀了曹爽以后,于是上奏广泛向大臣们征询有关政事得失的意见。王昶陈述了治理方略的五件事:第一,希望尊崇道义重视学问,抑制杜绝浮华的风气,让公卿大夫的子弟进入太学并办好学校;第二,希望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好比是准绳,没有舍弃准绳而凭主观臆断来确定是非曲直,废除罢免升迁的制度来空谈官员能否称职的;第三,希望让担任官职的人长期留在他的职位上,有了政绩就提升官职赐给爵位;第四,希望精简官员人数增加官员的俸禄,用廉洁知耻来激励他们,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夺利益;第五,希望根除奢侈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