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朱东润自传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 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 1939 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
2、?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 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 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 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
3、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普鲁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
4、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 1940 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
5、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 _答案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 汉书 约翰逊博士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
6、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解析 题目要求对朱东润传记文学观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容易得到答案,因为整个文章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对全文进行相关信息的筛选、整合即可。朱东润对一些传记作品的阅读与比较,对传记文学理论的研究,进行的传记文学的创作实践等,都应该成为本题的筛选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赵九章高睿1907 年 10 月 15 日,在古城河南开封一户原籍浙江湖州的中医世家,一个男婴呱呱诞生了,他就是赵九章。幼年的赵九章,在私塾中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发
7、奋读书,立志长大以后要成为国家的栋梁。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对赵九章的思想影响很大,少年赵九章不仅因此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且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放弃了学习文学的初衷而改学科学,以“科学救国”的远大抱负为己任。1925 年,他考进了浙江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在这里,赵九章与一些进步同学走到一起,并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对赵九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爱国的民主学生运动中去。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赵九章不幸被捕入狱。所幸赵九章的姨夫戴季陶在国民党政府中位高权重,由他出面疏通关系,终于将已经奄奄一息的赵九章从狱中保释
8、了出来。赵九章虽然出狱了,但大革命失败后,进步势力遭到严重挫折,革命形势十分严峻。有戴季陶这么一个有权有势的亲戚做靠山,而且本身还曾做过戴季陶的机要秘书,以这样的资历,赵九章若要走上仕途,前程自然不可限量。但他却看不惯国民党官场的腐败,不愿同流合污,时常与戴季陶发生矛盾。1930 年,他毅然北上,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 年 7 月,赵九章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研习动力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海洋学等课程。1937 年,他在现代气象学之研究与气象预报这篇论文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把数学、物理引进气象学领域的想法。同年,他在整理大西洋高空探测资料的基础上,用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方法,定量地讨
9、论了从热带高压到赤道途中信风主流中得到的水汽和热量的多少问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 。这是他按自己的思路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来的首次尝试。该文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他也因此受到国际专家的瞩目。1938 年,赵九章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劳与智慧,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大半个中国都成了抗战区,当时,凭赵九章的社会关系和自身条件,他若要继续留在国外,完全不在话下。可赵九章念念不忘的是用自己的学业报效祖国,因此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1945 年,赵九章针对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由著名气
10、象学家 C.G.Rossby 等首先创立的大气长波理论的不足,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1946 年,赵九章正式担任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职务。新中国临近成立前夕,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当局威逼利诱,要赵九章将气象研究所迁到台湾,但赵九章决不屈服,他顶住国民党当局的胁迫,团结全所同仁,坚持不撤离大陆。身为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洞察到世界大国争夺外层空间的新动向,并敏锐地意识到,新兴的空间物理研究将在国际上兴起,新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1957年春,赵九章向国家提出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可能性和提交技术实现途径的分析报告,成为我
11、国提出研制人造卫星的第一人。针对当时国际上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现实,他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因此,在开展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事业中,赵九章始终都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1959 年,国际磁层物理和太阳风研究刚起步,他就在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创立了以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他抓住当时空间物理的主题辐射带、太阳风、日地关系等,带领他的研究集体,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取得一批接近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第一本高空物理学专著,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60 年代初期,在赵九章的领导下,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并发射了气象火箭,研制出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还研制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这些踏实的工作,为以后成功发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选自名人传记 ,有删改)赵九章在气象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答:_ _答案 首次尝试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解析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如下: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脉络。根据题干的要求和提示锁定答题区间。把选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有条理地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