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文档珍贵文档2018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重点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58 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A.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B.生物不是不变的,会发生变异C.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D.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2、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银河”型计算机诞生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3、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A杂交水稻B青
2、藏铁路的开通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4、1937 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A华罗庚 B苏步青 C李四光 D茅以升5、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6、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 1949 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 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这项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 “神舟
3、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专业文档珍贵文档7、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8、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科学家: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他所赞誉的人物是( )A袁隆平 B瓦特 C爱迪生 D达尔文9、20 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A. B. C. D.10、国外有人说:“到 21 世纪 30 年代,中国人口将达 16 亿
4、,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11、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 )A、1980 年月 10 月 B、1999 年 10 月 C、2003 年 10 月 D、2005 年 10 月12、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 中国科学院成立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A、 B、 C、 D、13、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
5、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 B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牛顿力学体系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论兴起后,应该否定14、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驱散这“两朵乌云”的重大科学发现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专业文档珍贵文档A BC D15、20 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彻底解决了 19 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
6、观粒子世界 16、喷气式支线客机 ARJ21700 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 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A B C D17、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 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 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 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18、1921 年 3 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
7、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9、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专业文档珍贵文档A1964 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1992 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D2003 年,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0、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
8、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A BC D21、 “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2、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 2 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 多次获得国际大
9、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23、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1 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4、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里评论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 “银河号”研制成功 25、1954 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
10、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这段材料表明( )A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B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专业文档珍贵文档C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D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26、超级计算机即高性能或巨型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是 A “银河号”问世 B “银河号”问世 C 1957 年的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 D曙光 2000 机27、2008 年 3 月 29 日, “世界因你而美丽 2007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
11、袁隆平先生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28、以下是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他”是A钱学森 B 袁隆平 C王珩 D杨利伟29、2008 年,中国著名科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获颁“2007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荣登“2010 中国心灵富豪
12、榜首富榜” 。下列有关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他是科学家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他的成功启示人们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的成就进一步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A. B. C. D.二、非选择题(42 分)30、材料一 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今后各地戏曲改进工作应以对当地群众影响最大的剧种为主要改革与发展对象。(10 分)周恩来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
13、 年 5 月 5 日)专业文档珍贵文档材料二 1953 年,郭沫若与范文澜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当时任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陈伯达就此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表示要“百家争鸣”。材料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写字,我就写了这两句话:“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的事实,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毛泽东 1956 年 4 月 28 日在
14、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15、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1)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初分别是针对什么具体问题提出的?在材料三、四中有何发展?(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目的。31、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
16、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10分)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专业文档珍贵文档请思考:(1) 60 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那些新突破?我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维护世界的主要做法如何?32、材料 1: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帝国主义
17、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材料 2: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材料 3: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的时间美国:7 年零 4 月 前苏联:4 年 英国:4 年零 7 个月 中国:2 年零 8 个月请回答:(12 分)(1)根据材料 1 的内容判断这是党中央为哪一试验发去的贺电?(2)材料 2 所指是哪一事件?简述这一事件的意义。(3)材料 3 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33、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18、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 “神舟 6 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 1元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
19、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专业文档珍贵文档何有这样的差异? 专业文档珍贵文档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达尔文认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故答案为 C。2、 【 答案】D 【解析】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3、 【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4、 【 答案】D
20、【解析】5、 【 答案】C【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6、 【 答案】C【解析】题干中“东方红”隐喻“东方红一号”卫星。7、 【 答案】B【解析】8、 【 答案】A【解析】注意引文“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9、 【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是在1970 年; 是在 1983 年;是在 1964 年;是在 1973 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10、 【 答案 】B11、 【 答案 】C12、 【 答案 】A13、 【 答案 】D【解析】爱因斯坦只是否定了经
21、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是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因为该理论是当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时候适用的一种理论,因此牛顿力学体系是相对论的一种特殊情况。牛顿提出的关于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仍指导着今天的物理学思想。故答案为 D。14、 【 答案 】D【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对于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无法作出解释,所以 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危专业文档珍贵文档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掀起了物理学革命。15、 【 答案 】B【解析】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发展而非否定,C 项错在“彻底解决”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微观世界的是量子理论。故答案为 B。16、 【 答案 】
22、 C【解析】喷气式支线客机 ARJ21700 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分别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和首列国产化时速 300 公里的列车,与外国先进技术关系不大。17、 【 答案 】C18、 【 答案 】B【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是指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19、 【 答案 】A【解析】现代中国的科技进步,考查识记能力。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以 1964 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20、 【 答案 】C【解析】作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都正确,故答案为 C。21、 【 答案 】A22、 【
23、 答案 】C23、 【 答案 】D24、 【 答案 】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 ,A 出现于 1964 年,B 出现于 1970 年,D 出现于 1984 年,而 C 出现于 21 世纪初,这与题中的“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相符,故正确答案为 C。25、 【 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苏联不愿意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它不愿意看到强大的中国威胁到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由此也可看到中国与苏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裂痕,那么中国要想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就要研制和拥有核武器。26、 【 答案 】A27、 【 答案
24、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专业文档珍贵文档研究出杂交水稻。28、 【 答案 】B29、 【 答案 】C【解析】 【相关知识】有关袁隆平的知识点,以及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成就。 【解题思路】通过袁隆平的巨大声望和贡献,误导学生选择“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这是个陷阱,必须要排除,从而提醒学生注意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2、 非选择题30、 【 答案 】(1)问题:戏曲艺术改革工作和历史研究工作。 发展:“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体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时代背景:1956 年,
2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党和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迫切任务;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强调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科学文化领域给予一定的创作自由。主要目的:总结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从材料一、二的内容中即可直接提取。在材料三和四材料四中毛泽东正式提出并阐述了“双百方针” ,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26、,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第(2)问关于时代背景的分析难度较大,因为需要运用到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回答时扣住 1956 年的主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召开,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至于“主要目的” ,从材料四当中的内容概括回答即可。31、 【 答案 】(1) 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 “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
27、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第二, “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教师应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2) 突破:中国在 “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 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专业文档珍贵文档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
28、世界航天大国。举措:对核的研究应用于和平事业,如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表明了中国一贯坚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解析】32、 【 答案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003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是我国科技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3)现象:中国核武器研制速度最短。原因: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这是对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一个有力打击”可知应是原子弹试验成功;第(2)问要注意材料所说时间
29、和走到欧洲,日本前面的成就;第(3)问要从材料中时间研制的长短得出结论。33、 【 答案 】(1)国家:美国和苏联。国际格局:两极格局。(2)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政治, 材料二侧重于经济。原因:材料一 ,从国内看,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国际看,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 从国内看, 处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解析】第(1)问中的“国家”可依据材料一中“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等信息进行判断,“国际格局”可联系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世界局势进行思考 ;第(2) 问中的“侧重点”应联系材料一、二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等信息进行分析,“原因”应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和当今的国内外形势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专业文档珍贵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