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
2、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
3、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注】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修械器: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解析】选 C。C 项,可联系上句“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判断此处的“赋”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征税”。故 C 项错误。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解析】选 D。D 项中,第一个“以”是动词,“用”的意思
4、,第二个“以”是表目的连词,“来”。A 项中,两个“之”都是动词,“去、到”的意思;B 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他们的”的意思;C 项中,两个“而”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附【译文】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十分之六的粮食。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楚王得知后,向他们的丞相说:“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
5、的财宝全部换来。”楚国的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衡山兵器价格必然会翻倍。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到衡山国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讨价还价。齐国实行购买衡山国兵器策略的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国买兵器。燕、代两国实行
6、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实行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了五个月收购粮食的策略,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燕、代、秦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国带领回国了。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国或衡山国君)料到自身没有兵器来迎击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
7、国了。二、(2016山东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 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 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
8、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三
9、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n)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解析】选 B。可以根据句式对称的特点,由“镂”是动词推测“文”是名词用作动词,“装饰花纹”。另外,“不”是副词,后边必须是动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解析】选 D。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 项,代词,“他们的”/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B 项,介词,引出
10、对象,“对于”/介词,表被动,“被”。C 项,介词,“用”/连词,表原因,“因为”。附【译文】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他们的穿着,居住他们的房子,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却都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高兴的原因。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柴薪搭巢和造土穴居住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
11、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超过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超过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即使还没有成就善政,大概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
12、的巧妙、花纹的彰显而不满足,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担心国家的危险,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也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困了;又喜欢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尽,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了吗?”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