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彼岸花开 文档编号:399867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比较教育发展的三个时代 :1.借鉴时代(1817-19 世纪末):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一直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也忽视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探究。2.因素分析时代(1900二战末): 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因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和方法存在严重的局限和问题,人们并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来研究教育精神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简洁的启发。因而,比较教育学家们在这一时期注意

2、密切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征的等因素来分析研究该国的教育。3.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完现在):【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期间,注重哲学思辨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的转变,从偏重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呈现相互交叉的倾向即“学科重心暧昧”倾向。比较教育 :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外国教育 :外国教育研究一般是以民族 国家为基本单位的,而“区域” 的范围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大可至跨国的文化圈

3、、地理圈、政治圈等,小也可以是一过内部的州、县等。国际教育 :主要是对跨国和跨文化的教育问题,以及这些教育问题对国际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所做的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有时也特指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和计划。因素分析法 :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由阿诺德、萨德勒等人首倡,20 世纪初至 60 年代广泛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这种方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其教育的影响,注重分析影响一国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汉斯还具体地把影响一个民族国家教育的因素划分为自然因素和世俗因素三大类,并且认为其中由种族、语言、宗教等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国民性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最大。结构功能主义 :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一个社

4、会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系统的相对稳定。20 世纪 50 年代,这种理论逐渐成为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的主流,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德森、福斯特等。世界体系分析理论 :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20 世纪 70 年代在比较教育学界流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梅厄、阿尔特巴赫和阿诺夫等。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往往比来自该国内部的影响还要大,而比较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研究和探讨这些外部力量。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处在国与国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之中,而西方国家在国际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中享有控制权力,它们因而总是设法维护显存

5、的国际不平等关系并使之合法化。冲突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流行于比较教育学界,挑战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分化产生了相互竞争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为了统治社会而力图控制教育。在研究一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时,应当从这些集团的冲突出发来作出分子和解释。冲突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和“ 新韦伯主义”两大流派,其中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鲍尔斯、布迪厄和卡诺伊等,新韦伯主义的代表任务有柯林斯、埃德蒙金和阿切尔等。新殖民主义理论 :描述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依赖关系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把国与国之间

6、现存的这些不平等关系视为新的殖民关系,将其与历史上的殖民注意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卡诺伊、阿尔特巴赫和黎成魁等都曾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过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虽然殖民地国家已经纷纷独立,但西方国家输出给边缘国家的西式学校教育制度使得西方世界仍然继续维持并强化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配权力,特别是使西方世界与第三世界在文化上的不平等关系继续得以维持。依赖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产生于世界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理论,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一些比较教育学家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阿尔特巴赫和凯利等。这种理论认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 ”和主要由第三

7、世界国家构成的 “边缘”,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总是试图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得利益,而处于边缘的国家的由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的一如加强了边缘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关系,进而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并不断使人们逐步认为这种关系是合理的、自然而然的。比较法 :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教育研究者对相同历史时期,或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有某种相似之处等。以及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可比性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进行分析和对照,确定其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揭示各种教育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发现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各种教育现象的本质。调

8、查法 :比较教育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等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是比较教育学者了解各个对象国的教育实际状况,从而获得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并对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描述和统计等处理,进而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文献法 :这是一种通过分析重要的文献来了解对象国的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情况的重要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不同,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借助查阅和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的来的研究资料,可以使第二手资料,也可以使第一手资料,如从国际组织的重要文件和对象国的重要教育法令、教学大纲、统计年鉴等文献中获得的材料就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文献法一般包括抽样、查阅、鉴别和整

9、理等阶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获得可观、典型的比较教育研究资料。分析法 :对需要进行比较研究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以便透过现象洞察研究对象的本质。可采用两种具体研究手段:一是定性分析,即为了判明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所进行的分析;而是定量分析,既为确定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成都等进行有关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四步法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主要步骤。描述是收集文献资料 和通过学校实地考察,获得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解释就是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第一阶段获得的有关对象国教育的第

10、一手资料进行分析,解释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置主要是同一概念,出假说。并置分为图表式并置(竖列式)和文字式并置(横列式)两种比较主要任务是对各对象国的教育同时进行对照研究,从而验证并置阶段形成的假说科学量化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额诺亚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共同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亦称假设验证法。问题法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霍尔姆斯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明确有待研究的问题。2 提出假说,提出有关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可能的因果

11、关系的解释或有效解决颁发的假说。3.验证相关因素,验证与问题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4.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上预言可能的结果,对教育发展可能的结果作出预言比较言语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如果结果与预言相符则表明先前提出的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如不符则比较教育的相关环节或整个过程就需要重新验证。比较教育评价 :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1956 年创刊,每年 1 卷 4 期,主要刊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爱泼斯坦等先后担任主编。教育国际化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世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2、的具体表现: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国教育的相互关系普遍增强;二是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更加频繁和深刻,一种世界范围的共性正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断形成和加强;三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各国的教育正面临对一种共同的挑战;四是各种国际性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产生,以及他们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积极介入,也从社会结构上标志着教育国际化的潮流的到来。国际与比较教育 :在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比较教育的研究地向和研究领域逐步扩大,乃至突破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研究单位的学术传统界限,讲很多国际性的教育发展和教育问

13、题也正式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为了反映本门学科的这一深刻变化,人们就将原来的“比较教育” 改称为“国际与比较教育”民族主义 :一个民族由于共同的经历、对未来的共同憧憬和前途而形成的休戚与共的民族感。他强调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或种族特征,寻求民族特性和民族尊严,要求在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以及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维护、捍卫和实现本民族利益。国际主义 :在一般意义上,国际主义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以不同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强调国际协作与世界和平、反对险隘国际民族主义、主张共同推进人类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普世主义 :一种源于西方,特别是源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14、。原义主要是普天下之兄弟姐妹皆可得主拯救,后逐步泛化为一种按照西方思想来改造和统一整个世界,从而使全世界的人都能过上像西方人一样的“文明”生活的思想观念。世界主义 :一种源于西方的思想观念,宣扬漠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以至放弃民族主权,认为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主权是过时的观念,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仍然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就主张取消国界,组织所谓“世界国家”或“ 世界政府”,统一世界经济和文化。国防教育法 :美国国会于 1958 年通过的教育法令,共 10 章。规定在 19581971 年的 13 个财政年度期间,由联邦政府拨款 411922 万美元,用于向高等教育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发放低息贷款和奖学

15、金;鼓励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帮助各州和地方社区修建和改进中小学校舍,补充、更新仪器设备;举办国际问题教育培训班;进行对考试与辅导的研究和加强辅导训练机构等。恢复基础运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教育运动,其目的在于消除禁不住以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基本技能不足的后果,纠正 20 世纪 60 年代教育改革教材年度过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倾向。该运动强调读写算等基础与基本技能,实施严格的几率开展学习上的竞争,采用标准化测验,实行能力分组,增加家庭作业,加强爱国主义与道德品质教育。该运动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达到高峰,为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做了准备。

16、2061 计划 :美国促进科学协会于 1989 年公布的一份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目标的研究报告,题为2061 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报告包括总体报告和其他无份专题报告,详细叙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是一个为全面普及美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长远计划,为美国教育的未来带来了希望。美国 2000 年:教育战略:一份由美国总统布什于 1991 年签发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其宗旨是:彻底改革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不拘一格的创办全球第一流的中小学,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美国在 21 世纪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为此,提出了美国教

17、育改革的 4 项“教育战略”和 6 项“ 构架教育目标”,力图使“处于危机中” 的国家变成一个“ 全民皆学”的国家,以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 1983 年 4 月由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至美国人民的公开信。经过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 18 个月的调查,委员会报告说,美国教育正在被日益严重的成绩平庸的状况所侵蚀,这导致美国正在失去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发展商一度无与匹敌的领先地位,处于危机之中,必须进行一场全面、深刻的教育改革,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建议,该报告在美国引起了一场教育大辩论,拉开了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教育改革的序幕。2000

18、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与 1994 年签署生效的。他提出了一个全民性的教育改革计划,包括四大部分。1、国家教育目标;2、全国教育的领导、标准和评价;州和地方教育体系的改革;4、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机器成员、经费和职责。1988 年教育改革法 :是英国议会 1988 年通过的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其教育改革的措施主要有:1、设立全国统一课程和相应的全国性统一考试。2 扩大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力 3、学校经费管理权力下放4、使部分学校暴徒哦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该法是英国教育制度新的立法依据,为英国 90 年代以后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发展勾画出了新的蓝图。中等教育普通证书 :英国自 1988

19、 年开始实行的,未结束义务教育的 16 岁青少年设立的新考试证书。其考试办法实际上是将普通水平教育证书考试和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合并起来以避免而这并存造成的混乱。施行 7 等级制 AG,由 5 组委员会负责行政管理。根据考试委员会制度并经国务大臣批准的全国统一标准,考试强调理解能力、知识应用、口头和实践技术。即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又对他们做适当的区分。第六学级 :英国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1619 岁) ,大致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高中,但其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往往要高得多。其目的为学生升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就业做准备。第三级学院 :1970 年开始出现的,是实施第三级教育(即初等

20、教育和义务中等教育之后,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的机构,其对象主要是 1619 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它与第六学级有较大的差别,既注重学术,其目的是是学生在义务教育之后继续进行学习,在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之后在进行选择。特点是规模比较大,课程设置多水平、多样化。多科技术学院 :这是英国实施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构。1966 年开始建立,主要是合并原有的技术学院、商学院和艺术学院等,到 1973 年共建立了 30 所。它是综合性学院,属于公立高等学校之一,无学位授予权。1991 年后,为了通过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之间的竞争而提高办学效率,这些多科技术学院被升格为大学,有全权授予学生学位。汉堡协定 :联邦德

21、国教育部长会议签订的联邦各州统一学校制度的修正协定,于 1964 年签订,主要内容有:1.所有学校统一学年,即从每年的 8 月 1 日开始,于次年的 7 月 31 日结束。2.普通义务教育统一为 9 年,每年 6 月 30 日满 6 周岁的儿童必须于当年 8 月 1 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3.统一学校名称为基础学校、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五至六年级为促进阶段或观察阶段。4 所有学生统一从第五年级开始必修一门外语。5 设立达第十二年级的两年制专科高中。6 完全中学的毕业生要进入一般大学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即从第五学年开始接受第一外语的教学,从第七学年开始学习第二外语,从第九学年开始学习第三外

22、语。双元制职业教育 :联邦德国的职业义务教育制度。凡完成 9 年普通义务教育后不再升学的青年均须在就业前接受 3 年职业义务教育,所谓双元制是指由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同一时间内培训同一批学徒,企业根据全国统一的培训规章,培训学徒掌握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职业学校则主要是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加深和扩大普通教育知识。毕业考试合格者由企业联合会颁发各州都承认的“合格工人证书”定向阶段 :德国对五至六年级独立学习阶段的称谓,1974 年,各州文化部长会议根据教育总计划 ,达成了关于实行定向阶段的协议,允许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一种是独立于各类中学之外的定向阶段,在这样的定向

23、阶段学习的学生比较少。另一种是隶属于各类中学的定向阶段,在这样的定向阶段学习的学生比较多。 专科高中 :德国重要的专业教育形式,一般招收实科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 2 年,包括第十一和十二年级。专科高中的目标是为学生就读高等专科学校作准备并提供资格。 。综合中学 :联邦德国普通教育学校中最年轻的一种,它打破了传统中学的类别划分,从 1982 年 8 月 1 日起才取得了和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同等的法律地位,成为一种常规形式的学校,其毕业证书在联邦范围内得到承认。 教育总计划 :这是联邦-州教育计划委员会 1973 年提出的改革方案,其设想与教育结构计划基本一致。主要建议:

24、(1)提前入学年龄,5 岁即可接受义务教育(2)推广综合学校,使中等教育领域相互衔接(3)推行促进阶段 (4)实行 10 年义务阶段(5)完善中等教育第二阶段(6)加强师资教育 (7)改革高等教育结构,设立综合高等学校 (8)加强继续教育,这为 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础。哈比改革法案 :1975 年颁布的法国普通教育的重要法令,由当时的教育部长哈比主持制定。对学期教育、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宗旨、体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进行较大的改革,为法国当代普通教育奠定了基础。该法案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意义、性质、内容、方法和管理等问题;强调小学教育要适合每个儿童的“节奏”,加强与幼儿学校和初中的

25、联系;将单轨制扩大到整个初中,4 年内实施统一的普通教育,是教育进一步民主化,迈出了由双轨制走向单轨制的决定性一步;设“ 辅导 ”课和 “加深”课,尽量使教学个别化;加强对学生升学就业的方向指导;扩大对学生及其家长的经济基础。法令的实施为法国所以得儿童提供了完全相同的初中教育,使初中教育得到普及。课时三分制 :法国小学根据 1969 年教育部的命令而实行的一种合科教学方法。它将小学每周 27 学时分为三部分:15学时的工具性课程,包括法语和数学;6 学时的启蒙性课程,包括历史、地理、科学、手工、公民教育和艺术;6 小时的体育活动。 高中毕业会考 :法国对应届高中毕业生所进行的统考。按学区组织,

26、每年 56 月举行。包括口试和笔试。对技术高中和毕业生驾驶实践操作。会考分 A(文学 哲学) 、B (经济和社会科学) 、C(数学和物理) 、D(数学和自然学科) 、E(数学和技术) 、F(工业技术) 、G(商业技术) 、H(计算机技术)8 类学科组。其中,前 5 类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设,后 3 类技术高中的毕业生而设。通过考试会考者可取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证书,原则上有资格免试进入综合大学学习。大学校 :也称高等专业学校,是法国的一种高等专卖学校。创办于 18 世纪 40 年代。主要包括工程师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商业、经济、管理学校三类。旨在培养工程技术、农业、教育、商业、经济、管理等领域

27、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一般均通过全国性入学考试,从大学校预科班中录取学生。 教育优先区 :法国从 1982 年开始建立的,是法国政府规定的在教育方面给与特殊支持的区域。即在辍学现象严重的地区发动社会与学校合作,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 萨瓦里法 :法国与 1984 年颁布的第高等教育法,由当时的国民教育部长萨瓦里主持制定。旨在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法国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核心是提出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对 20 世纪 80年代法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对 20 世纪 80 年代法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对 20

28、世纪 80 年代法国个哦等交易的性质、任务、办学原则、管理等作重新规定。教师培训学院 :它是根据 1989 年公布的法国教育改革法案而设立的。法国 17 个大学区各设一所教育培训学院。这种学员被击中了初、中等和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全部功能,将新招收的学员和通过紧急考试的各科、各级实习教师合在一处,将各级师范学院和普通大学教育系的学生全部集中在这里,进行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训练,使教师接触到各种新技术和教学设备,学校内容除了各专业教学法外,从信息技术到烹调技术无所不包。这使法国师范教育制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完全高等教育水平上的一体化。 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法 :二战后法国第一步高等教育立法,是 196

29、8 年颁布的。强调根据“学科相通、民主参与、自治自主” 三项原则彻底改革大学组织。该法规定:每个学区可设若干所大学;大学由“教学与科研单位” 组成,取消院、系的建制;大学在行政、财政和教学方面享有自治权;大学必须设多种学科,但可有自己的重点领域;大学由各类人员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管理。这些措施使大学成为传授知识、科学研究和进行实验等诸功能相结合的综合体。 高等专门学校 :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自 1962 年开始设立,学制 5 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实际是把高中和短期大学连接起来进行 5 年一贯的教育,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其宗旨是“教授高深的专门知识和技艺,培养专门所需要的能力”,毕业生的实际工

30、作能力较强,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受企业的欢迎。它的建立打破了单一的“六三三四” 学制,使高等学校的结构多样化,但是不具有研究机构的性质。各种学校 :是日本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也招收其他在校生和社会人士。主要是教授一些生产、生活和职业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就可学得一技之长。修业年限一般在一年以上。 “各种学校 ”大部分是私立的,学校规模较小,一般是单科性质,一校一科,但是专业范围很广,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而很受社会重视。中央教育审议会 :简称“中教审” ,1952 年 6 月设于文部省内

31、,是日本文部大臣的咨询机构。根据日本文部大臣的咨询,就有关教育、学术或文化的基本措施进行调查审议,并向文部大臣提出咨询报告。其委员必须得到内阁承认,由文部大臣任命,总数不超过 20 名。还可根据需要设临时委员及专门委员,任期 2 年。会长、副会长各 1 人,从委员中选出。它提出的咨询报告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成为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蓝本。文部省 :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作为内阁的国务大臣,由总理任命。根据 1945 年公布的文部省设置法和文部省组织章程 ,文部省的主要职责是“振兴和普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术和文化”,是“

32、负责总体上推行有关这一切的国家行政性事务和宗教事务” 的行政机构专修学校 :日本于 1976 年开始设立的新型职业教育机构,大都是私立的,是由“各种学校”升格改组而来的,发展迅速。专修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社高中课程的高等专修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而设专门课程的专门学校,设一般课程的一般专修学校。专修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教育基本法 :这是日本于 1947 年 3 月颁布的一项关于教育的基本大法。它根据日本国宪法中的教育条款规定了国家办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具有教育宪法的性质,是教育法令中的基本法,其他教育法令必须符合此法律的原则精神。它由序言和 11 条正文组成。该法

33、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成为日本在战后教育改革的法律基础。学校教育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新学校制度的基本的、综合的法规。根据日本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思想于 1947 年 3 月颁布。该法废止了战前作为敕令的各种学校令,成为战后教育改革的法律基础。基本思想为:学校制度单一化;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充教育机会;取消男女差别;尊重教育的自主;教育内容民主化和弹性化。该法包括的学校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及幼儿园外,还有设置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的有关规定,共 9 章。另外还有附则 108 条。根据该法还制定了实施令及实施细则。为适应学校教育情况的

34、变化,曾经进行多次修订。不完全中学 :俄罗斯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包括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阶段,学制九年(即一年级至九年级) 。其任务是为学生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打基础。专门教师制 :俄罗斯对普通学校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取消班级的固定教室,每门课在专门的教室进行。全部教室按每门科目的任务和内容及师生教学活动的特点加以装备,学生按课表到各学科的专门教室上课。这种教室可用于上必修课、选修课,组织课外活动、学科小组活动、教师备课和进修活动特科学校 :俄罗斯的一种学校类型。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根据 1987 年的特科学校(班级)标准条例 ,特科学校必须保证学生加深

35、掌握规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学生的劳动和训练,并根据其兴趣和倾向发展创造能力。教学科研生产综合体 :俄罗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建立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联合机构。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建立。形式多种多样,可一所高校或一个系与一个工厂共同组建,还可多所高校与若干企业共同组建。其目的是协调培养专业人才的共同活动,以加强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效率以及企业人员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结构计划建议: 1.把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初步教育领域、初等教育领域、中等教育领域、高等和继续教育领域;2,改组基础学校,将义务教育提前到 5 周岁开始 3.全日制义务教育延长到 10

36、 年,受完 10 年教育的学生收于中等教育第一阶段毕业证书 4,改革中学毕业证书 II 阶段的教育,扩充其教育内容,提高升入不同种类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 5,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结束后的第十一年级设置也基础教育年 6 改变传统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按照学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的培养方法,今后按照教育领域的不同要求组织师范教育。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从对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有关比较教育的众多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分析来看,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 跨国性和国际性,2 主要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他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时代性 (5)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霍尔斯划分比较教

37、育包挎那几个研究领域? 比较教育主要包挎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育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挎国际教育机构工作研究和国际教育教学法两个亚领域。简述结构功能主义对比较教育理论的主要影响。 主要表现为比较教育学家们开始注重对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者看来,教育史社会结构中维持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诸如个体社会化、社会流动和精英遴选等独特的功能,教育的这些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可以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功能备受重视,因此他们在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后都竞相发展教育。简述世界体系分

38、析理论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影响。 世界体系分析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教育理论提出的进行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只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阿尔特巴赫和阿诺夫等。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一直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的研究单位,但世界体系分析理论对此提出了挑战。它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受到外部世界额影响往往比来自该国内部的影响还要大,因此,比较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国与国之间、州与州之间,以及种族之间的外部关系,以作为解释各种教育现象的动态因素。世界体系分析理论向世人昭示,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包括智力自愿在内的各类资源子啊当今世界的不平等分配,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教育体系往往处于不平

39、等的关系之中,西方国家占据着支配的地位。同时,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西方国家还不断维持这种不平等关系并使之合法化。简述依赖理论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阿尔特巴赫和凯利等。这种理论认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 和主要由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 “边缘”两大部分,并试图运用 “中心边缘”的总体关系模型来解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这种管子模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总是试图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得利益,而处于边缘的国家的由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教育上的依赖关系不仅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子啊政治经济上的剥夺和被剥夺关系,而且还倾向于是这种不平

40、等关系合法化。因为借助教育,中心国家可以不断使人们相信这种中心与边缘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基于这种观点,依赖理论反对无批判地接受轨迹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基于这种观点,依赖理论反对无批判的接受国际教育合作,认为其中有些合作项目会强化受援国的依赖关系。简述新殖民主义理论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影响。 新殖民主义理论是描述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国家质检的不平等关系的一种理论。在这种理论看来,西方国家借助于殖民时代推行的包括西式学校教育制度在内的各种西方制度、政治制度、社会运行模式以及西方语言和文化等,继续维持和强化着他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配权力。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其传统的教育体系在殖民时代遭到殖民

41、力量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西式的学校教育制度,这使得在殖民时代结束之后,独立殖民地国家对原宗主国的依赖关系不得不仍然存在,西方国家经济和文化方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配权力仍然继续得到维持和强化。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这种教育体系中,西方文化的地位往往不断提高,而本土文化却不断遭受贬抑, “集成民族文化传统” 常常流于口号,西方文化实际上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如何应用霍尔姆斯的“问题法”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 “问题法” 这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英国当代比较教育学家忽而母司在杜卫的“反省思维五步法 ”和波普尔的 “批判二元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是结合比较教育研究的特性提出的。其主要五个步骤如下

42、: 1.问题的选择和分析。首先是某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或一组特定的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困惑或反思,是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对此发生兴趣,产生关于这类教育现象可能的原因或问题的资料,并加以初步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明确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2.提出假说。针对特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者提出关于可能的因果关系解释或可能的有效解决办法。3.验证相关因素。霍尔姆斯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验证与问题相关的各类社会因素,特别是要对那些特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做出验证,以保证对各种解决办法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言之有据的预测 4.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地预言可能得结果,霍尔姆斯认为,比较教育研究不应只是一种现状描述,也不应停留

43、于对各国教育现状的成因的分析和解释,它还应当根据所提出的假说和相关因素分析,第一某一方面国家或地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或对教育发展的可能结果作出预言。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道德事实。从霍尔姆斯的方法论来理解,预言并不代表对目中普遍有效的“规律” 的掌握和表达,它只是家说的一种有事实根据的逻辑引申。所以,预言总是要等待检验的。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如何? 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它在促进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积极方面,对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直接或间接地给他们

44、带来了文化的和人才的双重收益。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言,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他们提高本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增进社会进步的活力。在消极方面,在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国际化给他们带来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并且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本土文化传统的扭曲甚至桑傻。在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也是他们在有限程度上增加了教育开支,并在其社会内部形成了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突等问题。国际教育的主要观念基础是什么? 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主要是国际主义的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各国教育文化关系、推进国际相互理解的教育何以教育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等,在尊重民族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谋求永久的世界和平。但在某

45、些学着那里,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中也常常包含了某种世界主义或普世主义的观念,这类观念认为世界在民族压迫仍然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就可以下就可以归于某种无差别的一致性,民族国家应当消亡,要建立所谓“世界政府” 和“世界国”来取而代之。他们往往漠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甚至主张放弃民族主权,宣扬以某一种意识形态来统一世界,取消世界各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因而,在有关“国际教育”的理论中往往也隐藏着文化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危险,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主要有哪些影响? 1、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增加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2、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拓展3、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比较教育研究本身也呈现出

46、不同程度的国际化现象。4、由于教育的国际化,比较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教育国际化形成的原因 1、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劳务市场和智力资源市场也同时越出了民族国家的传统边界,迫使各国相互共享教育成果,从而促使各国的教育也要括约民族国家的边界而走向国际化的发展。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促使各国教育内容中相互一致的成分不断增加,并逐步占据了全部教育内容的绝大部分。这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的一致性,为教育国际化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3、信息社会的打来使得世界各国在知识和教育方面的联系更加便捷,也日益紧密,从而为教育的国际

47、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一系列全球问题的解决,也对各国教育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的迫切要求。全球问题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整个人来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才有可能摆脱危机。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 1、科技革命的兴起。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工业生产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渐转变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所有这些都要求工人需受到高中以上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以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在国际竞争中,美国面临着来自日本、联邦德国等盟国的挑战。美国朝野人认为,竞争的实力来自科技发展,而科技发展又依靠教育,而美国的教育明显地落后于它的

48、竞争对手。 3.社会问题严重,危机四伏,要克服危机就必须改革教育。4.美国教育质量持续下降,被越来越严重的成绩平庸所困扰,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教育过程本身存在的却西安所造成的,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教育。布什政府教育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91 年 4 月 18 日,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由教育部长亚历山大负责起草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 2000 年:教育战略 。其宗旨是:彻底改革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不拘一格的创办全球第一流的中小学,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美国在 21 世纪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如下:1、为了在本世纪末极大的改善美国现有的 11 万所公立和私立的中小

49、学的教育质量,必须在 1996 年半程至少 535 所“新型美国学校” 。到世纪末,所有中小学校都应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新型学校。2.简历“ 学校报告卡”知道 3,确定全国性的教育大纲,建立全国统考制度 4,改变划地区就近上学的政策,允许家长自行选择学校 5,对教育和学习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实行高薪颁发总统奖金,对优秀教师在条件恶劣地区的工作的教师实行高薪政策,对先进学校实行奖励办法 6.为扩大优秀教师和校长来源,应允许并从物质上帮助非教育专业毕业但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类人才转入学校工作。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1994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请国会通过了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提出了 8 大“国家教育目标” ,即到了 2000 年:1. 所有美国儿童都能做好学习的准备,入学时乐于学习 2.高中毕业率至少达到 90% 3、所有中小学生的核心学科都能合格 4、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5、每个成年人都能读会写,并掌握在社会竞争中履行公民权力与责任时所必须的只知识、技能 6、每所美国学校都没有毒品和暴力,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有纪律的学习环境 7、教师必须接受旨在提高其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 8、每所学校都要与家长结成伙伴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