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座(2017年4月).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9814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座(2017年4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座(2017年4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座(2017年4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座(2017年4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座(2017年4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高考生物考前指导,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迫在眉睫了,经历了12年寒窗苦读的同学们进入了复习的最后阶段,每位同学都想以最佳的状态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的实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充分的知识准备,二、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正确的应试策略。尽管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但如果真能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成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一、回归书本,查漏补缺,力求没有知识盲点,从历年高考生物试卷来看,不少题目直接来源于书本,这种题目的特点是很少设置情景,考查的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只要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解决这类题目是不难的,可见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重要性。 如病毒致癌因子是

2、如何致癌的;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特有功能;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选修一中知识要点及解释等。,一、回归书本,查漏补缺,力求没有知识盲点,同学们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参考一轮或二轮资料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相关知识点要横向、纵向联系,加深理解,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对考试说明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要大胆删去。另外要重温以往练过、考过的题目,特别是做错的题目。实验题,从以往的考试来看,这是大家存在的瓶颈,还有很大的增分空间,要继续强化。另一方面,考前也要适当做一些模拟题,使自己热热身,增强考试信心,对高考进入状态很有帮助。当然不要像过去那样做的时间很长。据

3、调查,一些高考失败的学生,他们总结的教训之一,就是考前十天八天不做卷子,只看书,待进入考场答起卷子就会感觉手生,找不着感觉,进不了状态,考试很不满意。,回归书本,注重比较,近两年高考都考了比较两者的共同点,大家可以自已试着比较以下结构或功能的共同点 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都具有双层膜;都可以产生水;都可以产生ATP;都具有DNA,其复制均为半自主自我复制,且都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 2.比较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发生变化),回归书本,注重比较,近两年高考都考了比较两者的共同点,大家可以自已试着比较以下结构或功能的共同点 3.激素与酶(都具有

4、高效性;都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 4.比较酶与抗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二、考前的心理调适-头脑冷静,心态平和,力求乐观向上,考试的心理要求:信心、细心、耐心。 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经科学调查研究证明,情绪乐观将会促使大脑思维活跃。充满乐观情绪地进行复习和愁眉苦脸地复习,两者的效果大不一样。高考临近,过重的心理压力,会使自己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要消除过分焦虑情绪,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够发挥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这个方法很有效,大家不妨试

5、一试。,三、应试策略,1、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开夜车会事与愿违。同学们临进考场前应让大脑进入单一的生物状态,具体做法是:清点考试用具;把生物的基本知识“过过电影”;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与同学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2、快速浏览试题,拿到试卷后不要匆忙答题,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涂在答题纸上后,花2至5分钟浏览整个试卷,了解试卷的题量、题型、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的答题策略和答题顺序,一般是从前向后,先易后难。因为刚答题时难免紧张,随着容易题越做越多,心里越有底,再做难题才能思路开阔、有灵感。,3、科学安排时间,时间分配:第一卷126分,安排

6、不超过50分钟时间;第二卷174分,题干信息量大,文字书写多,安排85分钟左右时间。剩下的15分钟时间复查、涂选择题。 在考试过程中不可频繁看表,避免引起心慌。,4、考试技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的特点:一是长题不难,二是难题不后,最难的题一般在二卷中间一点的位置,三是后题不难。所以浏览试题后大概确定答题时间的分配和顺序。基础差的同学要“学会丢分”,难题可以不必做完,重要的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对。遇到综合性比较强、新颖的难题时,首先要有信心,不管怎么难,也不会超过中学所学的知识范畴,总是渗透着学过的概念、原理等,联想原来做过的类似题的解法,进行分析推导,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找到解题思路。但如果抓住

7、难题不放,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对较易题的作答,还会造成紧张的心理,打乱整个解题思路和计划。因此可以跳过去先做简单题。但不要稍有难度就跳,搞乱情绪。,如何面对难易不同的题目: 容易试题要小心,力争不失分,即慢做会,求全对; 中档试题要细心,力争得高分,即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 生繁难题有信心,力争得点分,或者舍弃全不会。 始终保持平常心:不求多得,只求少失;不求草草答完全卷,只求做了都对。 总之考试总体原则: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难题得点分。,5、全面准确解答 答题准确;答题迅速;答题整洁,审题要逐字逐句,弄懂题意,尽可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书写简明扼要,快速规范,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 审

8、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四、答题方法技巧指导,选择题满分必夺生物选择题的审题技巧 选择题是生物学高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能否答好选择题是能否拿到满意分数的基础。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能否认真审题。,1 找准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

9、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例1 烈日下,钙不容易被运输到发育的果实中,其原因是: A蒸腾作用的速率下降 B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 C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D果实的新陈代谢不需要钙的参与,A,2 识别陷阱,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例2 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C

10、,例3.给某哺乳动物饲喂TH,则该动物体内的TRH、TSH的量将_,若给该动物饲喂TRH,则该动物体内的TSH和TH的量将_,3 辨明词义,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代谢终产物和消化终产物等。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和名词也应格外留意。,例4 蛋白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 A,4 排除干扰,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

11、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即干扰项。所谓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例5 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D此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 点评:该题D选项是错误选项,B项和C项是干扰项。A,5 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最大特点是不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认知对象

12、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例6 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本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A2 B4 C6 D8 点评:此题考查时,得分率极低。很多学生读完题目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立即作出“二氧化碳产生于该细胞的线粒体”这样的判断,而对“在缺氧条件下”这一条件视而不见。故误选B。 A,6挖掘潜在因素,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入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

13、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例7 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下列哪种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A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 点评:考生选D者甚多。这些考生认为题目中每一种棉尾兔都分别是一个物种,因而错选。其实题目中已作了暗示,由“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可见,所有的棉尾兔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潜在因素是:东部的8种和西部的23种棉尾兔都是该物种的不同亚种。认识到这一点,答案也就不难确定了。 C,简答题高分力争,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方法一般为: 先仔细阅读题干,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坐标曲线,理解坐标图中,纵、横

14、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键,也就是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意思,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顶点、交叉点和终点)这些特殊的点各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分析坐标曲线的形,即变化趋势及其含义,如每一曲线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曲线是怎样升降的?为什么升?为什么降?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相关的?谁是因?谁是果?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总结规律,做出解答。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或者说明了“横轴”对

15、“纵轴”的什么影响,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的语言。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绘图要清晰规范。,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 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含义和原因。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则应先确定某一自变量来分析,然后再多重综合考虑。,例9: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如图所示),表格分析题,表格是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内容比较表、实验过程表、数据对比表等。表格题要

16、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要求能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常见表格除了数据表格,还有一种材料(过程)表格,是以材料(处理过程)作为主体记录的表格。常用“有、无、多、少”等词表述不同对象的材料(或处理过程)差异,读取表格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表格中数据或现象间差异形成的原因。 (2)注意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等特殊值的地方要特别小心,弄清原因。 (3)要看清数据变化的规律,比如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稳定,并分析原因。,表格分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审题:首先,要明白行标题、列标题

17、和数据标题的含义。其次,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 2找答案:首先,把表格转变成文字,经联想找出所要考的知识。其次,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和数据变动的原因。第三,要行与行、列与列进行比较,看有无单一变量的对照关系或因果关系等,从而得出结论。 3定答案: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把表格转变成文字。表达要准确,尽量用课本上的生物学术语表述;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同时也可把信息变成表格,即表格设计题,如过程表格设计、实验表格设计。,例10 (四川绵阳诊断)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下面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实验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 B

18、1号试管设置正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 C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为8 D蛋清液和酶液应在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C,解析: A错误:本实验设置了温度和pH为自变量,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错误:1号试管设置不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C正确:2号与3号对照,只有pH一个变量,3号和4号对照,只有温度一个变量,故3号的实验条件最好为37水浴、pH为8; D错误:鸡蛋清溶液和酶液应先分别保持在实验条件的温度下,再混合,否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保温,则蛋白质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已经开始分解。,柱(条)形坐标图(或坐标直方图),是在坐标轴的平面上画出长方形(即柱形)图像,内部可以填

19、涂细点或条纹等,其最大特点是反映着某个“点”上的量变多少。故在建构“柱(条)形坐标图”时,一是要抓住“点”,使“点”定位准确,二是要抓住“形”,使“形”符合“柱(条)形坐标图”的画法要求。此类试题能够比较好地综合考查考生审阅、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突破“坐标直方图”的关键是:,1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着的生物学信息。 2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图文”、“直方图坐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例11:直方图能直接明了地描述生物学的原理与本质,因此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请你依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20、,分析下列直方图,其 中错误的是( ),A,新情境信息题,此类试题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且新知识往往作为信息的载体,真正要考查的内容还是在考纲规定的范围之中。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采用逆向思维,即根据问题目标,从材料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做答。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回答可能是多角度的,但要有依据,要有一定的落脚点。只要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就可以:首先,要审读材料,提取信息,要求能从材料中的文字叙述或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定位知识;最后构建解题思路,发挥联想,对发现的关键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搭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方法,选

21、择正确答案或运用学科语言组织好要表达的答案。,例12: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甲图所示),而后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除乙图所示的激素外,叶柄基部离层的产生, 还与 激素有密切关系。,脱落酸,(2)在植物激素的作用下,细胞核中的有关基因进行表达,表达产物A物质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_,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泡,运往细胞膜,而后通过细胞膜的_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3)第(2)小题所述过程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对离层形成所起的作用是_,活性纤维素酶,胞吐,活性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使叶柄基部的细胞之间的 联系减

22、弱,从而形成离层。,实验题常见题型的分析和解答技巧,随着生物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实验评价题是较常见 的形式,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对照实验的评价,由于生物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等原因,生物实验大多采用对照实验法,即确定实验组后,根据等量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设置相应对照组,即要求不同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余条件控制在同一的适宜条件下,观察比较两者的差异。通过对照(对比)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结论。,属最常见题型。如01年全国理综高考卷252题是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开放性实验设计题,题目给出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结果和结论。要求学

23、生运用对照实验原理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即要补充设计对照组实验的方法步骤来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方向运输的结论。,1.1看实验有无设置对照组,如没有则要增加 相应对照实验。,例13. 某人为研究叶绿体中色素对太阳光的吸收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后将色素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内,将容器置于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后的屏幕上观察连续光谱中减弱的色带。即可了解叶绿体中色素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吸收情况。请分析此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并说明理由。,解析:此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没有考虑实验中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增加一个空白对照实验,可将容器中色素提取液换成

24、等量丙酮做相同实验,通过空白对照实验来排除丙酮、容器和三棱镜等因素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吸收的影响。,例13. 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并已知Na+对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验证氯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试分析其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说明理由并写出你的设计方案。方案一: (1)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0.01mol/L的盐酸,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然后同时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稀释唾液,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方案二: (2)取甲、

25、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0.01mol/L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自来水,然后同时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稀释唾液,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1.2看对照实验是否合理,解析: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都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前者除了氯离子变量外,还有氢离子变量也会影响反应速度,因为酸碱度会影响酶活性,甚至使酶失去活性。后者乙管的自来水中存在氯离子和其它矿质离子也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因此正确的方案是: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0.01mol/L的NaCl溶液,乙

26、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其余实验步骤相同。,2. 对实验步骤顺序的评价,正确的实验步骤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前提,它能确保出现正常的实验现象,进而推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一般思路: (1)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 (2)操作步骤是否颠倒; (3)操作方法是否正确。,例14. 以下是某学生验证酶特异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指出该实验步骤中存在的缺陷,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可直接用表中数字表示,需增加内容用文字表述):,解析:此题存在缺陷,由于斐林试剂可能对酶活性有影响,故应先加酶溶液再加斐林试剂。加酶溶液后直接加热煮沸会影响酶失去活性,需要在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使反应顺利进行。故正确的实验步骤是:1、2、4

27、、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3、5、6。 思考?该实验中能否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例15. 某学生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 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液; 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向各试管滴加1滴碘液; 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观察实验现象。请分析此实验程序是否正确。,解析:此实验步骤有明显错误,先在常温下做处理后再放到适温、高温和低温下进行观察,已经引入“常温”这个额外变量,由于酶的高效性,常温下已经开始催化淀粉水解,因此三个实验首先一定要将3支试管在适温、高温和低温下保温5min,再加淀粉酶溶液,并且要始终

28、保持在这个温度。故正确的实验程度是。,3. 评价实验试剂和仪器使用是否正确,实验者只有正确使用试剂和仪器才能如期看到实验效果。如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必须先加氢氧化钠(A)溶液形成碱性环境后再加硫酸铜(B)溶液,使用斐林试剂时先用AB液现配成氢氧化铜,再加入到待检样液中并水浴加热,使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完全水解时,正确顺序是:淀粉淀粉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碘液。绿叶用酒精脱色时只能用水浴来加热等。又如高倍显微镜使用时应先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把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镜观察,而且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五、考前寄语:,1、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 2、反思试卷,注重错题纠正 3、适当做题,注重解题方法 4、调整心态,注重应试技巧,祝同学们高考大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