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4,自主复习,专家史论,刘宗绪:明清中西经济比较,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阶段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03,02,对接高考,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明清商业发展,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等,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自主学习,自主复习,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1. 右图是为纪念什么而建?该事件对明清经济有何影响?,答案 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可以养活更多人口,促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促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2. 最能体现明清农业科技水平的农学著作是 的 。,徐光启,农政全书,3.明清制瓷业继续发展
2、: 出现于元代,明宣德年间尤为珍贵;明清 、珐琅彩大放异彩,江西 是著名的瓷都。,彩瓷,景德镇,青花瓷,4.“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A,自主复习,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5. 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问(1)史料反映了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 手 工业,在丝织业出现了 。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前
3、私 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官营,答案 推广官营手工业的压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小;封建政府的压制政策。,资本主义萌芽,6.结构复杂精密的花楼机出现在 ;细密精致的缎是 丝织品的代表。,(3)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 、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清代,明代,苏州,自主复习,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8.史料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判断据史料可知,由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秦至清商人的地位均呈下降趋势。( ),(提示 史料反映明代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9.明清时代
4、,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 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 其价”。这种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 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7.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和晋商。,商帮,徽商,自主复习,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1.材料孟子对于农商一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
5、,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问(1)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是什么?,答案 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答案 含义是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结合所学,指出“重农抑商”含义。商鞅主张的背景是:,(3)结合所学,简述“重农抑商”的目的?,小农,赋役,答案 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维护 经济,确保 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 统治。,封建,自主复习,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答案 限制商人生活方式,提高商人赋税额,不许商人做官等。,3.史料天下已平,
6、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问(1)材料概括西汉初年政府抑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结合所学,历代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一般措施。,答案 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重征商税、限制对外贸易。,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D,4.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全面控制工商业,沉重打击私商;中唐以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明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实行“ ”、严格控制民间贸易。
7、,西汉,海禁,自主复习,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5.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 斗争,政府厉行海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2014新课标全国)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 地位。,明太祖,抗清,优势,7.史料“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问材料反映清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与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
8、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8.(判断)闭关锁国即禁绝对外贸易。( ),自主复习,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9.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10.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 ) 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
9、.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答案 妨碍 的开拓,抑制 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走向保守和封闭。 使中国与世界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问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海禁的严重危害?,A,D,海外市场,资本,隔绝,对接高考,(2014课标全国I,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2016课标全国III,27)明代江南经济发展,(2017课标全国,27)明代前后期玉制器皿的使用,【例1】 (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10、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知识定位 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及民营手工业发展,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B,对接高考48分选择题,核心素养,【例2】 (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知识定位 明清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11、 角度考查古代对外贸易,A,核心素养,【例3】 (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知识定位 明清商业发展,素养解读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明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背景,B,核心素养,对接高考48分选择题,【例4】 (2015海南单科, 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 A. 强调重农意
12、识 B. 关心百姓疾苦 C. 申饬官员无能 D. 关注地方稳定,知识定位 中国古代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素养解读 从“历史解释” 角度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D,核心素养,对接高考,【例5】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史料一 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柜坊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已具有早期银行的某些雏形。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经 营者既有私商,也有政府部门。明朝中叶以后,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经营银钱兑换及放款业务。嘉庆年间,在平遥众多的商号中,有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 庄,在经营同乡、亲友少量汇兑银两的过程中,借鉴古代飞钱、便换的经
13、验,克服账局只营货币借贷不经营汇兑的缺陷,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 1823 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 40 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 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 。 摘编自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金融业的特点。,提示 资金力量薄弱;业务范围较小;经营模式较单一;有官营,但以私营为主;功能不断增强,由存取款、放贷到汇兑。,对接高考,史料二 随着纸币宝钞的崩坏,明朝社会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国内银价,精明的欧洲日本商人因此用白银进行外汇套
14、利;加之“隆庆开禁”以来,中国外贸优势明显,海外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从而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此后出现如下现象:贪污大增,仅抄没刘瑾的白银就有 3 亿两;富贵之家或秘窖白银或以银首饰传之后世;农民为纳税低价出售粮食因而赤贫,一时间民变四起,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灭。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等,读史用史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学会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相关背景及影响。,答案 原因:纸钞滥发,通货膨胀;外汇套利和贸易顺差推动白银大量流入;税制改革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引起财富观念变化;加
15、剧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加深政治危机。,对接高考,史料,【例4】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对接高考12分开放题,读史用史 根据图 1 、图 2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幅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思维提示:本题属于图片信息提取类试题。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如信息提取:文字说明均有“棉纺织业”;图示中纺织工具有明显差异;人物职能、地位也不同等。,对接高考,案例分析,一则是清朝前期棉纺织业(手工纺织);一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机器纺织),根据选定角度,结合清朝前期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论证。,提取信息:题干呈现两幅图片,意
16、在对比探究,可围绕“棉纺织业”从生产技术、妇女地位、生产关系等角度进行提炼,如考生选取了从生产力角度,观点明确。,对接高考,示例 1 :主题: 1719 世纪中英下层妇女社会角色的比较。 论述:清朝妇女角色仍以家庭为主,英国部分妇女已成为独立的社会劳动者(职业妇女);清朝前期,家庭和手工业结合的小农个体经济仍占主流;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大机器、工厂制的建立,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力的性別占比发生变化。(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提示,示例 2 :主题:清朝前期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棉纺织业比较。 论述:清朝前期的棉纺织业仍然没有从家庭分离出来,仍从属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操作仍然是生产
17、方式的主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已经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大生产、工厂制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言之成理即可),专家史论,【命题素材】明清中西经济比较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自守,以天朝大国自居,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文明。如果从绝对数字上看,明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康乾盛世”,其繁荣程度仍然远逾西方。但是,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
18、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教委(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等,把毕生献给了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和历史教育事业。擅长宏观理论思考,主编和参编了多部世界近代史教材,影响巨大。,专家史论,【命题预测】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中西经济发展的差异。,答案 差异:经济模式:中国是自然经济模式,西方是商品经济模式。发展前景:中国经济封闭保守,缺乏强劲发展势头,不能实现质的突破。西方经济竞争开放,发展势头兴旺,前景难以估量。,【观点解读】 (1)明清中西经济的数量比较:中国固守自然经济传统,农耕经济绝对数量大,“康乾盛世”繁荣程度远
19、超西方。 (2)明清中西经济的实质比较: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农本经济缺乏发展势头,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和发展。,专家史论,【命题素材】重农抑商政策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解读观点】 材料反映汉武帝重农抑商的背景及主要举措。,【命题预测】 指出史料一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这种政策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 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其它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影响: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因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