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劝学(第一课时) 教案.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83035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劝学(第一课时)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劝学(第一课时)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劝学(第一课时)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劝学 教案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3.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 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 、暴(曝) 、生(性) 、輮(煣) 、知(智) 、乎(于) ”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 1 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

2、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六、教学设想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教学过程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二、预习检查。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

3、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 ,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 、 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

4、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五、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 ,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 、 “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 “劝” ,解释为“劝阻” ,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

5、高尚的品德。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1)輮通煣 有通又 知 是“智”的古字 暴 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2)乎 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3)生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 砺 参 省 跂 臾 螯 2.给本课 12 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 、 “者” 、 “而”的用法: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 “可以 ”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

6、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 “符合”的意思。 “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 “輮”和“为”是两个动词, “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 ,解释“使弯曲” 。 “为” ,做成。 “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

7、作“而” 。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 神灵” ;“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 “自”是自然, “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 “水” ,名词用如动词, “游泳” 。 “绝”是会意字,从“纟” ,从“刀” ,从“卩” (象人形) ,

8、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 “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 。 “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 “强”读,坚硬的意思。 “上” 、 “下”方位词作状语, “向上” 、 “向下” 。 “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 “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 、 “心”是“心思”的意思。 “一” ,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 (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 (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七、布置作业。.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熟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