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第三课时) 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82546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第三课时)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第三课时活动一 文本提升分析课文中“仁”的具体体现。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材料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上)材料 1: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材料 2: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

2、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反对武力)。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板书: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为人真诚)。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以国为重)。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活动二 人物分析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辞,观点含糊,应该读出这种感觉。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点。四次反问

3、句式犹如急风暴雨,劈面打来,使得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第三段义正词严的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批评冉有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场找三个学生模拟当时的对话场面,用现代汉语演绎这场对话情景。活动三 比较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4、,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 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尝试翻译(意译即可)不吾知也 没有人了解我呀! 毋吾以也 就不敢讲了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

5、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表状态,相当于“然”吾与点也 赞成 风乎舞雩 名词作动词,吹风 2、内容分析(1) 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

6、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

7、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2) 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

8、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