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秦论教学目标:1、 了解贾谊,整理归纳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借古讽今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秦朝)秦朝是很强盛的,李白说“秦王扫六合,虎势何宏哉” 。秦朝统一天下时,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然而,它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治理天下时天怒人怨。为什么统一天下时秦王朝势不可挡,而治理天下时却天怒人怨呢?历史上很多王朝都想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诲,为自己的统治提供借鉴。 过秦论就是一个非常有见解的阐释。【作者介绍】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辞赋家、政论家,年轻时就很有才名,二十多岁就被汉武帝召为博士,不久就升任大中大夫。他
2、在政治上主张削弱藩王的势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对外主张全力抗击匈奴,对内主张发展农业以增强国力。由于他直言敢谏,在朝廷上极力主张革除政治弊端,因而触犯了当时权贵们的利益,于是遭到众多权贵的攻击和排挤,终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又被召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年轻,喜欢纵马奔驰,不慎坠马身亡。贾谊自惭失职,郁郁而死。贾谊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 、 治安策 、 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的独到见解,被鲁迅评为“西汉鸿文” , “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鵩鸟赋 、 吊屈原赋为代表。【解题】汉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贾谊因此写了这篇政论文来为他提供政治上的鉴戒。 “过”:动词
3、,指出过失,过秦,指出秦的过失;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文章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总结评论了秦始皇、二世、三世子婴三代治秦的过失,既总结了秦亡的教训,也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教材选的是第一部分。在中国散文史上, 过秦论首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作者偏于注重文章豪迈的气势,文中列举的论据与史实或许有出入的地方。【字词、文言知识点和内容】1、 秦的过错究竟是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观点,哪一句?明确: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2、作者说“攻守之势异也“,那么秦攻和秦守时形势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秦如何攻而一步步强大,如何守而一步步败落的发展过程,为文章归纳各段落
4、大意。崛起:地利、人和、内政、外交发展秦: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宰割、分裂 反衬诸侯:统帅之坚、阵容之整齐、文臣武将之多、军队数量之众 请服、请朝 (对比)前期:奋余烈、履至尊、取百越、却匈奴过秦论极盛 后期:焚百家、杀豪杰、弱人民、严控制设想: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始皇:余威震于殊俗灭亡 陈涉:出身、才能、兵力、武器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陈涉:平民 锄耰棘矜 谪戍之众 深谋远虑 成败 地位 装备 军队素质 能力 异变 仁义不施,析因 九国:君王 钩戟长铩 九国之师 向时之士 (对比) 攻守之势前期秦:致万乘之势、百又余年、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功业相 异也后期秦: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反(对比)【本文特点】1、 用叙事来说理(提示:题目为“过秦论” ,即指出秦的过失,按常规的逻辑推理,似乎该一点点的罗列出秦的过错。因此从题目来看,它是一篇论说道理的说理文。但从文本内容来看,是不是全部都在说理呢)用叙事来说理,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2、 用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 “
6、席卷” 、 “包举” 、 “囊括” 、 “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 、 “宇内” 、 “四海”和“八荒” ,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几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这样,气势充沛,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3、 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请君入瓮”的故事】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假意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火,对周兴说:“奉令审问老兄,请老兄入瓮!”周兴吓得连忙磕头认罪。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