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祝福》学案1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81567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祝福》学案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祝福》学案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祝福》学案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祝福》学案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4 页 祝福学案课前预习【预习自测】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是(只) 驯服(服从) 更事(更换) 形骸 (形体)B.幽微(细小) 钝响(沉闷) 间或(偶尔) 聊赖(依靠)C.惊讶 (惊讶) 淡然(淡漠) 牲醴 (甜酒) 折罪(抵消)D.寒暄(温暖) 歆享(享用) 周正(端正) 朱拓 (印)2、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一见面就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 ,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B.“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C.我在这繁响的拥

2、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D.(祥林嫂)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暗,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我的疑问】 【知识链接】一、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另外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确定了故事的背景。2、渲染气氛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

3、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 , “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 ;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

4、思想感情。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详细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4、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第 2 页 共 4 页 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另外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

5、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5、深化作品主

6、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二、题目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是否精简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b、是否扣住了所叙述事件发生

7、的时间、地点或环境;c、是否是全文的线索;d、是否具有双关性、比喻性或象征性、形象性、情感性或讽刺性;e、是否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课内探究3环境描写【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这部小说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和结尾的祝福场景;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 “微雪点点地下来了” 。1、开头的祝福景象: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 “微雪点点地下来了”:4、结尾的祝福景象:

8、第 3 页 共 4 页 二、说为何以祝福为题?【当堂检测】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玩物:_活得有趣的人:_

9、无聊生者:_厌见者:_2、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1、以祝福为作文素材的挖掘:素材提炼: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饱受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摧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尽管她勤劳善良、不屈于命运的摆布,但最终还是在一片祝福声中悲惨的死去。面对她的种种不幸遭遇,周围的人们是那样的冷漠无情,或骂其为“谬种” ,或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祥林嫂周围的人,如果施与她一点同情,给予她些许的温暖与帮助,她的命运的结局就不会如此的悲惨。2、指南: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同情” 、 “人性” 、 “温情” 、 “关注弱势群体”等有关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选择最佳角度,如选取“同情”这一话题时,要写

10、出有同情心是人类的一大美德,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要注意分析的辩证性,写出同情是建立在同等前提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帮助,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快乐,无论选取何种话题角度,叙述素材时要有意识的向观点靠拢,分析议论要紧扣观点,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多种论证手段。3、一篇读后感,题目为“祥林嫂与祝福” ,也可自拟题目。第三课时【预习自测题】1、A 2、D第 4 页 共 4 页 【质疑探究】一、1、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

11、,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 “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为小说情节开展勾画背景和渲染气氛。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 、 “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 “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点明时节,暗示情节的作用。4、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

12、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 ,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二、答案:1、“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2、作者用“祝福”为题,包含了反讽的意味。鲁镇家家祝福,而被众人歧视迫害的祥林嫂,却在这一时刻死去。它增加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也加强了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3、揭示了祥林嫂所处的人文环境。【当堂检测】明确:1、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的贫穷受欺的人。鲁四老爷一类的富人。像祥林嫂这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鲁四老爷之类的封建统治者、卫道士。2、了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这一切都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也烘托了“我”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