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79937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3.9 赤壁赋 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知识链接: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

2、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 ,汉代为代表的“辞赋” ,魏晋以后的“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 、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 ,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

3、朽的名作。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 “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 ,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学法指导: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读写结合。结合知识链接和书下注释。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设计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 ,这

4、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

5、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2、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侣鱼虾而友糜鹿 3、句式特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翻译下列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默写(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6、。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当堂检测:1下面加点字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a愀然(qio) 扣舷(xin) 窈窕(yo tio) 举酒属客(zh) b桂棹(zho) 酾酒(sh) 壬戌(rn x) 冯虚御风(fng)c嫠妇(l) 匏樽(po) 蜉蝣(f yu) 山川相缪(lio) d狼藉(j ) 扁舟(pin) 舳舻(zh l) 相与枕藉(ji)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星宿名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缭绕。c渺渺兮予怀 予:我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d方其破荆州 方:刚 方其破荆

7、州,下江陵 下:下面。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赤壁赋( )a横槊赋诗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8、歌窈窕之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 b c d6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阅读完成文后练习: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9、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7翻译下列各句。逝者如斯( ) 而未尝往也( ) 而吾与子之共适( )而卒莫消长也( )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8“逝者如斯”语出_,它的语意为_。9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的结论。学案编号: 49 学年: 高一 学科:语文 主备课人: 孙萍 备课组长:孙萍 审 核 人: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2014.12. 23 第二课时

10、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2 体悟融景情理于一体的写法。学法指导:同上学习过程:一问题情境设计:1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勾画文中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2、研读课文 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问题二: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问题三: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当堂检测: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变与不变 (写出内容)二:取与不取 (写出内容)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语,并深入理解。文学成就: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11、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词: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辛” (苏轼、辛弃疾)等 文化遗产: 书画成就 :“宋四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 ) 食文化(东坡肉等)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 为官政绩: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三、读写结合,感悟苏轼根据作文命题,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补写 2004 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第二段,注意文意贯通。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

12、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在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一 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然而你傲然,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二、

13、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轻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 “把吴钩

14、看了,栏杆拍遍” 。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另一边“香车宝马香满路” ,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 “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结合赤壁赋 ,写一小段。是驾一叶之扁舟、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游者吗?是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的饮者吗?是寄蜉蝣于天地的飞鸿吗?在那个人才济济的大宋王朝,人们对你的期望原本只是笔墨人生,随声附和而已,而你偏要独上高楼,一枝独秀,锋芒毕露。你的天才文思黯淡了群星的光芒,你的惊天一句激怒了激进的改革者,于是你注定要承受人生的大起大落。然而你冷眼看穿,尽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你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我随赤壁而走进你时,我发现你早已伴明月而长终!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