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得失情况及其启示邓利蓉(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中小学在德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德育观念的更新,德育内容、方法形式的丰富多样化,德育目标的明确化等。但是,中小学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真正放在为首的位置,学校,社会,家庭没有三位一体,真正形成合力等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对未来中小学德育发展的趋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总体看,学生思想道德面貌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也可以说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好的行业,学校是全社会系统中
2、德育工作做得最好的部门。但是,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进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分析中小学德育的得失情况下,总结经验,对建立完善的中小学德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一、中小学德育的得失情况(一)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没有真正落实近年来,尽管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学校都认真的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呼声四起,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重智轻德的主观存在和德育量化难的客观存在,使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
3、位,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学校德育建设对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动力意义,还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二)社会、家庭与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认识不同步、不一致近十年来,不少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都意识到学校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社区、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自教育职能的作用,加强配穴,协同作战。为此,建立中小学德育社区管理委员会,吸收社区组织
4、、社会各界人士、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分析研究中小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工作对策,搞好综合协调配合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家长素质。但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强的趋势还没有充分估计,因而导致了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一方面,学校的德育工作好比一块净土。学校教给学生的是一些美好的东西。极少或根本不接触社会现实的阴暗面。但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往往发现现实人生与课本上写的、课堂上讲的并不一样,耳闻目睹的是复杂纷繁、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因而产生困惑和不解。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背反现象,从而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铺平了道路。(三)德育的内容、方法和观
5、念发生了转变学校德育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具体内容看,传统美德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纪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30多项内容都进入了学校德育。丰富的德育内容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小学德育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思想实际。内容丰富的同时是方法的多样灵活,民主性、实践性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大量涌现,已经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过分强调思想改造,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去激发学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自我需要
6、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四)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社会主义的方向基本一致总体上讲,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发生质变的过程中,中小学生有了更多耳濡目染的机会,也有更多的接受不可控强烈刺激的可能。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他们政治上关心国家大事,但对了解和参加政治活动缺乏热情;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强烈的独立自主需要,却对学校的马列主义世界观教育有逆反心理,苛求社会和他人为其提供更多的条件,却缺乏社会责任感。二、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一) 更新德育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
7、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代之以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德育理念。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以中小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和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坚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还要依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工作做在前面,使学生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做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育教学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才会对德育产生兴趣,增强德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二) 德育目标明确中小学德育目
8、标从过去单一的高要求开始走向分阶段分层次实施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朴实要求,明确指出要实事求是地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因此,中小学德育要根据党和政府的德育要求,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及学生思想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正确制定各种发展时期的德育目标,制订德育整体规划,既有总目标要求,又有中层目标和具体目
9、标、操作目标的要求, 目标留有余地,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实现自身的重点目标和一般目标,在德育工作中以目标导航学生成人成才。(三)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充实新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课程化,是学校实施德育内容发展的主要趋势。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不同的特点,它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有效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社会的、区域的乃至学校的具体背景相联系。此外,对德育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成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注重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养成,在养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注重了使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参加
10、劳动,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考、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规范自己的行为。重视实践、强调养成已成为德育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向。(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自教育职能的作用,加强配穴,协同作战,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质量和效果,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为此,应建立中小学德育社区管理委员会,吸收社区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分析研究中小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工作对策,搞好综合协调配合。要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增强约束力,扩大覆盖面,提高
11、教育质量,提高家长素质。各中、小学应走出“象牙之塔”,实行开门办学,主动深入社会和家庭,加强互相联系和密切合作,使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走向社会化的进程中迈出新的步伐。参考文献:1张厚莲.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论坛,2013,292张志强.中小学德育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德育研究,1997,3史品南.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J.常州师专学报,2002,1作者信息:姓名:邓利蓉 1990- 女,民族:汉 籍贯:江西吉安,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专业:教育学原理 德育方向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 1 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学生公寓李苑 D8邮政编码:350117 联系电话:18850148232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