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 4 细胞膜和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达标1.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2.(2018 湖南长沙期初考试)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 ,错误的是(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3.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
2、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进行实验,与上述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5.(2018 江西南昌一中月考)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其中 a 和 b 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
3、程度主要由 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C.b 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 ,与无关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7.细胞核内的液体称核液,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液内仅含有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的染色质B.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核糖体的合成都与
4、核仁结构有关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但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8.右图为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进行的嫁接实验,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结果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D.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9.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质叫膜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都是糖蛋白B.膜蛋白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C.内质网的膜蛋白可催化脂质合成D.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蛋白可运输葡萄糖10.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
5、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C.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 ,实验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能力提升1.下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B.动物细胞融合与钠、钾离子的进出均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图甲为细胞膜的
6、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 部分与水面接触C.图甲中与细胞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不对称性3.(2018 湖北武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体现膜的流动性B.相对于骨骼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C.龙胆紫溶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固醇4.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
7、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1)在 A、B、C 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 ,其化学成分为 ,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2)图 A、B、C 所示的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肝脏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 ;表示 T 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 ; 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 ;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 。 (3)人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每个味蕾约含 100 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
8、相连(图 D)。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 G 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图 E),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 ,最终产生味觉。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 T1R2,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据上所述,每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 ;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 。 据上所述,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喜好感,合理的做法是 。 A.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B.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
9、离子通道C.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D.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5.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下图), 现将甲伞藻的 A 部分与乙伞藻的 B 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 。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
10、关系是 。 材料 2 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在伞藻的帽状体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其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帽状体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 ,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 答案:基础达标1.A 细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保护、润滑等有关;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上没有
11、脂肪,含有磷脂;核酸分为 DNA 和 RNA,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膜上没有核酸。2.D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 项错误。3.D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例可说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4.D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说明该细胞内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大肠杆菌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人的肝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蛙的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的生物膜。5.B 细
12、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题图可知,为细胞膜的外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应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都有关。6.B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7.D 核液内主要含有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还含有其他物质,A 项错误;核孔是一些大分子有方向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可见具有选择透过性,B 项错误;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联,C 项错误;细胞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D 项正确。8.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若要通过实验证明细胞核决定伞帽类型,
13、需要同时进行对照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对照实验可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若长出甲的伞帽,则可证明 A 项正确。9.C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形成,膜蛋白不都是糖蛋白,A 项错误;膜蛋白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 项错误;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C 项正确;受体具有特异性,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只能与胰岛素结合,不能运输葡萄糖,D 项错误。10.D 该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可得出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实验和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
14、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能力提升1.D 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每层膜都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是由一层膜构成的,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动物细胞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钠、钾离子的进出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不能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D 图甲中为多糖,为蛋白质,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 A 是亲水性“头” 部,B 是疏水性“尾”部。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
15、 A 和疏水性的“尾”部 B,所以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 ,亲水性“头”部 A 与水面接触;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有关,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是膜上的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对称的两层。3.C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是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过程,胰岛细胞是分泌细胞,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比骨骼肌细胞更快,B 项正确;在用龙胆紫溶液对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之前,先要解离,此时细胞已经被杀死,C 项错误;磷脂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D 项正确。4.答案:(1)受体 蛋白质(2)B A C B、C(3)20 化合物与受体
16、结合 D解析:(1)图 A 表示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图 B 表示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循环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图 C 表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这三种信息传递方式中,靶细胞能接受信息与靶细胞上对应的受体有关,受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2)高度紧张时,一方面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肌收缩加快,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对应的信息传递方式为 B 和 C。(3)根据题中信息,每个味蕾中约含有 100 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则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 20 个;根据题中“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
17、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 G 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可知,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对应的化合物和受体识别并结合。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好感,则要使苦味物质的分子能开启“ 甜”味细胞的离子通道,可以将识别苦味物质的受体“嫁接”到甜味细胞表面来实现。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故选 D 项。5.答案:(1)B 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 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 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2)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3)在伞藻的帽状体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帽状体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帽状体,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解析:材料 1 中嫁接后第一次出现中间类型,因此应考虑到遗传信息传递中合成的mRNA 作用的滞后性。材料 2 中自变量为核质比,故可通过嫁接不同大小的伞藻的帽状体以改变核质比,进而据实验结果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