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思想史【高考解读】知高考器物层次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命题常从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主张及实践中切入考查向西方学习的发展;从与维新思想的对比切入考查其局限性等。制度层次,考查多以三民主义为主,常从三民主义的内涵的角度切入考查。思想层次的考查多是以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意义或不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本土化(毛泽东思想)演变特征和意义切入考查总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内容和特点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常对近代不同阶级或派别思想主张、特点的理解认识进行考查。应考策备考时注意体会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技术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注意分析三民主义思想内涵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理解新三民主
2、义的发展。总之,要重视分析各阶级的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特点,辨析不同派别主张的异同,理解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的进步作用。【核心解读】一、器物层次 地主阶级1、抵抗派(1 )背景:鸦片战争,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出现(2 )代表人物及期主张主要人物 著作与主张 评价林则徐 各国律例 、 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系统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3 )目的:抵御外侮(4 )评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没有冲破封建制度的樊篱,未能付诸于实践。2、 “中体西用”思想(1 )含义:
3、“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 “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是指近代科技。(2 )实践:洋务运动(3 )评价:进步性 冲击了保守观念,传播了西学;保守性与局限性根本目的是在于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仅限于器物层次。二、制度层次 资产阶级1、维新思想 君主立宪(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吸取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阶级力量的壮大;西学的进一步传播主张: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教育上主张教育改革、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评价:进步性 由器物开始深入制度层次,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背景:甲午
4、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特点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 变法通议 兴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严复 天演论 主权在民谭嗣同实践:维新变法意义: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比较项 同盟会纲领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统治 对外反帝对内反民族压迫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 授予
5、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 的个人和团体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新增“节制资本 ”、 “耕者有其田 ”三、思想层次资产阶级激进派与无产阶级1、新文化运动(1)背景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2)兴起: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5)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
6、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为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先进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形成过程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十年国共对峙时期,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7、 、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发展和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写下了论持久战 、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指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 年,中共 “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评价: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民主革命阶段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
8、胜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知识升华】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表现及特点1、历程、表现时间 代表人物 代表阶级 主张 实践结果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19 世纪6090 年代李鸿章等地主阶级中学为 体,西学 为用 开展洋务运动,最终失败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君主立宪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20 世纪初 孙中山 民主共和 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失败20 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开始酝酿组织工人阶级政党2、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五大特征 (1
9、 )一个主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3 )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4 )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由于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
10、造社会的新方案、新思想。(5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二、纵向比较近代社会思想潮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社会思潮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洋务思想中体西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想借用儒家思想宣传变革政治制度的思想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借用孔子名义从内容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 全盘否定,应该革新尊孔复古逆流;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