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教案 .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71939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教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南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9.14-9.15课标依据 课程标准要求(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中有关要求)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

2、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弘扬民族文化。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文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国包围,危如累卵,郑国大夫佚之狐力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游说秦君。烛之武不记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只身前往说服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亡国的危机。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是一篇以记述行人辞令为主的散文佳作。学习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高一四班学生的文言基础比较差,对文

3、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一定要积累并理解; 对文意的理解要句句落实,养成“对译”的习惯。掌握方法:反复朗读、悉心体会、提要勾玄、概述脉络、化繁为简。但是学生思想相对活跃,在讲基础知识时可以适当深入讲解一系列文言现象。学情分析高一六班学生的文言基础也比较差,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打消他们的排斥心理。同时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反应相对较慢,应该在提问时给予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 知识与能力: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归纳“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

4、、反复朗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引领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3、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归纳“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反复朗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

5、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教法与学法朗读点拨法讨论分析合作探究教学资源 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资源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

6、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二、关于左传(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但这丝毫无损左传的光辉,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7 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

7、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三、朗读全文1、自由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强调正音:反复朗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

8、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生字:函(hn)氾(fn) 佚(y )缒(zhu)阙(ju)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ng)(人名逢孙)2、抽查朗读:一人一段,及时纠正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问题。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附:诵读指导:第一自然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本段关键一句,语速要较慢,尤其是“且”处应稍作停顿,“也”字要拖长声音。此句读完,稍作停顿,再起后句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

9、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无可奈何慨叹,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面对烛之武的牢骚,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从谏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第三自然段诵读指导:本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例如“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一引领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句,要读得心平气和,诚恳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达出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技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0、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句,是言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但烛之武采用的是以退为攻的论辩技巧,因此要读得平缓而又委婉。但“言用亡郑以陪邻?”这一反问句,语调要略高一些,反问语气要读出来;然后缓而较轻地读出“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为这几句话意在动秦伯之心,点明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句,则是烛之武另换角度,从礼仪上引诱秦伯,态度要更加诚恳,用中速读,“若”字要拉长些,注意“共其乏困”中“共”的读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11、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则是烛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诱之以利益之后更为成功的说服,即职责晋国的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因此读时要有激愤之感,速度较前要快,尤其是“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两句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接着用平缓、诚恳的语气读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第四自然段诵读指导:“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顿,因“微”是连词,表假设,为“假如没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词,为“那”。“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顿。让学生理解、归纳“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四、梳理文中的

12、文言知识。通假字:已、共、说、知古今异义:贰、以为、东道主、行李、乏困、夫人、去、子词类活用:军、夜、亡、鄙远、赐、朝夕、东、封、阙、盟、敝利特殊句式:省略句:(烛之武)许之(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五、翻译全文

13、。(1、一人一句或一人一段;2、指导学生注意翻译的方法:对译)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初步走进课文,通读了全文,梳理了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全文。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一、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本节课让我们深入课文,了解春秋时期整过的大夫烛之武是如何运用离间计,瓦解强大的秦晋联盟而使弱小的郑国得以保全的。二、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叙事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

14、拨:1、秦晋围郑 2、临危受命 3、巧退秦师 4、晋师撤离2、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三、问题探究1、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明确: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2、面对危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烛之武明知困难重重,为什么会临危授命呢?明确: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3、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

15、哪方面的突出才能?明确: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 125 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4、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结局是什么?明确:以晋文公再风云突变中,头脑前行,毅然撤军作结。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四、

16、课堂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忠于转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当堂检测有效练习1、完成新新学案阶段 2 预习基础夯实;2、反复朗读课文。作业布置 1、完成新新学案阶段 2 预习基础夯实;2、反复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晋围郑 郑 危在旦夕 烛之武 临危受命 夜缒而出 (义勇) 智说秦君 秦军乃还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 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发现以下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1、 作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教学,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学习难度的,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初中语文在教学上没有对语文语法进行落实,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这使得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学显得很被动,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纵深开展。这就需要上课时穿插讲授语文语法知识点。2、作为新教师缺少初中的教学准备,很难做到把初高中的教学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在教学中就需要注意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此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知识点的不遗漏及知识点的衔接。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