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讲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b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c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长城起讫地点朝代 修建目的西 东长度或特点秦 抵御匈奴 临洮 辽东郡 五千多千米汉 抵御匈奴 盐泽 辽东郡新修的汉长城超过一万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明防范蒙古族、女真族嘉峪关 鸭绿江畔全长六千多千米,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长城,大部分在原长城基础
2、上修缮、改扩建而成,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长城在历史上形成一道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农耕社会需要安定的生产环境,但是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是流动的,他们经常用侵袭的方式掠夺中原的财富。因此,修筑长城在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情况之下,就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的有效方法,连绵万里的长城大大地限制并降低了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2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1)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精雕细刻,工
3、艺精美。文学艺术: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2)长城的历史作用与影响防御作用:万里长城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防御工程,有效地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中外关系:同时也保障长城内侧的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边疆开发:长城的修筑及历代王朝在沿线驻守重兵、移民实边、垦荒屯田,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民族关系:长城地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万里长城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历代王朝为修建万里长城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重点精讲 全面认识长城的价值长城从我国冷兵器
4、时代直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一直是作为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今天,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消失,它已经被视为一件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艺术作品。长城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二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1)结构布局陵墓位置:陵墓位于陵园中偏南处,坐西朝东,周围环绕着三道围墙,分为内城和外城。北部: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东侧:依次是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西侧: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及修陵人的墓地。核心:地下宫殿。据文献记载,墓顶有日月星辰
5、,下边有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川流不息;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奇珍异宝。(2)历史文化内涵秦始皇修建陵墓是因为古人相信“灵魂不灭” ,他为了死后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无上的尊严和荣华富贵。陵园建筑按“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秦始皇陵坐西朝东,有人认为崇尚东方是秦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也有人认为东方是秦始皇生前追求长生不老仙方的地方,还有人认为这是秦始皇完成统一东方六国霸业的象征等。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营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1)概括:兵马俑坑是秦陵的一组陪葬坑,位于秦陵东侧,共有四个,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2)布局兵马俑坑平面图(3)阵容: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一号坑(右军):面积最大
6、,由步兵和车兵组成长方形矩阵,排列成 38 路纵队,大部分陶俑以弓弩为武器。二号坑(左军):内分四个方阵,以弓、弩、戟等为武器,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三号坑(指挥部):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正前方停有一辆朝东的华盖车,后跟四个武士俑。四号坑(中军):或因秦末社会动荡而工程中断,空无一物。(4)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有先进的军事制度,具有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当时秦朝社会的尚武风气。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1)
7、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2)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3)秦陵兵马俑反映出中国古代工匠在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重点精讲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
8、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主题一 万里长城史料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延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族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 1 400 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 题 思 考 (1)秦、明时期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止哪些游牧部族入侵?请说出秦、明长城的西起地点。(2)长城的修建如何体现了中国人“自己的文明”?答案 (1)匈奴和蒙古。陕
9、西临洮和甘肃嘉峪关。(2)是联结游牧民族文明和农耕民族文明的纽带;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有关;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主题二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史料一 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史料二 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教 你 读 史 (1)介绍一号兵马俑坑情况,从数量到表情到穿
10、着到装备等各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体现了兵马俑的大气磅礴。(2)介绍兵马俑的战斗队形,可以透视秦代社会的某些特征。问 题 思 考 (1)兵马俑坑是对秦军当年雄姿的再现,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知识指出兵马俑坑内展现的秦军的军事布局。(2)史料二的“这些地方”是指什么?也正是“这些地方” 让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有所改观,体现在哪里?(3)据史料一、二,谈谈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答案 (1)一号坑:右军;二号坑:左军;三号坑:指挥部;四号坑:中军。(2)指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体现在: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3)历史价值:是秦
11、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艺术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1)“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我国从原始社会起就产生一种宗教性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死是生活方式的转化,由阳世转到阴世间生活。因此人生前所需和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也要有。所谓“事死如事生,礼也”(左传 哀公十五年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礼记中庸)。违者就是非礼、不孝。这是安排人死后冥间世界的一条重要丧葬原则。(2)国君的陵园若都邑。在阶级社会里陵墓的大小、高低及其布局,是权力、地位的标志。国君陵园的设计是模仿都城的建制。(
12、3)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至尊。这种思想反映在陵园建设的规模和内涵上,就是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效果。1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 )A春秋战国 B秦 C汉 D明答案 D解析 由图中西至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鸭绿江畔,可知这是明代修建的长城。2既是长城上有名的险关要隘,又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的是( )山海关 娘子关 雁门关 居庸关A B C D答案 D3(2018余姚高二检测)1974 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 10 米、宽 5 米的巨幅艺术壁毯,上织长城风光图案,现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对其寓意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13、中国的挂毯艺术享誉全球B长城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C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D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答案 B解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精神。故选 B。4有人曾说,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A秦始皇陵墓的发现 B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C阿房宫 D十二铜人答案 A解析 由信息“葬未有盛如始皇者”可知是秦始皇墓的发现,故选 A。5(2017“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 下列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面积最小的坑
14、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B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一致坐北朝南C兵马俑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建筑结构D兵马俑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答案 B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坐西向东,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6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卫城雕像和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并揭示其文化精神内涵。(2)有人建议对雅典卫城雕像的残破部分进行修补完整,还有人建议对出土褪色的秦陵兵马俑重新着色。你赞成这些建议吗?请说明理由。答案 (1)特色:秦陵兵马俑体现了一种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雅
15、典卫城雕像的艺术魅力更多地表现在细腻、精致、华美,崇尚人体美,人体结构的艺术表现技巧高超。内涵:秦陵兵马俑是两千多年前秦军威武雄壮军阵场面的真实刻画,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专制帝王大一统的政治意志。雅典卫城雕像体现了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基础上的人文精神内涵。(2)不赞成。理由:雅典卫城和秦陵兵马俑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是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反对对文化遗产本身作任何的改动,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解析 本题考查秦陵兵马俑和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及其价值,还考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第(1)问,特色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雅典卫城雕像和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第
16、(2)问,理由,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来回答,并作简要分析。1(2017湖州高二期末)水经注 汝水记载:“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方城。 ”这说明楚长城( )A修建目的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B为秦代长城修建奠定基础C是诸侯相互兼并战争和争霸的结果D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楚国长城的修建是在春秋时期,为了争夺“中国”即中原而修建,故选 C 项。2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长城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基础B秦长城西到陇西,东至临洮C清康熙“修德安民” ,不修长城D山海关、喜峰口均是长城重要
17、关隘答案 D解析 秦长城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基础,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长城西到临洮,东至辽东,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清朝康熙皇帝吸取历史教训,不动用民力修长城,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山海关、喜峰口等均是长城重要关隘,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 “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 至山海(关),控守要害” ,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反映长城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 )A中外交流 B民族融合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答案 C解析 材料描述了长城沿线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的局面,C 项正确。 “边民”指的是
18、明代边疆的汉民,并没有反映出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信息,A、B 两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没有文化状况的描述,D 项错误。4 吴越春秋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在兵马俑坑中与所描述相符的俑,如图所示是( )A跽坐俑 B立射俑C跪射俑 D将军俑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信息“此正射持弩之道也”可判断这是立射俑。5(2017温州市十校联合体) 孙膑兵法介绍某一古代战阵:“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集中体现孙膑上述思想的战阵位于下图( )A1 号坑
19、 B2 号坑 C3 号坑 D4 号坑答案 B解析 2 号坑是由骑兵、车兵和步兵(包括弩兵) 组成的多兵种特战阵,符合材料 “骑与战者”“广其弩”的特征,B 项正确。6(2018温州高二检测)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帮助( )艺术 农业 军事 阶级关系A B C D答案 D解析 兵马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秦代高超的手工业水平,但不能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故排除。兵马俑的陈列中也能反映秦朝当时的军事水平和阶级关系,故符合题意。7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 。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 “其人耕稼以食” ;大漠之间, “畜牧畋渔以食” 。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 。从公元前 127 年到公元前 100 年,历 20 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 ,一笑置之。据说中国 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
21、几乎与 400 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 ”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 答案 (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南下侵扰。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中
22、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侧重解读: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侧重解读:内政: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解析 第(1)题考查秦汉修筑长城的目的和结果。第一问“ 预期目的”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匈奴对中原不断侵扰,秦汉不得不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第二问结合材料“其人耕稼以食” “畜牧畋渔以食” “通西域”等信息,从保护内地经济发展、促进经济交流、丝绸之路等角度分析。第(2)题属于开放式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果选择观点,从题干的关键信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 400 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 ,联合所学可知,这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据此回答。如果选择观点,从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唐太宗对修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