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71551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1.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了解“大萧条”的史实,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理解供给与需求的关系。2.认识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认识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背景(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

2、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3)金融因素: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2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3结果: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4表现: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的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后果空前严重。5特点(1)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2)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达四年。6

3、影响(1)加剧国际关系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2)加深国家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图解识记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易混易错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2)1933

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内容措施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调节农业生产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3.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4影响(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

5、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2)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3)新政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4)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的时代。思维点拨罗斯福新政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对经济危机来讲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之所以缓解了危机,主要是因为它调整了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易混易错 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恢复与国民经济明显改善的进程。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1

6、)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也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生转变。2内容(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思维点拨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经济领域出现的一股思潮,即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主题一 经济大危机1原因材料一 19201929 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 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 55%。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

7、月供。 ”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材料二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史 料 解 读 注意划线句子中数字的变化,中信息“贷款购物”和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说明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问 题 思 考 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提示 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2特点材料 同 1929 年相比,1932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 52.2%,法国下降 36.1%,英

8、国下降 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 29 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 20 世纪初和 19 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史 料 解 读 材料划线部分说明经济危机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问 题 思 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人民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

9、局势的紧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2)启示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损人不利己。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

10、亿美元雇佣了至少 600 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 3 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史 料 解 读 材料划线部分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问 题 思 考 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提示 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材料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 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史 料 解

11、读 注意划线部分此时罗斯福的身份及其“医治”的含义。从“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中得出实质。问 题 思 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提示 “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12、(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1.一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支配地位。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在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资本主

13、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因素 原因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实力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民主传统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理论依据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个人努力 罗斯福的个人努力1(2018厦门高一检测)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前,美国的流行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14、 ”它主要反映了当时( )A物价低廉 B生产能力不足C市场虚假繁荣 D失业人数剧增答案 C解析 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故 C 项正确。2(2017宜春高一检测)以下是 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失业人数 1 700 万 600 万 近 300 万 85 万 300 万 3 000 万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

15、降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答案 D解析 据材料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在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和失业人数方面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选 D。3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调整署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 D解析 整顿财政金融材料没有涉及,故 A 项错误;加强工业计划指导,材料没有涉及,故B 项错误;成立农业调整署,材料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 “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

16、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表明新政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D 项正确。4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 ,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这部法律是( )A 社会保险法 B 联邦紧急救济法C 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故 C 项正确。5(2018益阳高一期中)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 “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 ,政府共派

17、出 250 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 ,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罗斯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青年 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 D “以工代赈”答案 D解析 题干中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 ,政府共派出 250 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 ,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说明政府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问题,与“以工代赈”的措施相符,故 D 项正确。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9 年 9 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 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 1933 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

18、保守估计 1 400 万。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33 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 农业调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 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 年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应对材料一所述事件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答案 (1)事件: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范围广;破坏大;持续时间长。(任答两点)(2)措施: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 如回答具体措施也可)影响:恢复了国民经

19、济,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1929 年 9 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 40%”判断该历史事件,其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的主要措施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 “1933 年罗斯福上台” “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 农业调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 ”回答,其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基础达标1 国富论提出了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定律” 。宣告“第一定律”开始破产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 “滞胀”现象的出现C “大危机”的到来 D “新经济”的问世答案 C解析 由于 192919

20、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自由放任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即该经济理论开始破产,故 C 正确。2(2017天津学业水平测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财富集中在少数人和大企业手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 年,占美国人口 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上述现象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是( )A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B埋下经济危机的隐患C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D民主政治转变为富人专制答案 B解析 从题干可看出,繁荣时期的美国,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扩大,从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加剧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故选 B。319291

21、933 年期间,美国有 5 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缩减了 70%,失业人数达到 1 700 万。材料反映了这场经济危机(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C破坏性非常强 D涉及地域广阔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信息“美国有 5 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缩减了70%,失业人数达到 1 700 万 ”可知,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非常强,故 C 正确。4(2018宜春高一检测)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 70 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 1929 年相比提高了 60%100%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各国全

22、面加强经济干预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A B C D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等 70 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可知,这是为了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摆脱经济危机,但结果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从而加剧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恶化,故选 B。5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 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答案 B解析 “玫瑰花”应该要精心地培育才能艳丽多姿,而题干中说“它就会枯萎” ,正是说明了胡佛没有对其精心培育,再联想胡佛在危机爆发后

23、一直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可知应选 B 项。6(2018济南检测)下图与 20 世纪 30 年代的某史事直接相关。该史事是( )A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 B俄国十月革命C日本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的国有企业改革答案 A解析 根据时间、画中人物形象以及“NEW DEAL”可以判断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故 A项正确。7(2018武汉高一检测)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对经济进行控

24、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答案 C解析 企业应该公平经营体现了材料“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但它只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不能整体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故 A 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针对的主要是美国社会下层民众,而“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主要是针对资本家而言的,故 B 错误;强调纪律就意味着要对 “自由”的经济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故 C 正确;权力的制衡原则强调的是制衡,故 D 错误。81933 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 1 000 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 20 多万头大猪和600 多万头小猪。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 )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25、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答案 D解析 政府的举动,从应对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 D 项正确。9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 )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 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 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答案 C解析 该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 C 项正确。

26、10(2018德阳期末)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33 年 1936 年 1938 年人数 603 000 867 000 920 000A.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B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C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D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答案 A解析 1933 年到 1938 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 A 项正确。能力提升11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着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这种享乐消费观( )

27、A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答案 A解析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的过度消费是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 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的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 C 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 D 项错误。12(2018日照高一检测)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

28、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 )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而陷入动荡B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D法西斯滋长威胁到民主政治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社会革命” “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可知,材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故 C 正确;A、B、D 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3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 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29、 )A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 ,表明罗斯福在新政中,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故 C 项正确。14 富兰克林D 罗斯福时代 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答案 D解析 经济大危机表明, “自由放任”的经

30、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 D 项正确。15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 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 30 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

31、利益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A 、B 两项不符合史实;D 项说法错误,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30 年代初)俄国(苏联) 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 60 000 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 10 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材料二 (波士顿市市长带领 10 万名儿童在广场上宣誓) 我要做一个美国的好公民,保证为全国复兴运动尽自己的一份义务,买东西只在蓝鹰商店里买我决心帮助罗斯福总统,让美国重新过上好日子!材料三 亲爱的总统先生(罗斯福 ):您派来的人找到了我们家,我们便同他

32、一道去了银行,银行答应押款可以慢一点还。(被人拿走的) 这些家具,您派来的那人也帮我们弄回来了。像您这样的总统,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以上材料摘自光荣与梦想(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经济面临什么重大问题?(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誓言中的“蓝鹰商店”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一重大措施的实施?(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什么直接效果?(4)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和实质。答案 (1)经济危机。(2)措施: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3)直接效果:解决了美国人民的现实困难( 提高生活水平)。(4)目的:克服经济危机。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解析 第(1)题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与就业压力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蓝鹰运动”是复兴工业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第 (3)题抓住材料中帮助解决美国人民生活中的现实困难概括;第(4)题应注意抓住材料二、三体现的社会现象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