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2.3《民为贵》第二课时 教案 .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71401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2.3《民为贵》第二课时 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2.3《民为贵》第二课时 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第 2 课时内容主备人 龙永忠 复备人 课题 民为贵教学目标1民本思的的现实意义;2学习气势磅礴的语言;3学习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重点 学习第三则难点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第二课时学习第三则一、译读(圈重点难词难句)之: 主谓间,取独。 与:为,替。尔也:如此罢了。通“耳”。走圹( kung) 獭(t ) 驱爵( qu)通 “雀” 鹯(zhn )三年之艾(i ) 淑(sh) 胥( x) 溺( n) 载,句首语助词,无义; 胥,相; 及,与。二、再读讨论讨论:(畅所欲言)怎样看待“天下民民心仁政”的关系?三、重点研读品评孟子语言

2、特色1找出排比句、比喻句背读;2并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说说排比、比喻的作用。四、方法小结总之,孟子这段话,论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千古不变的道理,充分表明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其中“得天下之道、得人民之道、得民心之道”对于今人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此文在论说方法上,层层推进,环环紧扣,间用比喻、对比,从而使论证无懈可击。要点:1君轻民贵2君暴民反3君仁民归学生自译,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赏析文章。建议勾联当今社会进行例证解说。总评或反思本课包括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对每则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 ,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