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超重与失重教案【课题】超重与失重【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材】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七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牛二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现象。本节知识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个知识点:一是超重与失重概念的提出及其解释,二是完全失重现象。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完全失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掌握超重与失重的条件,并能用此知识点来解释一些生活上的现象3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一个引导性问题直接引入主题,
2、然后通过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教材在失重的前提下提出一个特殊情况,完全失重。最后,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与讨论加深理解,使学生能对日常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进行解释,与现实接轨。4. 教材的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以此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来认识物理现象,认知物理过程,让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观察到的超、失重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再引导学生将生活语言转化成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阐述物理规律。通过实验让学生暴露错误的前概念,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经过构建从而获得物理知识,形成技能。5教材处理:鉴于这一节书着重于培养学生能通
3、过物理知识几位解释生活现象,所以在内容上着重于用现实的例子来引入概念,通过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 高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自主意识增强的阶段,教学中应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抓新奇促兴趣;尤其是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很难从理论上自主地得到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存在着习惯思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应培养学生理论分析的能力。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牛顿运动定律,压强等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4、教学过程。3.学生的认识特点: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对物体的超重失重现象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最典型的是会认为物体所受重力改变,不了解其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现实生活中的超失重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什么是完全失重现象。(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2.过程与方法(1)复习巩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学生通过观察一些趣味演示实验,尝试运用物理
5、原理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提炼出模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懂得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2)通过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学重点】超重与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的本质。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或拉力发生了变化。【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日常生活中
6、的有关现象为切入点,让物理学习更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利用弹簧秤和钩码自主探究如何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让学生明白弹簧秤的读数直接反映的是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实验探究物体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用具】1.实验演示弹簧秤,砝码2.媒体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自制 powerpoint 课件;录像片段:水瓶在自由落体过程中水柱的变化【教学流程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实验 提出概念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知识应用课外延伸【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用课本第六节超重与失重的
7、例子,电梯为什么在开始上升的瞬间警铃会响起来。问:,同学们想知道电梯这一奇特的现象是为什么吗?好奇兴奋思考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为学生学习创设了问题情景,激发其学习兴趣。【观察实验,形象感知】通过弹簧秤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确物体在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时弹簧秤示数分别大于物重和小于物重,弹簧秤运动演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提问学生:这两种运动过程弹簧秤示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与物重比较) ,由现象引出概念观察思考回答给下面提出超重与失重这两个概念有一个直观的感知,易于学生记忆。【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角度,探究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的实质。物体处于加速上升(减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思考回答从学生已有的知
8、识基础出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速下降)和加速下降(减速上升)这两种状态时,直接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牛二定律,得出其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完成表格。(1)使弹簧秤加速上升,让学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类推减速下降时受力分析;(2)是弹簧秤加速下降,让学生运用牛二定律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类推减速上升时的受力情况;提问:1.物体在加速上升(减速下降)时,物体受力情况?2.物体在加速下降(减速上升)时,物体受力情况?观察思考分析回答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牛二定律。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开口说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9、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规律】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超重与失重条件:超重:a 向上(ag),fmg失重:a 向下(amg,a向上失重:F(T)mg,a向下完全失重:F(T)=0,a=g注意:A、重力不变。B、只是拉力或压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教学反思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是有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对于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的记住超重和失重现象,而是真正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大量引入生活常见例子能很好的巩固学生记忆,但又因为该知识点条件限制,难以在课堂上作出更多,且明显的实验现象,只能通过视频观察实验,这在一定层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打折。今后着重研究简单易行的实验为此实验的改进方向。本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一、通过有趣的生活例子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引用新奇的例子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更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二、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全面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从视觉与听觉双重效果来加深学生记忆,视频的播放更能弥补实验条件的局限性,且确保实验的成功,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