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93278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2) 一、选择题(共 40题,60 分)1、 (2011全国卷)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 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 54%106%,后者可增加 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

2、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 B C D2、(2011江苏卷)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3、(2010江苏卷)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 (2011全国卷)以前,人 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

3、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 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 B C D5、(2012浙江卷)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 B C D6、(2012课标全国卷)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4、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 B C D7、(2013江苏卷)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 1450 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 3D 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 通

5、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8、(2013海南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A B C D9.(2014山东卷)19 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 世纪 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

6、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10.(2014天津卷)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11.(2014江苏卷)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

7、、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2.(2014新课标)地球上生物细胞 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 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8、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B. C. D.13.(2014江苏卷)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 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4、(2015 广东卷)图 6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A.否

9、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 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3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15、(2015 江苏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2015 重庆卷)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

10、: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17、(2015 重庆卷)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18、(2015 课标卷)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

11、,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 B. C. D.19、(2015 福建卷)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滴水穿石 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 犬吠非主A. B. C. D. 20、(2015 天津卷)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

12、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 B C D21、(2015 浙江卷)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 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 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 B. C. D.22、(2015 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13、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 B、 C、 D、23、(2016 江苏卷)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4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7、(2016 北京卷).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

14、紧时间“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A. B. C. D. 24、(2016 全国 1卷)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 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 B. C. D.25、(201

15、6 全国 2卷)1708 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 10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A. B. C. D. 26、(2016 浙江卷)201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

16、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A B C D27、【2017 海南卷】 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5A

17、. B. C. D.28、【2017 江苏卷】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 2016年 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29、【2017 江苏卷】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

18、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0、【2017 江苏卷】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 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认识具有反复性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认识具有普遍性A B C D31、【2017 天津卷】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

19、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32、【2017 天津卷】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学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 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

20、发展的状态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 涵 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 39、(2013北京卷)图 l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40.(2014四川卷)观察图 1。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谷雨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年 4 月 19 日至 21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30 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

21、摘谷雨茶。7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A. B. C. D.二、非选择题(40 分)41、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道法自然的养生理念;“观舌本、可验英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宏观系统的诊断思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药食同源的自然疗法中医药善于从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历经千百年传承,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理念、养生文化,成为治病祛疾、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

22、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和具体推进,人们如何借助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形成更加科学的现代健康理念,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规律的知识,分析发展中医药事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可行性。(12分)答、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3 分)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3 分)发展中医药事业,让人们科学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树立科学的健康观;(3 分)从而既有利于引领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有利于为人们提供

23、有效的医疗保健方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3 分)4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 世纪 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与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12 分)答

2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4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起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4 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4 分)43

25、、 2016 年 12 月 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集体学习。通观中国历史,国家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德治,注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8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26、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并举的原因。(12 分)答、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3 分)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体现矛盾的斗争性。(3 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德治和法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文化精神衰退则国家治理相对颓废。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应当重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积极作用。(3 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在德治与法治的对立中把握统

27、一,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3 分)44、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我国文物众多,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文物遭受破坏或不合理利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杭州博物馆文物厅内录制娱乐真人秀节目,“国保”南京朝天宫被借给房企做活动这些行为或现象无不让我们震惊甚至愤怒。2016 年,我国加大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沈阳故宫大政殿本世纪首次维修,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 100 项文保工程,内蒙古首次大规模保护修复古代壁画,山西 95 处 600 岁以上“国保”古建筑整体修缮完毕,北京修缮

28、历史名园 16 项文物古建,甘肃麦积山石窟开始修复 6 个病害严重洞窟,河北修复辽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真容木偶像”,等等。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的关系。(12 分)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 分)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具有斗争性,开发利用侧重发挥文物的经济价值,而维修保护侧重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3 分)同时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又具有同一性,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中要加强对文物的维修保护,对文物进行维修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3 分)对待文物,要在开发利用中维修保护,在维修保护中开发利用,自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