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2009 年度工作总结“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 项目在我市实施以来,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以及有关镇、街道农业服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技术路线,项目组认真组织相关调研,集中骨干力量,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建立项目运作机制,经过项目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2007-2008 年,顺利完成了项目合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任务,取得了预期进展:1、建立完成项目试验示范基地面积 5.35 万亩。其
2、中,网围养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 3.76 万亩,示范农户 948 户;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1.59 万亩,示范农户 487 户。2008 年,示范区河蟹总产量 2488 吨,亩均产量 46.5 公斤。其中,网围养殖总产量1609 吨,亩均产量 42.8 公斤,平均规格 140 克/只,150 克/只占 41%;池塘养殖总产量 879 吨,亩均产量 55.3 公斤,平均规格 137 克,150 克/只占 37% 。均达到或超过项目合同的要求。2、以+最大的蟹种培育基地-+中华绒螯蟹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的蟹种培育基地为基础,通过技术辐射,对+、+二地的蟹种培育形成带动,建立了 5368 亩
3、优质蟹种培育示范基地,示范农户 279 户。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 1123 亩,位于+现代渔业示范区内。2008 年,项目蟹种基地取得重要进展,五期幼蟹育成扣蟹成活率达 39%,基地当年培育优质蟹种 5500 万只,规格 120-150 只/公斤,核心示范区当年培育蟹种 1010 万只,规格 80-120 只/公斤。基地对示范区良种应用推广覆盖率达 81%,覆盖面积 4.3 万亩。3、以省级出口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基础,对 3862 亩-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网围养蟹进行优化升
4、级,着力打造出口河蟹养殖基地的典范。基地已与香港老三阳等几个老牌香港出口商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基地成为全区河蟹出口境外市场的一个示范窗口。2008 年,基地实现出口河蟹 586 吨。4、发展了+牌、+牌等几个知名品牌。其中,+牌还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牌也是北京、香港、上海等地的主要品牌之一。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2009 年,项目组在总结前二年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围绕品质、产量、规格这三个关键点,深入推广河蟹套养技术、种草养蟹技术以及微管增氧高效养蟹技术,继续组织大规格优质蟹种培育技术试验、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试验、优质饲料养蟹技术试验等。同时,以产地标识建设为抓手,积
5、极开展河蟹质量的溯源跟踪,确保上市质量得到把关,综合效益得到提升。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1、实施技术培训今年以来,项目组围绕关键技术,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入户培训与现场培训、专家讲座与放映技术光盘、典型经验交流与发放技术资料“四结合”的形式,切实将关键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户。4 月份以来,就相关内容组织集中培训 4352 人次,编写发放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 河蟹生态防病技术 、 河蟹高温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 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等技术手册 2 万余册(份) ,订购发放水产养殖杂志 400本、 科学养鱼杂志 1200 本,放映技术光盘 17 次,市电视台还
6、专题播放了 “河蟹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讲座。使得项目的关键技术得到深入贯彻与实施。-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2、组织技术指导针对今年持续高温以及受台风影响等气候特点,项目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深入到乡镇、村户和塘口,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全面开展投饲、调水、防病、免疫等管理技术措施的帮扶。面对后期寄生虫害发生严重的+光明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集专家组成员进行会商,3 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最佳防治时期,指导动员示范户开展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统一时间、统一措施、统一防治,极大提高了
7、防治效果,消除了病虫危害。在网围养蟹区,项目组按照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技术要求,编写了网围生态健康养蟹技术标准,对相关的技术细节进行科学规范,以适应太湖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推动网围养蟹的技术升级和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3、开展专题试验3.1 优质蟹种培育技术试验在蟹种培育核心示范基地,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采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对蟹种培育池进行环境改造与修复。即池塘经充分曝晒 1 个月左右后,进水 20 公分左右,3 天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反复几次。曝晒后的淤泥干裂松软,增大了土壤分子结构间距,使土壤中空气成分增加,经微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及有害物质析出,再经进水,溶解于水体,
8、通过再次排水把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质随水体带出,有效地改善了养殖底质,增强了池底的“呼吸”功能。同时,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升蟹种培育的规格与起捕率:(1)延迟放苗时间。实践表明,培育一龄优质蟹种,蟹苗放养的最-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佳时间为 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旬;(2)增加放养密度经验。培育一龄优质蟹种,每亩蟹种池的放苗数量可加大到 1 公斤1.5 公斤,必要时还可增加。由于蟹苗适宜群居生活,只要饲养管理得法,实行蟹苗高密度养殖,不仅出池的蟹种规格可以达到要求,而且蟹种的起捕率可以
9、达到 20%以上,甚至更高。 (3)适量投饵。培育优质蟹种应通过施足基肥、栽好水草、培育好基础饵料来满足蟹种摄食的需要,同时根据蟹种生长速度和基础饵料状况,适时、适量投喂。蟹苗放养 10 天内,用熟鸡蛋黄和鱼糜按 1315 的比例经 60 目筛绢过滤,加水泼洒全池,日投喂 8 次以上,日投喂量按在池蟹体重的 20%;当幼蟹长至期以后,饵料品种改为破碎的鱼肉与豆饼糊按21 的比例全池泼洒或沿池边浅水处投喂,日投喂 4 次6 次,日投喂量按池蟹体重的 10%;7 月9 月饵料以水草和粗饲料为主,如小麦片、麸皮、瓜果、蔬菜等,日投喂 1 次2 次或隔日投喂 2 次,日投喂量按池蟹体重的 5%10%;
10、越冬前要适当增加肉食性饵料的比例和投喂量,如螺蛳、蚌、野杂鱼等,利于保膘越冬。 (4)注重水质调节。放养初期,为提高水温、培养好基础饵料,水深宜保持在 0.5米左右,以后逐步将水位增加到 0.8 米1 米,保持池水溶氧量在 5毫克升以上,pH 值 78.5,透明度 40 厘米左右,使水质清新。7月9 月高温季节,定期冲水或换水,通常每 7 天10 天换一次,每次换水 13。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漂白粉等,调节水质。 (5)认真栽种水草。水草既是河蟹的优质饵料,又是河蟹蜕壳、栖息、隐蔽的良好场所,栽种好水草是搞好一龄优质蟹种培育的一项基础工作。适宜蟹池栽种的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
11、生、水蕹菜等为主,这些水草生命力强、易栽种、生长快、嫩芽-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多,特别适宜河蟹摄食与栖息。通常采用无性繁殖法栽种水草,在蟹苗下池前 20 天30 天,选取上述水草的茎、根连同池泥一起插入池底,待到 5 月上旬,水草通过生根、发芽、生长,很快布满池塘。平时要加强对水草的管理,如水草被河蟹吃的过多,还要及时补种,做到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水草的覆盖面始终占到蟹池面积的1323。3.2 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池塘养蟹是我市的主要养殖模式。由于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池塘出现淤泥
12、堆积、年久失修等现象,致使养殖产量不高,规格小,回捕率低。对此,从 2007 年开始,我市开展了现代渔业发展推进计划。利用 5-8 年的时间,对全市老化池塘改造,以提升养殖的基础设施水平。2007-2009 年,共完成改造面积 12500 亩。并在+镇建立了 5000 亩现代渔业示范区,集中探索适合全区推广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同时,对+网围养蟹进行了优化整治,选择+湖一类水源地带,按照 “拉框成方,隔距成行,立桩成线,围区成景”的标准重新建造,面积缩减四分之三。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结合项目实施,对原先的养殖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开展了相关的技术试验。测产情况表明,河蟹生长状况良好,整体规格好于去
13、年。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型设计苗种放养模式养殖周期 品种 时间 规格(克)亩放(只/尾)设计产量(公斤)设计规格 备 注1 年 河蟹 1 月中旬-3 月底 40-60只/公斤 600-800 75-100 130-160克/只青虾 5-6 月份 1-2 厘米 4 万 25-30 5-6 厘米鳜鱼 5-6 月份 8-10cm 10-15 5-8 1.1-1.5 斤河蟹+青虾+鳜鱼(白鱼)+适量的花白鲢是比较经济和生态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饵料利用率,且能够提高环境自我修复能力,提高产-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
14、,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白鱼 2-3 月份 15-20cm 15-20 7-10 1.0-1.5 斤 品品质。河蟹网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型蟹种放养养殖周期 品种 时间 规格(克)亩放(只)设计产量(公斤)设计回捕率设计规格 备 注1 年 河蟹 1 月中旬-3 月底 40-60只/公斤 400 45 66% 150-175克/只套养鳜鱼 10-20 尾,8-10 公分/尾;花白鲢 40-50 尾3.3 颗粒饲料养蟹技术试验长期以来,河蟹养殖继承了传统的养殖技术与模式,特别是饵料方面,以野杂鱼为主要。这种方式带来直接影响就是容易导致水质恶化,诱发河蟹肠道方面的疾病。为此,项目组开展了人工配合
15、饲料生态养蟹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重点是把握三个方面的技术环节:(1)投喂时间。河蟹不耐饥饿,必须定时足量投喂饲料才能达到快速生长的效果。在幼蟹阶段日投喂次数应为 4 次;至养成蟹阶段,日投喂为 3 次。按早、午、晚三个时段进行投喂,具体时间为6:007:00、11:0012:00、16:0017:00、20:00。河蟹有善于夜间取食的习性,因此傍晚的最后一次投喂量,应占日投饲量的2/3;(2)投饲量。蟹苗至扣蟹阶段投饲量为 100300 克/日万只。从每日万只 100 克起始,逐日递增至每日万只 300 克;幼蟹阶段按投饲率计算,应为 56%;养成蟹阶段应为 34%。 (投饲率
16、为每 100斤河蟹重量,与投饲数量之比的百分数) ;(3)投饲地点及方法。白天投喂地点应以养殖水面遍撒为主,并重点兼顾水体中河蟹喜栖息的水草地区;傍晚入夜投喂地点应在水体离岸边 1.5 米左右的四-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周,在底质较硬地段多投些;底质污泥较多地段少投喂或不投喂。遇有阴雨或暴雨天气,应减少停喂;蟹体大批蜕壳阶段及时减少投喂量;天气晴好或换水后水质良好情况下,应增加投喂量。每日检查吃食状况,并根据吃食后剩饵的数量多少,调整次日的投喂数量。4、培育生产典型项目实施过程中,以
17、加大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更新,形成了“大力发展示范区,全力发展核心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思路,2008 年,新增培育 22 户优质蟹种规模化典型养殖户,实现亩产优质蟹种 9800 只,亩均效益超过 3000元;同时,培育新增 55 户网围良种化养殖示范大户,亩均产量超过47 公斤,亩均效益达到 3200 元以上。这些典型示范户为项目建设提供很好的技术示范,其生产经验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项目建设。5、发展合作社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还从推进组织化、促进标准化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以进一步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发展了“+蟹业合作社” 、 “+鱼
18、场专业股份合作社” 、 “+蟹业专业合作社”等近 10 家合作社组织,养殖面积达到 6万亩,参股农户 1000 多户。合作社的组成,实现了养殖的生产的统一苗种、统一投饲、统一管理、统一防病、销售的“五统一”管理,大幅提升了项目实施成效。2008 年,新南鱼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亩产河蟹 85 公斤,亩均效益近 3000 元。6、实施品牌战略继续推广“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公司、+蟹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作用,促成示范户与企业达
19、成供销意向,促进产销一体化。开展+蟹产品质量的溯源跟踪,7000 亩+蟹率先启用+湖蟹产地标识,通过标识编码,可查询到生产者姓名,手机号码,以及养殖地点及具体网围编号等。充分运用+蟹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谋划开展 2009+蟹品牌直销等系列推介活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打响太湖品牌,推动精品太湖蟹的发展。7、项目存在的问题新技术集成应用与开发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实施成效来看,项目的技术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技术有待进一步应用推广。8、项目的下一步打算1、继续加强技术开发。总结存在不足,进一步调优养殖模式,进一步开展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提升养殖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提升河蟹品
20、质。继续研究河蟹生态防病技术,开发河蟹均衡上市技术,研究分析网围养殖生物多样的变化规律,完善大规格优质蟹种培育技术与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2、继续开展技术示范。以优质、生态、安全为核心,重点针对水质生物调控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微孔增氧养蟹技术以及环保型饲料开发利用技术等开展试验、示范与推广。3、继续以发展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为杠杆,提高河蟹养殖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个体养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增强河蟹产品竞争力。-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4、继续以发展河蟹品牌为动力,进一步扩大现有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拉动,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