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26 作文之审题与立意、拟题与点题【高频考点解读】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的始终。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热点题型】题型一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例 1、(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2、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关键词 喂食者 喂食 保护区 警示 野生动物来源:gkstk.Com【满分样卷】爱是放手爱是放手,不是保护;爱是鼓舞,不是束缚;爱是温暖,不是负担。爱,不是溺爱,不是过度的保护与宠爱,而是适度的放手,让雏鹰学会飞翔,让幼苗冲破土壤。开头排比,直接点出爱是什么,不是什么。我懂月光曲 ,会唱青花瓷 ,但爸妈,我不懂如何整理房间,如何洗碗,如何为你们沏杯热茶。或许对于你们而言,我只能是你们手中的宝,但终究有一天我要飞翔在没有你们的天空,孤独与艰辛会让我成长。从“我 ”入手,写“我”挣脱父母怀抱的渴望。如果爱我,就请放手,让我走自己的路,让
3、我知道自己人生的航向。亮出观点,直吐心声 爱“我”请放手,同时点题。让我自己清理收拾房间、整理被子,让我帮你们洗碗做家务,让我来帮你们分担一天工作的疲惫,不要只是扔下一句:“我们只要你好好学习。 ”请让我帮你们捶捶背按按肩不要只是让我回房学习。让我自己去银行存款取款,这些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不要总是让我站在旁边,你们为我完成一切。让我自己出门,短短的一段路,我可以自己走到,不要总是陪着我,陪着我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仿佛我找不到路,辨不清方向。让我自己做些该做的事情。只有划破手指,我才知道做菜的艰辛;只有在社会中撞破了鼻子,我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才明白你们的爱的珍贵;只有让我自己孤独地行
4、走,我才能辨别方向,认清该走的道路。这两段写让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自己动手,自食其力。放开我,让我自己做决定,我的人生我做主。不要替我做好一切决定,我有我的人生,也有我想要的生活。让我一个人去旅行,我需要不断地磨砺和锻炼,需要走向偌大的世界,走进这个社会。不要总是拒绝我的请求,说外面很危险,很艰辛。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既艰辛又精彩,我渴望如探险般的旅途。写自己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行走上也需要学会判断,大胆尝试。就在今早,你们为我准备好早餐,为我准备好一切工具,两个人一起送我到考场。在路上,你们又检查了四五遍准考证;考场外又叮嘱了两三遍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才让我走进考场;之后,你们站在考场外,迟迟不肯离去
5、,仿佛这是我们之间的永别。我知道,你们爱我,你们呵护我,你们将所有的希望倾注在我身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很感激,却又内心疲惫,你们今天一丝不苟的种种细节和为我减压的叮嘱话语都沉沉地压在我心上。你们的爱,有时成了我的一种负担,重得让我无法承受。过度的爱,可能让我的翅膀折断,无法在天空自由飞翔。温室里的花,不曾经历风雨的吹打,便不能释放沁人心脾的芳香。写父母过于体贴的爱让“我” 感到窒息,渴望父母放手。爱是给予天地,是放手飞翔,是促人成长。如果爱我,请放手,让我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让我自己去经历人生;如果爱我,请放手,让我去闯荡出自己的一方蓝天。再次点题,回扣立意“爱是放手”。 【亮点点评】
6、 该篇考场作文有两大亮点:1.审题准,立意新。原作文题审题立意有三个角度:喂食者,野生动物,从材料整体出发综合看问题。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喂食者” 角度谈要尊重自然、习性。该文则从“野生动物” 角度立意,恳请“喂食者”不要“喂食 ”;有一种爱叫放手。这样的立意不仅紧扣了材料,而且切中当今社会家教之弊,既新颖又有针对性。2.正因为“角度” 选得好,所以作者能细数生活,真情倾诉,又透着理性反思,读来亲切感人。长久以来,学生们忙于应付考试,学习着,生活着,却心不在焉,如同周国平所言“灵魂不在场” 。心在焉,灵魂在场,才能感受生活,才能感受爱。 “在路上,你们又检查了四五遍准考证 ”,入场前“又叮嘱了两
7、三遍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 ,这样的细节如此真实, “爱” 得不放心是如此感人,又是如此束缚年轻的心灵,值得反省,值得深思。朴实中流露着浓浓的真情,这样的文风值得提倡。【提分秘籍】三、 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意是什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三、 从材料类型上审题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这里谈的是文字类材料。(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多则型的,如 2013 年浙江卷、湖南卷,要
8、在辨析其异同关系的基础上立意( 题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 2013 年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 2014 年浙江卷“大学的门与路”、 2014 年广东卷“照片的黑白胶片时代与数码技术时代” 。(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和含蓄型。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 2014 年福建卷、湖北卷。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这是审题的关键。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核心语意在哪里呢?(1)在关键句上。如 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题目中的老切割师的话,辽宁卷题目中
9、的老者的话,福建卷题目中的最后两句话。(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请看下例的审题:1972 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但仔细审读, “担心失败 ”“推卸责任” 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如 2013 年安徽卷作文材料: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
10、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1)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2)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1.概括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1、。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一、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二、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三、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材料 2007 年 8 月 24 日,6 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 3000 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 月 21 日,35 岁的兹韦列夫和 28 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 25 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 3 人遇难, 1 人失踪。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 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
12、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三、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2.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13、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材料 2014 年湖南卷作文: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 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愤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分析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无疑是材料中的关键句,或者说是考生行文的中心。而该句中的关键
14、词则是“心” 与 “风景”, “心”可以是材料中的“为他人所不为之心”“持之以恒之心”“ 坚定顽强之心”“改天换地之心” ,也可以是诸如“ 追梦之心 ”“创美之心”。 “风景”既可以是自然的风景,也可以是他人命运的改变,还可以是社会面貌的改变。3.由果推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
15、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自己竟然“飞” 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
16、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不要迷失自我;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生活中的“ 偶然” 未必就是“必然”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 偶然 ”。4.揣摩倾向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材料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 ,羊交出了牧羊犬,而狼则献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
17、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分析 本材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 “花言巧语”和“ 冤魂”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 要善于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5.抓关系法新材
18、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分析 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 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6.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材料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2)有
19、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 100 位科学家” 的书。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要100 位?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分析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 异中求同” 。 “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 “异中求同” 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从
20、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 )立意、反向(逆向) 立意、类比立意。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当然要选“最佳” 立意。何谓“最佳” 立意呢?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例如 2013 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考生如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 ”“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
21、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 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正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当然,只要合乎材料意思,不是片面理解、生硬地寻词摘句的,也是最佳立意。从考生角度看,只要是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能写出自己独特见解、真实感受的,就是最佳立意。题型二 学会在行文中扣题见“料”例 2、(2014上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材料关键词 你 沙漠 自由【满分样卷】高墙外“高墙外
22、” 是个隐喻式扣题题目。雨应该会掠过广阔的河面,抑或是穿过葱葱郁郁的大丛林。雨应该摇曳着碧绿的草原,抑或是跨进了繁华都市的腹心。而我只看见雨逗留在穷巷僻弄,在屋檐里泛滥着汩汩的水声,或在屋角旁边的阴沟里哗哗地流动。这是我注定了的生长地,根本没得选择,也无法逃离,不自由。因为此时我的枝干太过于脆嫩,我的枝叶太过于柔弱。画线句是明点题句, “注定了的生长地”“ 根本没得选择,也无法逃离”“不自由”,或明或暗地点出了材料中的关键词。我做了一个梦。梦境里有一只蝴蝶。阳光透过雨渍抛出的晶莹水珠,折射着绚烂的色彩,涂满了蝴蝶的翅膀,于是蝴蝶在这纯净的空气里熠熠发光。蝴蝶翩翩起舞,它开始靠近我,它要亲吻我的
23、脸颊,我太高兴了,高兴得差点闪了腰。我屏住呼吸,想静静地等候大地精灵对我的青睐。“蝴蝶 ”是本文中一个重要意象,根据它自身特性和文中描述,它隐喻着“自由” 。梦是在半夜里被敲碎的,发出清脆的声音,和玻璃一样。我醒来,感觉到冷。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一片黯然浮于眼眸,此刻雨停了,只留下阴沟里的水流声窸窸窣窣。月亮似乎在矫情地躲躲藏藏。不知是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只觉得那月亮的白光冷森森的,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温情而柔和,把黑暗里潜藏着的一切丑陋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了提防。我想继续做梦。梦却没有来。原来连梦境也不自由。画线句再次明
24、点题。我心里明白蝴蝶是不会来的,因为我生活在如此不起眼的角落,因为我身上没有任何值得它留恋的东西,我注定要在这里终老,枝叶任由岁月捶打。“不起眼的角落”“没有任何值得它留恋的东西”“注定要在这里终老”,暗示了“ 我”的生长地是“ 沙漠”, “不自由” 。可我喜欢外面的世界。太阳在召唤我,那湛蓝而辽远的天空中,它绽出了一团炽烈耀眼的火光,使恢恢天宇下的无数生命为之喧哗。在它的鼓励下,我选择了攀爬。沿着坍圮的残垣,绕着残损的瓦砾,我知道,我要借助于这些外力走向顶端。只有到了顶端,我才能看到广阔的河面、蓊郁的丛林、碧绿的草原、繁华的城市这段描写与开头两段文字遥相呼应,表达了“我”对“ 自由” 的渴望
25、。攀爬时,我身上的雨珠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脸笑成了花面;我竟然能清楚地听到一首歌,这首歌肯定是从云端唱到了山麓,从山麓唱到了低低的山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我努力地向上攀爬,即使无法选择扎根在哪儿,但是我能选择我应该何去何从。这是最能暗示材料的形象化语言。我不甘于永远蜗居在墙角边,禁锢在这无聊无趣的一隅,我要通过自己的生存方式,自由地看到高墙外的精彩。结尾卒章显志:尽管身处“不自由”之地,但“ 我”仍要“向上攀爬”,以“ 我”的“ 生存方式”, “自由地看到高墙外的精彩”。我再次睡去,期待又一次遇见那只蝴蝶。【亮点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的“我”是一株
26、被高墙限制了自由的植物, “我” 梦见了蝴蝶,这让人想起“庄周梦蝶” 的故事。蝴蝶代表着自由,因为蝴蝶可以不受高墙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向往自由,等到长高时,到了顶端,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又不得不借助外力,不得不生长在此地。这些虽然表面上与“自由” 的话题无关,但在内涵上却与作文材料的主旨是一致的。结尾“即使无法,但是我能”“ 禁锢在,自由地 ”两句,形象地表明了自由的相对性,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全文用“植物 ”和 “蝴蝶” 作为意象来表情达意,语言生动优美,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就点题来说,本文做得很好。尽管记叙文(散文) 点明“材料”较困难,但它仍在文中多处或明或暗地扣题见
27、“ 料 ”,尤其是结尾点题语言浓墨重彩,值得学习。【提分秘籍】 一、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的扣题见“料”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的扣题,首先要扣材料,然后才是扣中心论点。扣题的具体办法:围绕材料中的关键词,采用“ 原词重现”“ 近义替换”“比喻替换”“内涵诠释” 等方式,在标题、首段、段首段尾、文末、事例分析等关键处反复强化关键词,能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大大提高切题的准确度。我们试以下面的作文题为例加以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陈光标,被称为“中国首善” 。他为人做事高调,曾致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宣称死后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全部财产;他热衷环保,在“无车日”当众砸烂奔驰车,蹬自行车上班;
28、他说:“做好事就要留名。 ”杨国强,福布斯富豪榜富豪。他从 1997 年起匿名捐赠“仲明助学金”,至今已帮助数千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直到 2007 年,奖学金捐赠者的姓名才被披露。杨国强极为低调,很少接受媒体专访,捐款也不让宣传。有人说,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敬;有人说,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材 料 关 键 词 慈 善 高 调 低 调 尊 敬(1)“慈善”是指对人有同情心的无偿捐助行为,不能等同于“做好事”。(2)“高调”是张扬,是将事情放大化,积极主动地彰显甚至炫耀。(3)“低调”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 “低
29、调”是隐藏自己的能力不显示出来。低调并不是不把事情做好,而是不把做好的事情炫耀出来。论点立意(1)从陈光标的角度做慈善(好事)要留名,做人做事要高调。(2)从杨国强的角度做慈善不要留名,做人要低调。(3)从其他人的角度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敬;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1.标题扣题标题有多种拟法,有多种要求,但它有个底线要求:扣题,扣住“材料” 。具体办法是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写入标题,或用近义词替代,也可用比喻等修辞美化。试比较下面两组标题:劣 不要拔高道德标准(游离材料,强调的是 “道德”);名声 社会的引路牌( 游离材料,强调的是“ 名声”) ;凡事应低调 (游离材料,强调的是“ 凡事”,
30、泛化了材料 “慈善”的限制);慈善需要领头羊(明确了材料范畴,但强调“领头羊” 的意义,偏离了材料的“ 高调/低调”)优 慈善需要高调(紧扣材料关键词,亮明观点,简洁明了) ;向行善者致敬(紧扣材料关键词,亮明观点,简洁明了);高调无罪,低调无妨 (对比);做好事何必高调(反问)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正文扣题(1)开头扣题文章开头是最能吸引阅卷老师注意的关键部位。对于记叙文来说,最好是用“关键词重现” 法,即便不能明点,也要用“ 近义替换”“ 比喻替换”等方法暗扣。对于议论文来说,必须要见“词”见“ 料”。具体办法:摘引材料,紧扣材料“关键词” 作简要分析,段尾亮论点。材料中的关键
31、词在摘引过程中尤其应该重现,或用近义词替代,并最终融入表达中心论点的语句中。劣 例:公益事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没有什么利害关联,凭的是一份良心,献的是一份爱心。如果有人非要连公益也不放过,靠它来成名或谋利的话,那可真谓是拿道德换钱,没有了底线。(要公益不要炒作)简评:文段开头虽然对材料没有直接引述,但能用“公益 ”一词近义替换“慈善” ,属扣题中的暗扣手法。但遗憾的是,段尾却撇开材料转向立论“道德底线”,就跑题了。优 例: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慈善事业中,有人行事高调,有人行事低调。不少人认为做慈善不应大肆宣传,只要默默付出就好。但在我看来,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敬。(做慈善不必在意高调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