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3963055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1.A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解析:选 C。体液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体液中最多的有机物,A 错;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B 错;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成分,也是体液的一部分,C 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D 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2.A钙离子 B呼吸酶C葡萄糖 D血浆蛋白解析:选 B。呼吸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

2、 1 是毛细血管壁,2 是红细胞,3 是血浆,4 是细3.胞内液,5 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 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3B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4C葡萄糖由 3 进入 2 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3 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析:选 D。1 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3 和 5;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4,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2;葡萄糖由 3 进入 2 的过程是易化扩散。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 )4.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选 B。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可直接接触的具体生活

3、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5.A线粒体基质中 pH 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解析:选 A。内环境稳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温度、渗透压和 pH 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细胞内)中 pH 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6.A内环境维持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2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这几个系统共同维持的D体内多种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 pH 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 C。内环境

4、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同时内环境稳态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各种系统共同调节、共同维持的,而不是其中的任何几个系统就能维持的。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7.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 CO2可参与 pH 稳态的调节C组织液中的物质固定不变D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解析:选 C。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 O2和营养物质,同时组织细胞释放的 CO2和代谢废物进入组织液中,故其成分不断更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过程 b 或 c 受阻会影响组织液回流,出现组织水肿。设人在 20 的环境中的产热速率为 a1,散热

5、速率为 b1;进入 0 环境 20 分钟后8.的产热速率为 a2,散热速率为 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 1b 1,a 2b 2 Ba 2a 1,b 1b 2Ca 1b 1,a 2b 2 DA、B 两项都对解析:选 A。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产热量散热量,即 a1b 1,a 2b 2。0 环境中因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相差较大,通过皮肤的散热量大于 20 环境中的散热量即b2b 1,又因 a1b 1,a 2b 2,故 a2a 1。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 )9.A体温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

6、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体温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解析:选 C。发高烧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如消化酶活性降低,引起食欲不振。如图 AD 的体温调节中,哪一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10.死亡( )解析:选 B。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当体温降低时,可通过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来维3持体温的恒定。但是当温度过低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持续生活下去,就可能导致死亡。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若为肝脏细胞,则 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b 处C

7、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解析:选 B。据图可以判断,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或细胞,是组织液,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组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能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反向回流,C 错误;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D 错误。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12.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B寒冷时,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C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解析:选 D。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散热量

8、减少,为维持机体体温相对稳定,产热量增加。机体代谢增强,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由于人体体温相对恒定,因此酶活性也相对稳定。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3.(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2)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增多的实例_。(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 B 端与 A 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层膜

9、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解析:由图可知,是组织细胞,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是红细胞。(1)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4(2)由于病理原因引起增多的实例有很多,如: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等等。(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血液由 A 端流向 B 端,B 端含有较多的细胞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需要出红细胞(1 层膜),再出毛细血管(2 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 层膜),进入线粒体(2 层膜)被利用,一共至少需要通过

10、 6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答案: (1)中含较多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2)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等 (3)二氧化碳、尿素等 (4)6下图是人体体液的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14.(1)C 液体和 D 液体分别为_、_。(2)A 液体和 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_结构完成。(3)B 液体和 C 液体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_。(4)A 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要通过_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首先应通过图示的各部分之间关系找到突破口,图中 B 液体直接注入 D 液体中,D 液体直接注

11、入 A 液体中,据此,可联想到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少量蛋白质等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再经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中。因此 D 液体应为淋巴,A 液体为血浆,B 液体是组织液,C 液体是细胞内液。在组织液中,毛细血管是血浆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B 液体和 C 液体之间的水分交换通过细胞膜,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简单扩散。血浆中的水分排出主要通过血液循环送至肾,通过肾的泌尿作用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有一部分水分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体外,另有一部分可由肺通过呼气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还有一部分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进入消化道,除大部分被吸收进入血浆外,其余一小部分随粪便排出。答案:(1

12、)细胞内液 淋巴 (2)毛细血管壁 (3)简单扩散(或渗透) (4)肾、皮肤、肺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1)此图表示外界环境_,判断的依据是_。(2)此时,人体内产热量将_,该部分热量主要来自_。(3)此时,皮肤血管_,汗液_,以减少_。(4)参加该过程调节的激素有_和_。(5)综上所述,人体体温恒定是_共同调节的结果。5解析:图示提供的信息是: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少、皮肤血管收缩,可断定是处于寒冷环境下。此时,机体在减少散热的同时,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骨骼肌战栗、增强代谢等方式来增加产热量。答案:(1)寒冷 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少、皮肤血管收缩 (2)增加 骨骼肌战栗 (3)收缩 分泌减少 热量散失 (4)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5)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