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 2015 届高三第四次模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 分)游终南山 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 分)【答案】1.气势宏大,高耸,幽深。(2 分)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2 分)2.“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1 分),“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1 分);“
2、拂”字化无形为有形(1 分),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1 分)【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将诗句意思大致读懂,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对两个问题作答。首先,前四句诗中所写的终南山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比如,从“塞天地”一语可看出终南山的气势宏大;从“日月石上生”一语可看出山的高耸入云;从“深谷昼未明”一语可看出山的幽深。其次,从“人自正”“心亦平”“驱松柏”“万壑清”“悔读书”等语,则可看出诗人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试题分析:解答此
3、题,应先将诗句意思大致读懂,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对两个问题作答。题目要求赏析诗句中两个动词的妙处,则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两封面着手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15 届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寄彭民望 李东阳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 盘。【注】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斫地”句语出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
4、”,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长剑)归来乎,食无鱼。”苜蓿:牧草,其嫩芽可食。3简要赏析颈联“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4 分)4请简析本诗塑造的彭民望的形象。(4 分)【答案】3.颈联情景交融,描写秋风中木叶飘落的景象,营造清冷氛围,惊叹年华逝去,感慨人情冷暖、知己难得。4.才能出众而不得志。首联用王郎和冯谖的典故写彭的才华出众而志愿难酬。生活清苦。颔联借秋风夜雨营造凄冷氛围,暗示其凄凉处境。【解析】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角度。首先是手法,其次是用词,最后是感情。答题的模式:先点明赏析的角度,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写景的效果,最后
5、分析表情的效果。“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这句话中既有景物“木叶下时”,又有情“惊岁晚”“见交难”,景是哀景,树叶飘零,情是哀情,年华老去的惊叹,知交难求的感慨,情和景融为一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一是诗人的形象。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中塑造的形象。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是:首先找到诗歌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然后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最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答题的时候要紧扣题目要求,拟写
6、答案。此诗为明代政治家、诗人李东阳寄给好友,也是当时著名诗人彭民望的一首诗。这首寄友诗,不同于一般的应酬之作,其中深含对友人胸怀大志而穷途潦倒命运的不平和关心。此诗起句化用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拔地而起,气势磅礴,表达了对彭英雄失路,托足无名的悲哀之情,也把彭的才力、气魄展露无遗。后句用战国策中孟尝君门客冯谖弹铗之典,说明彭有冯谖那样的高才,又说明了他目前穷困潦倒的处境,其中贯注了作者深深的同情。颔联把彭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借秋风、夜雨精雕细刻彭的生计维艰,凄凉无偶。对仗工整,宏大精巧。颈联在景语中渗入情语,设身处地,写所见所思。是说在秋风中,落叶纷飞,悲从中来,叹年华
7、流失,世情冷暖,而知己廖廖。此句景中有情,情中见景,语调低沉,有如喟叹。尾联是写自己,说彭已失意而归,但自己却为了生计仍然淹滞京城,虚糜岁禄,无法与彭相对共慰寂寥。诗中“苜蓿盘“典故,见唐薛令之为东宫侍读,生活清贫时所做的自嘲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苜蓿是一种牧草,其嫩芽人可食,后因以“苜蓿盘“指小官的清苦生活。诗中用“苜蓿盘“之典,一是说明自己清贫,无法资助他;一是说自己位卑,无法援引他。无可奈何的怅惘充盈字里行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三、(15 届广东广州六中高三上 12 月测试)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7 分)醉花间南唐冯延巳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5诗句“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 分)6概括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 分)【答案】5.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 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 分),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1 分)的景象。6.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对人生中聚少离多的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
9、点 4 分。)【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从描写手法角度去分析,远近、色彩、动静、修辞等都是常考的手法,仔细品读自能分辨。本题除了点明手法,还要对其表达效果简要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6.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丰富的感情,我们分析时就一定要从全诗考虑,逐层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分层作答和答题点全面是拿满分的关键。直抒胸臆的地方写出来,借景抒情的地方也要写出来。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赏析: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冬阳融雪的小园裏春天的脚步尚未到临,池塘边的梅花已经提早
10、的开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衬“梅自早”侧写春日欢会,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词句中春虽未到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词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丽脱俗,而将全词的抒情基调给确立了。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上的乌鹊纷纷衔著枝叶归筑巢,斜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小园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词中书写的是白日的“小园”景象,这一段写得却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鸟鹊归巢,时间是落日黄昏的景象,斜月初明,则是夜初至的描写。词中运用动词“衔”字串联了高树、乌鹊以及鹊巢,整合而成的流动之美,使得“小园”的活力与生机由静态转成动态。
11、再透过第二句的“明”字结合斜月跟寒草,又将动态美在转换到静态的深美。此中的转折使我们窥看到作者的热情与哲理。再则;句中的“高树”铺陈出春日渐近的高远意境,“斜月”则是一幅新月生辉的明朗画境,细细研读,便也就明白历代词评人所说的“俊朗高远”的词风究竟为何了。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这样一处青山宏伟川河秀丽,景色风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过这段书写,让我们知道词中的“小园”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强调了“金陵道”是个“山川风景好”的地方。这两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为下面的“醉金杯”预设了伏笔。少年却看老。韶光年花容易过,年少壮志易消蚀。这样的好时光,最是使人销魂蚀志,这句
12、话大有“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开,却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寒梅劲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为应当珍惜时光的积极作为才是。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相逢行乐,尽欢共醉在此时,莫要推却金杯盛情。当知道人生自是离别苦情多,欢乐相聚的时候少。庾信的春日极饮诗中有:“就中不言醉,红袖捧金杯。”与此意竞相去不远。这最末段,乃是整阕醉花间欢会的景况,一群少年相逢在“晴雪小园”赏著词畔寒梅到月斜高挂,虽是整日的欢宴,但是词末也该到曲终人散的时候了。欢会尽管浓烈开怀,毕竟也是“离别多,欢会少。”欢会之后是不是更加令人感慨唏嘘!四、(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北海市北海中学、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201
13、5 届高三 12 月联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离宫:行宫,古代帝王出巡暂住之地。辇路:宫中的路,多供帝王的辇车行走。繁华镜:有细致花纹的 铜镜。7词人登石头城所见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6 分)8下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7.寂寞、荒凉、衰败、冷清;(2 分,答出两个
14、即可,相似也可酌情给分)对比,(2 分)曾经是六朝繁华都城,如今只有青山依旧,曾经的避暑行宫,如今寂寞冷清,芳草凄离,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叹昔盛今衰。(2 分)或:衬托,(2 分)芳草、落日、鬼火等衬托出离宫的荒凉寂寞,渗透出繁华不再的落寞之感。(2 分)8.词人登高,望见荒凉,衰败的石头城,曾经的六朝古都、繁华行宫早已不在,只有青山依旧,芳草离离,顿生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感伤,更有人事更迭,自然永恒的忧思;(3 分)而词人在歌舞酒宴生活中虚度光阴, 青丝成白发,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叹息沉重而又凄婉。词也由对古今的叹息转为对自身的嗟叹,两种感情交错 纵横,凄怆伤心。(2 分)(5 分,只要答出昔盛今
15、衰繁华不再的时世感叹和年华老去的嗟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7.试题分析:回答词人登石头城所见景物的特点,首先要找出描写景物所用的词语,修饰性的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概括答出;然后再根据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营造的意境来组织答案。“眼空无物”“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鬼火”“青青发”“落日无人”等景物描写,表现出了衰败、荒凉、寂寞、冷清的景象。词人将“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进行比较,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古今盛衰的变化。词中对芳草、落日、鬼火等描写,是对离宫的荒凉寂寞的衬托,因此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6、。8.试题分析:体会词人的情感,要根据诗歌意境氛围来体会。由对意象“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鬼火”“青青发”“落日无人”的描写可得出 空阔苍凉、孤寂萧瑟的意境氛围,此种意境氛围,自然烘托出词人对古今盛衰对比的感叹之情。故答题时,要结合着具体词句组织答案。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五、(15 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河池市高级中学、北海市北海中学高三 11 月联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
17、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10“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案】9.(5 分)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 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10.(6 分)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 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 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
18、不舍。(2 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解析】9.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然后根据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前两句“猿啼”“水自流”,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由诗歌题目中的“重送”,注释 1 可知,这种凄凉的意境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心”与无奈的思想感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0.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六、(15 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上第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19、成后面题目。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 分)1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 分)【答案】11.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
20、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12.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字无此意味。【解析】11.试题分析:根据诗中“入山三日得同行”加以分析: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21、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关门不锁寒溪水”中的“锁”字,加以分析,古关静夜,溪水潺潺,引起夜不成眠的诗人的遐想:那流过古关的潺潺湲湲的溪水,仿佛是为他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一夜潺湲送客愁”,溪声、心声迭合成一体了。“关门不锁”四字,尤为神来之笔。雄固的武关之门,能封锁住千军万马,但此时对于淙淙寒溪水送来的愁声,却无能为力,怎么“锁”也锁不住,足见这“愁”的分量之重!一个“锁”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活灵活现地显示出来。本题可据此回答
2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2.试题分析: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当然,也可以有其他见解。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七、(15 届贵州遵义四中
23、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相见欢 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倩:请,让。13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14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答案】13.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
24、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 2 分,营造意境 2 分,作用 1 分)14.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解析】1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在上片诗句中筛选所描写的景色。答题时可先叙述诗句内容,再回答所写景色。至于“作用”,则应主要从市局所描绘的画面和所抒发的感情方面入手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25、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4.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关于扬州的提示,在这里,“扬州”是沦丧国土的代名词,含有收复失地的思想。答题时要紧扣题中“如何抒发内心情感”一语,结合下片诗句内容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八、(15 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南 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这首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5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5 分)16“百年歌
26、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6 分)【答案】15.这两句用名词意象组合,(2 分)(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1 分),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1 分)。诗人描写这美妙迷人春景是为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1 分)16. “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又远离家乡(1 分)的羁旅悲愁之苦(1 分)。 “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之苦(1 分)。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
27、、赏识之苦(1 分)。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2分)。【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赏析诗句,这类题目要从手法、内容、情感和表达效果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内容上看,“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从手法上看,这两句中均是名词,由名词组合而成图景,属于意象组合,或叫名词叠加;从表达情感上看,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虽写美景,表达的却是凄苦之情,因此手法上又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28、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解答时要结合作者的身世、本诗的写作背景来分析。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
29、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九、(15 届河北冀州中学上学期月考高 三 年 级 语 文 试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 分)虞美人寄公度舒 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 只合尊 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 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17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 分)18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0、(6 分)【答案】17.“独”,即孤独,独自,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5 分)18.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6 分)【解析】17.试题分析:对字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要注意步骤完整,首先要看这个字有没有用到修辞手法,再解释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所在句子的意思,最后点明其表达效果。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8.试题分析:借对方想念自己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分析这种手法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