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第1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619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第1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第1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第1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第1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第1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15 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

2、,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

3、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否将为君累 、衷甲以逆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帝注礼之甚渥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恪为

4、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ABC D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5 分

5、)(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5 分)【答案】1.A2.B3.C4.(1)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乃、等第、被各 1 分,大意 2 分)(2)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经画、蹙、诚各 1 分,大意 2 分)【解析】1.试题分析: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过的课文、现

6、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A 项中的持节应为“拿着符节”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B 项两个“以”均表修饰。A 前一“为”作动词,成为;后一“为”作介词,表被动。C 前一“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之”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 前一“者”表判断;后一“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7、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3.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C 项中只是主张割城,并无投降金兵之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文言文译文】唐恪,

8、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在衣服

9、里面穿着铠甲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 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 ,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

10、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 “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

11、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二、(15 届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 分) 游龙井记秦观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祈雨于他祠不获,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然泉者,山之精

12、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满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力,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愧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

13、,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钱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有道之上,又何以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注】靡曼:美丽。咒:祷告。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B乘高而望上 乘:登上。C而不克以为泉 克:攻克

14、D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3 分)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无穷 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态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B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C文章游记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

15、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是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2)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答案】5.C6.C7.D8.(1)(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2)然后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更加出名。【解析】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

16、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 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 克:能够。所以选 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6.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7.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载誉天下”中的“天下”在文中没有根据。所以选 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8.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17、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则”,“辄”,省略的“世上”或“人们”,之。“不谬”“益”“于时”状语后置。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季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这祷告就总会应验,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实荷花等

18、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缓缓地形成一片片水波纹,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两次,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诱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钱塘江和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魅力,来分散它的灵气;外部

19、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分发的就越远。他的蓄水不断,所以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酒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天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要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要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安抚人们所说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讶。然后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

20、这在当时大大出名。这一年我从淮南道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道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三、(15 届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弘治三年进士。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

21、以下三百余人。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屡迁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至则贼已平,乃返。寻以右副

22、都御史巡抚湖广。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

23、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甫闻命卒。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及法司谳上无异词,帝重违书意,特减鉴死遣戍。其他庇陈洸,排费宏,率恣行私意,为时论所斥。(选自明史,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赏赉逾度 赉:赐予B延守仁教之 延:邀请C书心弗善也 善:善良 D帝遣大臣按 按:考查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甫闻命卒发

24、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A则 以 因 乃 B与 而 因 乃C则 而 为 以 D与 且 为 因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B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C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D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云南发生日食、地震后,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朝廷

25、内外三百多名监司以下的官吏。B嘉靖时期闹饥荒,席书奉命到长江以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来供应难民,能够保全自己活下来的人不计算在内。 C席书生病后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没有准许。后来世宗还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在京城赏赐他一处住宅,并且让他和从前一样支取官俸。D知府宋卿判李鉴死刑属于量刑过重,所以世宗免除了李鉴的死刑,改判为发配充军。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4 分)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3 分)14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席书“遇事敢为”的两个事例。(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答案】9.C10.B11

26、.B12.C13.席书担任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一起渡过现在的难关,怎么能拿中等才能来推托呢?(抒,济,诿,各 1 分。大意 1 分。)后来席书生病不能处理事务,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视事,自代,各 1 分。大意 1 分。)14.反对在云南发生日食、地震之后只处理地方官员,主张在朝廷内部兴利除弊。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上书揭发李镇、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钱财。反对世宗迁就叛乱士兵任命硃振做总兵官,并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不喜欢当时的阁员,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答对一点得 2 分,两点得 3 分)【解析】9.试题分析:善:喜爱。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

27、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试题分析:句意思是席书坚持反对意见,请求讨伐他,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此处应填介词“与”, 意为“同、和”;句的意思是席书刚刚接到这个命令就死掉了,前后动词之间是顺承关系,应填“而”,意为“就”;句意思是揭发了宋卿贪赃受贿的事,于是上书弹劾宋卿有意把李鉴定为死罪,方框处应填连词“因”,意为“于是、就”;句意思是当时席书已经进京并受到世宗宠信,于是就命令把李鉴逮来京城再次审讯,方框处应填连词“乃”,意为“于是,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8、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试题分析:加标点为: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大臣”“贤者”“小臣”“言事谪者”“灾异之警”“云南”“远方”“外吏

29、”皆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未起用”“未复”意思相近,结构相似;“此何也”是文言文中常见句式,了解这些信息,断句就很容易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试题分析:A罢免的是云南地方官吏;B“全活无算”意思是保全活下来的人无法计算;D不是因为量刑过重,而是席书从中作梗起了作用。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30、,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抒:表达、提出、献出;济:渡过、挽救;诿:推托、推诿;“为”可译为是、作为、担任;“济时艰”也可译为挽救艰难的时局。视事:到职办公、处理事务、履行职责等;自代:接替或代替自己,宾语前置。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做题时要通读全文,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

31、李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由第 2 段可筛选出席书认为在云南发生日食、地震之后,反对处理地方官,认为应整肃朝廷内部,“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第 3 段中,“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第 4 段“大同军变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书持不可,请讨之,与政府忤”“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因本题要求有自己的话概括出两处,所以考生需从上述信息中选出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答案。注意语言通顺。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参考译文】席书,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三年(1490)考取进士。进入朝中担任工部主事,后来调到户部,晋升为员外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