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2 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时训练基础过关1. 反应 2A(g) 2B(g)+C(g),正反应吸热,达平衡时,要使 v(正)增大、c(A)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D )A.加压 B.减压C.减小 B 的浓度 D.升温解析:加压,平衡逆向移动,c(A)增大,A 错误;减压,反应速率减小,B 错误;减小 B 的浓度,v(逆)减小,随着 v(逆)减小,v(正)也减小,C 错误;升温,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A)减小,D 正确。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
2、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A 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 正确;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 错误;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D 错误。3. 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C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解析:
3、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A 错误;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B 错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的含量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C 正确;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D 错误。4.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C )A.硫酸工业中,增大 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 SO2的转化率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气泡C.对 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D.Fe3+3SCN- Fe(SCN)3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Fe(SCN)3固体
4、,溶液颜色变深解析:硫酸工业中,增大 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 SO2的转化率,A 能;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的方向移动,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气泡,B 能;对 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但 I2(g)浓度增大,使颜色变深,与平衡移动无关,C 不能;加入少量 Fe(SCN)3固体,cFe(SCN) 3增大,使 Fe3+3SCN-Fe(SCN)3向左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新平衡体系中 cFe(SCN)3比旧平衡体系中的 cFe(SCN)3大,颜色变深,D 能。5.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 H,在密闭容器
5、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时间 t、温度 T 和压强 p 时,反应物 B 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变化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2 -A.T1p2,m+np,H0 B.T1T2,p1p,H0C.T1T2,p1T2,p1p2,m+np,Hv 逆B.正反应的 H0C.a、b 两点的反应速率 va=vb- 4 -D.TT1时,w 增大的原因是升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产物 Z 的生成率最大,物质的量分数最大,所以 T1时刻,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T 1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v 正 =v 逆 ,A 错误;当温度高于 T1时,Z 的物质
6、的量分数逐渐减小,所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是吸热的,所以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即 H0,B 正确;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b 点温度高于 a 点,所以 vavb,C 错误;OT 1阶段是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反应开始向右不断进行,生成的 Z 的量越来越大,所以 w 增大,D 错误。11. 根据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C )由图知,反应在 T1、T 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 H0由图知,反应在 t6时刻,NH 3体积分数最大由图知,t 3时采取减小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图表示在 10 L 容器、850 时的反应,由图知,到 4 min 时,反应放出 51.6 kJ 的热量A. B.
7、 C. D.解析:由图知,反应在 T1处未达平衡,T 2T 3升高温度,反应物 X 体积分数增大,生成物 Z 体积分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错误;由图知,t 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相等,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t 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 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反应在 t1时,NH 3体积分数最大,错误,正确;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1 mol CO 完全转化时放出 43 kJ 能量,当转
8、化(0.30-0.18) mol/L10 L=1.2 mol CO 时放出 51.6 kJ 的热量,正确。12. 已知合成氨反应:N 2(g)+3H2(g) 2NH3(g) H0,在特定条件下,其反应的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为 v=kc(N2)c1.5(H2)c-1(NH3)。欲既要使合成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反应速率加快,可采取的方法是( B )A.升高反应温度B.及时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NH3C.使用催化剂D.减小压强解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错误;及时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NH3,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又 v=kc(N
9、2)c1.5(H2)c-1(NH3),反应速率也增大,B 正确;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使合成氨的产率增大,C 错误;减小体系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合成氨的产率、反应速率都减小,D 错误。- 5 -13.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g)+3H2(g) 2NH3(g) H=-92.60 kJmol-1。图 1 表示 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2 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 H2的物质的量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加入适当催化剂后,该反应的 H-92.60 kJmol -1B.010 min
10、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0.045 molL-1min-1C.11 min 时,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体积,N 2物质的量变化曲线为 cD.在 A、B、C 三点所表示的平衡中,B 点表示的 N2的转化率最高解析: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A 错误;根据图像可求得 v(N2)=0.015 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 v(H2)=3v(N2)=0.045 mol/(Lmin),B 正确;11 min 时,压缩容器体积,N 2的浓度瞬间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 N2的物质的量小于 0.3 mol,曲线 d 符合,C 错误;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 n(H2)越大,N
11、 2的转化率越高,故 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C 点,D 错误。14.如图所示,烧瓶 A、B 中装有相同浓度的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止水夹 K 夹紧,烧杯甲中盛放 100 mL 6 mol L-1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 100 mL 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 25 g NaOH 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 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已知:2NO 2 N2O4 H0。(1)A 瓶中气体颜色 ,理由是 。 (2)B 瓶中气体颜色 ,理由是 。 .在水溶液中,橙色的 Cr2 与黄色的 Cr 有下列平衡关系:Cr2 +H2O 2Cr +2H+把重铬酸钾(K 2Cr2O7)溶
12、于水配成稀溶液呈橙色。(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 6 -(2)向已加入 NaOH 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 。 (3)向原溶液中逐滴加入 Ba(NO3)2溶液(已知 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 ,溶液颜色将 。 解析:.(1)NaOH 固体溶解放热,且 NaOH 与 HCl 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故使平衡 2NO2 N2O4 H0,向左移动,气体颜色变深;(2)NH 4NO3溶于水要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1)加入 NaOH 溶液,c(H +)减小,平衡右移;(2)再向溶液
13、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则 c(H+)增大,平衡左移;(3)原溶液中加 Ba(NO3)2溶液,则 c(Cr )减小,平衡右移,直至消耗完全,颜色消失。答案:.(1)变深 甲中 NaOH 溶解放热,中和反应也放热,甲中溶液及 A 中气体温度升高,平衡2NO2 N2O4 H0 向左移动,NO 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变浅 NH 4NO3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 B 中气体温度降低,使平衡 2NO2 N2O4 H0 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1)黄 加入 NaOH 溶液,使 c(H+)减小,平衡右移,c(Cr )增大,c(Cr 2 )减小(2)橙 加入过量稀硫酸,使平衡左移,c(Cr 2 )增大,c(Cr )减小 (3)向右移动 逐渐变为无色